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
小菜

残思琐语

(edited)
我怎样活着,我便怎样死去。

【冲创意志或人是一团火】人是一团火,一团火中之火。他不断地焚毁所有给定之事,一切的旧古董,所有陈物事,并从这样的毁灭中生出新事物。无论从前是在天堂还是地狱,他总要从这旧日乐园中突逸出去,造出一个新世界。而当这个世界即将成为确定之事时,某种紧张又将使他感到对这个新秩序的不满和厌乏。他总是不断出走,决不满足于已经固定下来的局态。不断出走,不断、不断,永无歇息。(20210312)


【这里就有玫瑰】遮蔽的裙裳逗引出了欲望,然而要是去掉了遮蔽,欲望却也随之消散。然而,真爱不是欲望,真爱是穿透遮蔽,舍弃距离(那种距离不远不近,恰好让人感到魅惑的吸引),你还能对对方保持那份热切而恒久的凝望——不是因为对方身上有火,你才去凝望他;而是火点燃了你对对方的凝望——就这样,真爱在人间界逸出人间,在日常中超拔日常:

这里就有玫瑰,就在这里起舞吧!(20210510)


【爱情是一种精神病】爱情是一种精神病,它让爱者的天地塌陷,而错认对方作自己的整个世界;恰似修女甘愿舍下世界,祈盼上帝将自己收藏在心上如印记。这两者分享着同一种心灵结构。(20211126)


【闲暇、远方与他者】闲暇是他者,是有限之中的无限性。主体在这之中,忘却时间,放弃一贯的(强迫性质的)主动性,沉醉于此。不沉醉于此,不放舍主动性,仍要伸出手去抓,去计划、去盘算,去捕捉、去摄取,那么,他者便无处容身。只有舍掉主动性的主体,才能与他者相遇。

因此,带着摄影机去旅游,也就赶走了远方。远方之为远方,正以其异质性,新鲜、陌生、无从捉握、难能思议,才引人暇想、期盼、心向。快门枪杀他者。(20201101)


【不鸣则平】有些人谙熟不平则鸣之反式不鸣则平,不但自己不鸣,还操心促成别人的不鸣,堂皇放词谓:“沉默是金”;仿佛这般,他的良民证就益发见得亮彤彤、“金”闪闪了似的。(20221023)


【求存意志与生命力水平】或可将个体对稳定即现状之维持存续的重视或希求程度,作为侧面反映或提示该个体当下生命力之强弱盈虚的一处小讯号。(20221023)


【静字随想】静者左青右争,早春寒风料峭,草木醒转,绿染青萌,万物竞相生长,辩证法之静态即呈现于此,这是一种扎根于大地且富有生命力的相对静态,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此刻之须臾静美间潜蕴着朝向未来的无限动能,且以万类的自由蓬勃竞长为必要的历史前提;而形而上学之静态,即高悬于天国的绝对静态,只能是一些人僵化头脑的臆造物,徒然妄想耳。比如凡逢人就某些社会现象或公共议题开展辩诤议论,总要以“不争”、“守静”等名堂打发和和泥之,以为这样便能占据真善美的最高位点;或是将《某某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之类心灵鸡汤当作传播的法宝或万应灵药,以之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进行煞有介事的安抚或其实是轻蔑谑弄,悲哀的是也有人将这种所谓的安抚当成真的宝。

此外也可见得,越求静,越难静;平素惯以静字作自我暗示者,其身心中应有争斗、冲创的强烈趋向,俗谓闯劲,渴盼着挣脱桎梏、开辟新天,只是习惯自我抑制罢了(静净同音,净含去势之意)。或因其欲作主(静含青字头龶似主)而羽翼未丰(龶无尾不成丰),欲争胜(龶月合为胜)而能力欠足(月为能字不全),头角崭露而易遭折损(青冒头、争戴角,出头椽子先烂),仍需恒持煅炼才是(金文之青字上生下丹,有炼丹炉之状:生象盖,丹象鼎,丹中一点“丶”象所炼金丹)。不过这也仅是片面之词,不能一概通论。(20221027)


【分权制衡是现代政治的标志】建立和维系分权制衡制度是现代政治的头等大事,任何一个具体的政客或政治家都莫能与匹,无论那政客或政治家展演出怎样的观念、知识、能力、德性及个人魅力。不要相信任何一个宣称可超越分权制度的政客,不要相信任何一种标榜自身不需要被关进笼子的权力,无论这种标宣是采取理念宣传的形式还是采取政治实践的形式。摒弃人治和德治的前现代政治观念,并在政治上首要地或根本地支持维护分权制衡的机制,支持不同政治派别或集团之间相互控制制衡,这构成了支持自己认同的某一政治派别的必要前提,也是作为现代人所必修的政治第一课。(20221101)


