喬安納
喬安納

無法自我介紹的人 🌿 Podcast|拉子幸福生活、安納 🌿 YouTube |喬安納 Days of Joanna 🌿方格子|喬安納:2023 年起,記錄覺醒旅程「無人記得的愛」 linktr.ee/jomatheworld

你也可以寫出流量破萬的旅遊文章──拆解文章的流量密碼

以下將試著拆解旅遊文章的流量密碼,以及身為寫作者的一些心得感想。

這篇文章參加方格子的旅遊美食有獎徵文,請大家閱讀前幫忙點閱方格子的原文章網址〈你也可以寫出流量破萬的旅遊文章──拆解文章的流量密碼〉,衝一下瀏覽數,感謝您的支持!



我在方格子開啟「拉拉手環遊世界」專題已超過一年,紀錄環遊世界的見聞體驗之外,也持續更新在世界各地的旅遊(目前正在北海道札幌寫下這篇文章)。

在旅遊主題長期寫作,不免會注意到《換日線》網站與實體雜誌媒體,一開始試著投稿,幸運地受到了編輯的青睞,在獲刊登三篇文章後,轉為專欄作者。專欄作者除了可以收到稿酬之外,也讓更多人閱讀到我的文字,甚至有讀者找到我的方格子、臉書粉專與 Podcast,有更多的互動交流。

我目前有兩篇文章在《換日線》瀏覽次數破萬。以下將試著拆解旅遊文章的流量密碼,以及身為寫作者的一些心得感想。同時,也謝謝方格子舉辦旅遊美食的徵文,讓我能透過文友的經驗學習。

這篇文章將近兩萬次瀏覽。我的原標題為〈「環遊世界怎麼這麼爽!」──你羨慕出國的旅者嗎?〉,由編輯修改為網站上的標題。

《換日線》文章截圖

瀏覽次數約 1.5 萬。編輯沒有更動我交稿的標題。

《換日線》文章截圖

標題與「你」(讀者)有關,引起共鳴

你有沒有發現,以上兩篇流量破萬的標題都出現了「你」這個關鍵字?

當標題出現這個字,彷彿直接在跟讀者溝通,吸引了目光之外,也拉近了距離,讓讀者可以帶入自己和作者對話,以及想像「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每次聽到別人出國旅遊,我們不免會升起羨慕的情緒,也直接會聯想到「出國好爽」。他人 po 的照片與文字彷彿籠罩在柔焦中,令人無限嚮往。

〈你怎麼過這麼爽!〉文章的發想,即是發現每次在社群媒體貼出文章與照片時,收到了大家的留言,發現人們會直覺地升起相同的情緒。

《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書中作者陳立飛寫道:

要去尋找那些人性中共同的主題、人們在生活經歷的共同話題。

他指出,引起人想要閱讀的標題有四個特點

  • 引發共鳴:講到痛點,讓人有轉發的衝動。
  • 引起爭議:立場鮮明,引出某個爭議、質疑、選邊站。
  • 顛覆認知:標題顛覆大多數人的認知。
  • 製造懸念:激起人的好奇心,想去文章裡頭找答案。

這四點不只可為標題加分,對文章內容亦是。以上分析了怎麼樣下的標題可以引發共鳴,接下來就來聊聊如何製造懸念與顛覆認知。

引起你的好奇心

這兩篇文章的標題都加入了「問號,期望引起讀者的好奇心與懸念:〈到處旅行值得羨慕嗎?〉〈冰島旅遊適合你嗎?〉

在這兩個問句背後、沒有說出的潛台詞是:旅行出去玩好開心;聽說冰島風景很美,好想親眼目睹。在這樣的潛台詞後面打上了問號,便是質疑大家心中的預設立場,也會讓大家不禁想著:「難道不是我想的那樣嗎?」「實際上到底是怎麼樣呢?」

