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rightFu
WrightFu

不學無術的香港廢中一枚,被醬缸社會不斷磨蝕的齒輪。珍視香港,也對羊城有複雜的情感。同時遊走Medium、Matters及方格子,閱讀為主,偶爾隨心寫寫,努力練習讀文「斷捨離」,著有《港穗情緣》

簡評 2021 暴政報告

就算不想理,但仍然要寫

在全面收緊的大環境下,加上連日來的「放風」,雖然很多東西早已預料,但仍是有不吐不快的地方。

社會各範疇的全方位表忠、全面提升的安全系數以確保不會有出亂子的可能、一代人的再教育和思想改造,已是見怪不怪。在教育、憲制、法律、媒體、網絡等,暴政報告也有相關的著墨,我們也只能看著社會更多的層面,逐步沉淪、歸化,成為權力核心想要的樣子。

但要一個城市更加喪失其個性,改變其肌理,也是重要的一步。

過去十多年,政府先後提出多個大型策略發展區,如新界東北、洪水橋等,因其地理位置,與中國(深圳)融合的發展潛力,一直在諮詢文件裡有所提及;而隨著私人發展的魔爪越伸越遠、城鄉差異越來越受到注視、「土地正義」概念的萌芽、本地農業日益獲得更多關注等多重因素下,這些發展計劃也面對著社會大量的爭議,新界不少地方,也輾轉成為了香港土地運動、農業運動的戰場。

這次暴政報告提出「北部都會區」的概念,幾乎整個新界北部,也囊括在發展的範圍裡,而當中有不少地方,也曾經是抗爭的場域,或是有在地的深耕細作正在發生著。這個大規模的發展方案,正正就把香港過去十多年的土地運動的歷史,及殘存的實踐,通通抹掉,一筆勾銷。

而且,「北部都會區」對港深融合的意圖描述,比起過去眾多的發展計劃,都顯露得更為赤裸。當年新界東北發展被斥為「割地賣港」,逼得政府要推出所謂的「改良方案」,把其重新包裝成「香港人的新市鎮」,但如今這個「北部都會區」被指為首份「在空間觀念和策略思維上跨越港深兩地行政界線的策略和綱領」,背負著國家對大灣區發展的戰略,既然柒婆也宣稱要針對此作高層督導,可以預視這個項目絕對會成為香港政府的「重中之重」。大量的基建、產業配合著「戰略發展」落戶新界北,一式一樣的典型市鎮設計,改寫著這些地方的面貌、扭轉香港的地理經濟結構、跟深圳的界線在更緊密的「交流」下更見模糊,城市既有的重心地域,也許就會慢慢步向衰落。

而且,政府也有意在多個層面「拆牆鬆綁」,如流傳多時的釋放祖堂地、簡化城規程序等,在欠缺足夠的反對力量下,也已在蠢蠢欲動,磨拳擦掌,城市的被改造,勢頭只會來得更為洶猛。

不過,在三年前的暴政報告同樣被視為「重中之重」的中部水域人工島(明日大嶼),這一次的著墨倒是偏少。而且,人工島的土地用途仍然未有定案,對比起已有發展方略,加上有著國家加持的「北部都會區」,就更顯雞肋。中部水域人工島的概念自 2014 年發佈以來,在社會上一直面對各種非議,雖然柒婆表示「北部都會區」並非取代中部水域人工島,而是互補不足,但人工島高昂的成本以致對環境的影響,在處理上終歸還是比徵收新界熟地來得困難一些,「明日大嶼」變成明日黃花,也非不可能的情況。


但始終,不論北京還是香港,依然對這個城市帶著錯誤的問題意識,一味以為多開闢土地發展經濟、廣建房屋,就可促進長遠的發展,抒解民怨。

就算沒有惡法促成(可是當權者又擺出一副 I don’t fucking cares)的移民潮,武漢肺炎對人類生活及經濟發展模式的衝擊,對於既有的不少城市發展模式,已帶來越來越多的質疑。

更何況,現在的香港被砸成如斯的樣子,新的經濟策略、更多的(可負擔)房屋,真的有足夠的誘因把香港人和外資都留在這裡?堅石早被摧毀的香港,還有甚麼獨特的吸引力,讓香港仍可透過各式各樣的國際xx中心去帶動經濟發展?在人口老化和外流的時候,剛需不斷下跌,大量的房屋、產業基建建成了,最終是否又會走向過剩的景況,造成大量浪費?也不用說很多的新建房屋數字,仍是要待多年後才有機會落實的「空中樓閣」了。

中國的不少城市也有提出過宏大的所謂發展願景,但有不少就是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就急急上馬,最終成為一塌糊塗的四不像,這些慘痛的經歷,香港政府有了解過嗎,而「內循環」一直也谷不起的時候,也不需要懼怕甚麼「人口換血論」了。

對基建發展的各種質疑,其實早在十數年前開始,已經有人提出過,可是在當下的香港,這些問題就更顯得不再是危言聳聽。

可是,多年來,政府仍是冥頑不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對於種種的質疑,都是予以迴避。

只是以前,民間的力量,尚且可以把一些具爭議的發展項目拉倒,但如今,也許就只剩下天災,才有可能剎得住這頭盲發展的戰車。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