【随思】曾经支持文化多元主义而反对民主改革,现在发觉那是把“腐朽”当成“特色”、把“封建遗孽”当成“本土名片”。并且,政治的归政治,文化的归文化,别把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包括政治、经济等统统算进文化的范畴里,这种“大文化观”是唯心主义的一种。(20221108)


【唯一真理观的政治前提】思想言论管制越严酷,权力者的视角就越成为唯一真理,异于权力者的声音也越可能被定性为造谣或寻衅滋事。(20221115)


【平庸之恶的深层心理机制】我们都知道“平庸之恶”,在一个体制或系统中,一切都按部就班依序进行,置身其中的每个人都在守本分和尽职责,可在整体上却造成了相当恐怖或骇人听闻的后果。事实上,在这类情境中,主体行为的动机绝非只是理智层面上同时也是表面上的守本分或尽职责,当局内人奉命行事时,在更深层次的心理上,他们还享用着权力或施虐带来的隐秘快感,而这种快感更关乎根本。常言道:“权力即春药”。(20221120)


【缸中之脑与朝鲜国民处境的相似性】缸中之脑的主体性是被剥夺了的。因为人类的梦境一如人类主观上的认知、情感和意志,都是主体与世界间某种客观互动过程即实践或社会实践的产物,通过社会实践人类不断地改造世界并相应地改造自身;而缸中之脑,那块插满了连接至计算机的电极且泡在装着营养液的容器中的可怜组织体,它在梦境中或者——更准确地说——在主观上所感知到的一切,则都是那疯狂科学家自外界单向输入的讯息,可喻为皆因上帝之手的操纵而生。极权社会如当下的朝鲜国中人们的处境,不也是这样吗?据说专制者尚只是统辖着政治、军事领域,而独裁者的爪掌却似遮天一般,笼罩或压制着不只政治军事而且是经济、民生、文化等所有社会领域,从人身限制即以疫情防控为名在全国范围内任意实施或就地或转移或离散或集中的监狱式社会管理,到舆情封锁即以维护社会秩序为名藉由国家权力封锁舆论信息,再到思想控制即藉由国家权力屏蔽信息以强制民众接受相对单一信息(俗称洗脑),那双全能且万在的上帝之手已为国民布置好了一切或谓实现了一条龙服务,而这些都被雅称为“社会治理”。那么,在今日的朝鲜国民和那缸中大脑之间,究竟又有多少分别呢?(20221122)


【随评“白色恐怖”】在2022卡塔尔世界杯进行之际,有人如是评论: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却不能踢世界杯,真为印度感到脸红。我说,不必脸红,踢不了世界杯,是因为将矫健身手用在了更有价值的踢踩人上。做客的偶然损坏了主人家物件,主人连忙示豁达状,宽慰自责的客人,这什物无甚价值,不必挂怀;如今泱泱大国耗材如此之多,自家故意折弄些许,也不算事,或可借此向国际社会显示慷慨。(20221123)


【权罗帝网】某社区打出抗疫宣传横幅:“病毒无情,人间有爱。”我说,病毒无情但它至少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来,大清官员们有爱但却是“爱你没商量” 。官员们是看上谁谁就跑不了,顶上心系子民的那位则是一个也别想跑。(20221123)


【言论不自由则无逻辑逻辑学之社会需要】有人就某一领域或话题发表了诸多含糊泛大的结论,且省略了推导过程,逢人批评,又补上一句:“此宜作诗读,不宜细究,细究即错”。从此话看,其自我定位大概是自称获晓神谕以方便独占话语权的通灵者一类,俗称“神棍”。(20221126)


【以真理或科学名义统一思想的反动性】江西胡鑫宇失踪案案发后,关于此案的案情猜想众说纷纭。医学专家发声论证器官移植说的不科学性后,持此说的网友仍不噤声,群里有人对此表示不满,并质疑在专家辞说前网友所谓“质疑的权利”。此语虽属意气之辞,但我也借机开口:

器官摘取说虽属阴谋想象,但也并非全然荒诞无稽,正因为它包含着一定的合理性,才会为部分民众所采信。这种权力者密谋摘取平民器官用以移植续命的想象,虽违背科学事实,但却符合当下中国社会的现实结构,符合公权力不受约束而公民权利缺失、权力者为刀俎而老百姓为鱼肉的特色国情。