也就是說,讀者在點進文章之前,已經帶著好奇心與開放的立場,打算來看看作者會如何顛覆自己的認知了。

〈冰島旅遊適合你嗎?〉這個標題可能讓讀者想知道這個知名的旅遊勝地是否適合自己,進而點進文章閱讀。

給你新的資訊與啟發

在文章中,我揭露了現實上背包客旅遊的挑戰,在於行前做規劃帶來的焦慮,以及旅行時對於體力與精神造成的壓力。不再只是聚焦於「出國玩」,而是將焦點轉移到人性面對陌生環境的恐懼

〈你怎麼過這麼爽!〉一文中舉例,當時我人在祕魯首都利馬,羨慕著臉書上一位文青部落客秀色的照片與早餐文案,說書人詼諧地說,我也正在享受著

祕魯純手沖咖啡佐玻利維亞餅乾、空間瀰漫海風氣息。

以上讀起來很文青假掰,但實際情形是

祕魯咖啡是用鋼杯克難手沖,玻利維亞餅乾就是超市買的餅乾,而且經歷旅途波折已經呈碎塊狀,而海風氣息其實是房間的霉味。

透過分享這個例子,除了讓讀者知道「我和你一樣都會羨慕」之外,也分享了令我印象深刻的啟發

至於〈冰島旅遊適合你嗎?〉,這篇針對尚未造訪冰島的讀者,內容主要是旅遊資訊,提出讀者可能不知道的冰島面向,比如說沒有逛街行程、景點以大自然為主,天氣的變幻無常,以及自駕的危險性與路況的實際情形。

真的這樣寫就可以爆紅了嗎?

以上的分析當然屬後見之明,也可說是倖存者偏差,實際上或許有許多網路文章並不符合上述準則,仍有大量流量。或者也有符合流量密碼的文章,而沒有獲得讀者的青睞。

舉例來說,《換日線》在 5 月 15 日剛上線我的文章〈沒有報站系統也絕對不會下錯站?──2,400 分鐘的印度火車初體驗,學到了這些!〉,在一天內即超過了 5,000 次的瀏覽數。這篇標題並不符合上述的第一點「與讀者有關的標題」。但,或許是內容較偏向冷知識,以及讀者比較不熟悉的陌生文化,激起了讀者的好奇心。

《換日線》文章截圖

市面上也有許多試圖解開流量密碼的寫作書,如上面提過的《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大人的 11 堂寫作課》、《知識內容寫作課》等等,對自媒體寫作有興趣的格友也可以參考。

不論我們攝取多少關於寫作的知識,事實上,在發布文章之前並無法預測結果。有不少爆紅文章的作者也是一頭霧水,自認為其他文章更特出,但不曉得為何是某一篇文章得到瘋傳。

那麼,我們就只能默默地寫、公布後碰運氣嗎?

許多 Youtuber 分享創作影片爆紅的秘訣,就是不斷的創作與更新。即使一支影片沒有得到演算法或觀眾的青睞,當累積的影片數愈多,也提高了被看見的機率。

旅遊寫作也是同理,寫得愈多,除了逐漸累積寫作經驗、知識,也能漸漸找到與你共鳴的讀者。

此外,我們創作的文章是否有價值,也並非只靠流量可以衡量。例如,拉拉手環遊世界專題內〈高敏人安全旅遊指南──如何在感官過載的狀況下照顧與保護自己〉,這篇文章即是我特別針對少數的高敏人族群,分享旅行中如何自我照護,希望可以幫助到需要的人。

寫作是為了創造流量?

以上分享了旅遊寫作的一些吸睛的元素,但,難道作者得要努力地「被喜歡」嗎?那麼,作者想表達的,會不會因此而被犧牲或者扭曲了呢?

過去,我也一直有著這個疑問,頭腦彷彿把現實簡化成「想紅 v.s. 想做自己」的問題,彷彿這是單選題的困境。

然而,現實情況是,我們無法單靠著頭腦理性分析或者憑藉意志力去選擇想要的撰文成果。在寫作的當下,我們理性邏輯的頭腦傾聽著內在的聲音,兩者協同合作,用文字把那些抽象的聲音刻畫下來。

寫作是一種自我探索,讓我們更了解自己。寫作本身也是一種體驗的過程,透過寫作的行動,我們抒發個人觀點、感受自己在這世界的存在。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