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心友
芝心友

喜歡寫,但總寫得正經兮兮,想練習輕鬆地寫。 愛閱讀、看戲、旅行、做煮食實驗。 現實中很守規矩,想在文字世界裡反叛一下。

令我成為陳浩基粉絲的《13.67》

雖然香港警察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形象已一落千丈,但見到作者重申警察應該秉持什麼信念,怎樣處事才叫做對得住天地良心的時候,我還是覺得感動。他還記得這些價值,總好過沒人記起、無人提及,一切隨風而逝。

(寫於2017年)

陳浩基在開始寫《13.67》這個警察故事的時候,傘運仍未發生,但他在寫作時,已從香港社會的種種現象和與警察相關的新聞,覺得香港警察已沒有他小時候心目中那種「堅強、無私、正義、勇敢、忠誠地為市民服務」的警察形象。因此,這本書由單純的一個警察查案故事,變為描寫「一個角色、一個城市、一個時代的故事」。

這本書採用「反向年代記」(倒敘)的寫法,裡頭六個故事的時間軸一直往回走,而每個故事發生的年份,都是香港社會脈絡的轉捩點,如九七回歸、廉政公署剛成立的時期、六七暴動等。每個時期,香港都有不同的精神面貌,對警界亦有不同意義。也可以說,每個警察在這些時期都有心理關口要過,也要作出「跟大隊」或「按良心」作標準的不同選擇。陳浩基在後記中說,他覺得「今天的香港,跟故事中的一九六七年的香港,同樣弔詭。我們就像繞了一個圈,回到原點。」

而串連這六個故事的,是關振鐸警司這個角色。他就像很多偵探小說的主角一樣,不是個循規蹈矩的人,辦案手法不拘一格、我行我素,然而他是個十分正派的角色,就像作者將心目中的理想警察形象投射到他身上一樣。雖然香港警察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形象已一落千丈,但見到作者重申警察應該秉持什麼信念,怎樣處事才叫做對得住天地良心的時候,我還是覺得感動。他還記得這些價值,總好過沒人記起、無人提及,一切隨風而逝。而作者也寫得克制,沒有神化關警司。他雖然膽大心細,分析力強,但也是個普通人。這種平實的處理方法,不但無損這個角色的魅力,還因此更為打動人心。

本書另一個打動人心的元素,是它以香港為背景。日本推理小說看得多,這本小說的故事在香港發生,角色的名字是香港人名,香港的街道和著名設施也有出場,單是這一點已為此書大大加分。我為香港有這樣的一位作者自豪。


說了這麼多,竟然沒提此書的情節。我每篇故事簡單說幾句吧︰

一直以為這本書是長篇小說,看的時候才發覺是短篇故事,有點失望。但因為此書以關振鐸警司和他偶有出場的「徒弟」駱小明串連,讀著讀著,就與看長篇小說沒兩樣。第一個故事「黑與白的真實」帶點科幻意味,故事不算突出,不過主題明確。在此摘錄一段︰

「為了讓其他人安穩地活在白色的世界,關振鐸一直遊走在黑色和白色的邊緣。駱督察知道,就算警隊變得迂腐、官僚、跟權貴私相授受、把執行政治任務當成優先職責,師傅仍會堅守信念,用盡一切力量,去維持他所認同的公義。警察的使命是揭露真相、逮捕犯人,保護無辜者,但當制度無法使壞人繩之於法、當真相被掩埋、當無辜者求助無門,關振鑼就願意捨身跳進灰黑色的泥沼中......」

第二篇「囚徒道義」講一個黑幫頭子開的娛樂公司旗下的明星被殺,包含黑社會的派系鬥爭和黑社會道義等情節,結局出人意表。「最長的一日」以真實的旺角漒水彈事件為靈感、瑪麗醫院作故事舞台,故事刺激又有真實感,就像看了一集精彩的美劇一樣。

「泰美斯的天秤」則是讓我看至停不下來、讚嘆不已的一個故事。這次的故事發生在一座虛構的商住大廈——位於新填地街的嘉輝樓。雖然「嘉輝樓」是虛構的,但這種每層有很多單位、走廊迂迴曲折的大廈在香港仍然存在,讀起來有親切感。因為每個故事都是「往回走」的,這時候的駱小明督察只是剛調到刑事部的菜鳥。他為救同僚而不聽上頭指令,可說是「冇運行」(從此在仕途上不會順利)。但這反而令引起關振鐸的興趣。很喜歡他這個「出場方式」呢!這故事電影感強,角色突出,可以改編成警匪片。

最後的兩個故事,一個是在廉政公署成立不久的年代發生,另一個的背景是六七暴動,充滿歷史感。試問有多少香港小說是以這些歷史事件作背景的呢?講廉政公署的那篇,主人翁還要是從英國來香港廉署工作的外國人,想不到作者會以這樣的一個角度講故事。而以六七暴動作背景的那篇,筆法較為輕鬆,是個感覺有青春氣息的歷險故事,但想不到讀來叫人感到唏噓。

看完此書,我已變成陳浩基的粉絲啦!

讀墨AP︰http://moo.im/a/bqIJXY

p.s. 很欣賞作者的資料搜集功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