此外,为现下不少人所盛赞的专家建言,即于某学科或行业有一定造诣或建树者依据自身专业资历及知识技能向决策者提交意见以资决策参考,这种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或俗话说“说本分话、做本分事”的路径,在康德却属于理性的私人运用即私人理性的范畴,因在此类情境中,奉命行事的主体是作为一个零件或环节参与到国家或政治机器的运转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主体动用着特殊的和他律的理性而非普遍的和自我决定的理性;并且,这种私人理性的自由哪怕多遭限制,如日常工作中几近泛滥的条条框框,也无甚大碍于人类的启蒙即挣脱自我招致的蒙昧或受监护状态而勇敢地开始运用理智进行自主思择(按:当然此说尚可商榷,当雇佣劳动者因冗长的工作时间、低微的工作报酬、恶劣的工作环境、匮乏的文化教育资源等诸种因素而丧失了继续学习和公共讨论写作的客观条件时,私人理性所受的苛刻限制便妨害了公共理性的运用进而妨害了雇佣劳动者自身的启蒙)。而被康德认为与启蒙的主旨相契合并为其所极力倡导的理性的公共运用,即遵从普遍理性的自我决定的绝对律令,以公共知识分子或公共写作者的身份,将自身对任何事务的观点及论证,向着作为读者和潜在读者的所有世界公民公开发表出来,这种公共理性的自由,却被今天的部分专家包括中特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诬称为“不负责任”。而这样的专家,哪怕在其所任职务上是充分地尽责的,在其作为世界公民上,却是大为失格的,因其有意无意间做了当局言论管制的伥鬼或帮凶。

并且,假使话语权为专家行家或学术权威所垄断,但凡称不上某一行业或学科的专家或权威者,便无资格或权利就涉及该门类的问题进行发言和质疑,那么实际上话语权必被权力者所垄断,而能面向公众面向当局发表意见的专家和权威,也无非是因其言论或立场符合当权者利益而被特许发声罢了;一旦悖逆于权力者心意利益,再精湛于学理或技艺、再有造诣和建树的学者或行家,也会即刻在悄无声息中被消声、除名和封杀。这样的统一思想,其实质是统一于权力强力,而绝非一些人所预期的统一于真理统一于科学。(20221205)


【别再感动中国】别再感动中国了,残障者需要的是相对完善的无障碍建设和相对完备的人权权益制度保障,在残障群体权益缺失的普遍背景下,但凡有残障者取得任何大成小就,就套进新闻模板,再加个励志或感人的标签,讴歌个别残障者的所谓自强不息,这类中国媒体的一贯做法,都只不过是歧视目光的反向审视和歧视行为的反向操演罢了。而问题在于残障群体所受歧视(即对某个特定族群如妇女、黑人、残障群体、体力劳动者等,仅仅因其身份归类而非个人特质而给出较差的区别对待)的社会根源,在于残障群体普遍缺失的人权权益。当然,为他人作为自身人类同胞、作为具体个人的自我实现或自我超越而同感欢畅鼓舞,这个是无可非议的。别动辄感动天地,别动辄感动自己,别动辄感动中国。

此外,提到残疾人或残障人,便下意识地与正常人相对举,这反映了残障群体在这个社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中遭受不同程度的系统性排斥的客观处境。从这个角度来看,(相对)健全者是相对见容于社会现行生产生活秩序的人,而(相对)障碍者是相对受斥于社会现行生产生活秩序的人。(20221208)


【阴谋论的思维模式】这种阴谋论思维是这样一种模式,它将社群内部或己方存在于客观上的一切矛盾或不圆满主观归咎于一小撮常常是外来的异己者,并认为只要剔除或消灭掉这一小撮异己者,本社群或己方就会恢复到和谐完满、了无矛盾的状态。比如将过门妇女、境外势力、新冠病毒、疑似源头病例以及所谓由外星人组成的“影子政府”指称为祸水、灾星、邪祟、元凶等,并把发生于本部落、宗族、地区或国家之内的一切负面事件或消极事变都归结在这些人事物上。这是一种前现代的的思维模式,它过分低估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否认矛盾的固有性和普遍性,偏执于找出隐藏在一切现象或事件背后的始作俑者或第一因。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就是这种形而上学认识模式的反映。(20221206)


【尊严即权力与尊严即权利】在尊严即权力的权力政治型社会中,权力者势必或辗转或直接或阴隐或公开地大行其道,缺少权势背景的大多数人也注定社会地位低下,而得恃特权者的耀武扬威,也包含着对先前无权无势时所受轻侮和自我轻侮的补偿意味,并且,处于该社会中的个体自我实现即自身潜能之开展实现的方式、途径、程度和范围备受局限;在尊严即权利的权利政治型社会中,人人享有普遍的平等实现自身自由的权利,凭着普遍权利而张扬主体性(主观能动性),即在言论思想实践自由的前提条件下积极投入到发展自我和改造世界的进程上,成了一件合理且正当的事情。(20221217)


【成绩工程的根源】身处专制式官僚体制中的官员有大型的政绩工程,身处专制式教育体制中的学子也有微型的成绩工程。但成绩工程不能归咎于学子自身,因其只是表象,在考场作文遣词造句的高级化生僻化趋势背后,是强制学子接受和投合外界评判的考试评分机制。一种教育如果不能引导学子们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估的学习习惯乃至人生习惯,却将他们保持在依赖和忌惮外界的目光或评价的状态(无论这种评价机制在何种程度上趋于稳态),那么这种教育虽在知识普及和精英选拔上起到了不可小觑和抹杀的正向效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蒙昧了学子们心中自我做主自我负责的理性之光。(20221218)


【无意识的实质】弗氏所谓的无意识,其实质是个体历史,即个体活动的总和。无意识心理机制,即在个体历史中形成的心理机制。(20221224)


【自我做主】在专制环境中成长和生活的人,乍一去到要求自我负责的自由环境中时,可能也会发生适应不能的情况,因为在其原生环境中,锻炼运用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剥夺的。

但是能够自我做主,是一件非常痛快的事情。在衡量个体的幸福感或心理健康水平时,自主感都是最关键的一个指标。(20221226)


【君体即国体】越是权力集中体制,越要求领导人道貌岸然,因为君体即国体。而普京在媒体场合表现出的德性,并无改于普京作为俄罗斯独裁政权的肉身代表这一事实。(20221228)


【关于勇气】潜存而未转化为行动的勇气不成其为勇气,正如缺失表达的爱也不成其为爱。(20221228)


【求存意志是一种奴隶意志】求存意志,即以自身之生物性物理性持存为指向的意志,仅仅是一种奴隶意志。与奴隶意志相对的属主体的冲创意志,若不以自体力量之增长、发展、扩张、壮大、覆没而又新生为矢的即过程和目的,则不成其为主体性冲创意志。(20221228)


【强制推行比梦想本身更具诱惑】对于为何一部分家长习惯于将自身意志强加给儿女或后辈,一个更直接的解释可以是:将自身意志强制性作用于他人,这本身便能带来极大的快感。换句话说,这些人在以这样的方式满足自身对控制的需要,通过对他人选择强加干涉,来弥补自己对于人生的一向的和当下的失控感或不得自主感。

另一种稍显温和的解释是:爱者总希求被理解。让他者理解自身的路径之一,便是将其措置于昔日自身所处的困境当中,使其感同身受一番自己曾经的体验。这般的爱者在无意识中寻求来自他者的理解或救赎,却又常常通过实际行动封闭了通往他者的道路。(20221228)


【思想总在路上】思想总无家,正因无家,才有思想。人类被逐出原初的伊甸乐园,再无恒久安顿之所,从此开始流浪,也从此开始思想。伊甸中人有客观上的心智暗昧,但无主观上的自我觉察。出伊甸是件好事,人们藉此得以摆脱牲畜般无知的幸福状态。而对于出伊甸者,思想总在路上,正如流浪者总在路上,有暂时的歇憩,但决不止步,止步即非流浪者。(20221229)


【恐外症的一般心理机制】在一个封闭社群中,人们常常将对圈内人的敌意对象性地移置为对圈外人的敌意,又将自身的被害恐惧反向转化为对社群或圈子的情感依恋和人身依附。

这里的移置,是指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感、意图或幻想转移至另一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如男人将对上司的不满或愤怒发泄于自家妻子或孩子。反向转化,更准确地说是反向形成或反向作用,即将自身所不能接受的愿望或冲动转化为相反的表现。(20221229)


【随感·网易新闻2022年度总结视频遭屏蔽】中国的党政传媒一向习于以心灵鸡汤类叙事粉饰美化民众所罹遭的权利缺失型社会性灾难,即因公民权利缺失而公权力过度扩张所致的灾难,并收编统络民众因遭受或闻睹此类灾难而产生的痛苦情感,而对于反映权利缺失型灾难现实和权利缺失型痛苦情感的信息,则一律动用权力加以屏蔽。(20221230)


【死随思】我怎样活着,我便怎样死去。活着的当下是苟且地活着,死去的时刻也就只能折辱地死去。(20221231)


【死随思】死亡(个体生命活动的永久终止或维持个体存在的一切机能属性的永久丧失),就其一般意义上看,是必然的,人皆有一死,生而必死;但具体地,就每个个体来说,其死亡的时间、地点、原因和过程,又分殊各异。就像命运(个体的生命历程),大家都有一份,但属于各自的那一份起落跌宕和离合悲欢,又万别千差。(20221231)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Loading...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