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神
十月神

坐标马来西亚 分享生活小事

《小蘑菇》读后感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

(本来是投稿某平台的稿子,但是小编好像遗漏了,就发在这里吧。)


起初看到这书名,以为是部平淡无奇的耽美小说。


没想到它是一部世界观宏大、逻辑严谨的科幻末日废土小说,还拿了华语科幻小说的大奖——星云奖。全文共31万字,对动辄百万字的网络文学来说篇幅较短,看完时还意犹未尽。


《小蘑菇》讲述经历地球磁场消失、全球生物异变的灾难后,幸存的人类聚集起来建立了基地。基地外,遍地都是怪物,生物异变使强大物种会吞噬弱小物种的基因,人类在这场基因融合战中无疑是最脆弱的。为了保护人类,负责判断查杀异种和感染者的审判庭诞生了。


此时,远在深渊的一株蘑菇有了自我意识。它吸收了人类基因,变成了人类。为了寻找丢失的孢子,它扮成人类进入人类基地,并与审判者陆沨相遇,从此与整个人类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故事里有两句我特别喜欢的句子:“人类利益高于一切”/“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不要温顺地接受灭亡。”


前者是陆沨一生不可动摇的信仰。他肩负着保护全人类的重任,却一次次把枪口对准自己的同胞。只要认为居民有被感染的可能,审判庭就能当场射杀,不需向任何人交代,即便杀错也无人敢追究。而陆沨作为审判庭里杀人最多的人,基地居民对他从惧怕到愤怒,深深地谴责审判庭的无章无法。


“上帝审判世人尚且有善恶作为依据,审判庭呢?”


这个设定很残酷,同时也很现实。现实世界里,多数人利益vs少数人利益是许多灾难题材影视作品万年不变的话题,而且结局大多相同,主角站在少数人利益阵营,为救少数人不惜牺牲自己。作者针对这个问题在第一卷做了深刻的探讨,她没有给出绝对的答案,而是给出一种视角:放大格局,以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利益为先更有利。


虽然从当下来看,审判庭杀人如麻导致无数家庭破裂,人口锐减;可从长远来看,这无疑为人类争取了更多的喘息机会。


在本书的设定里,人类只有放弃个体利益,团结起来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而存在才能在末日生存下来。这恰恰和现在社会鼓吹的个人意识,展现自我相反。人不是机器,有感情和思想,他们会思考,会痛苦,会反击。这是生而为人的本质,个体和集体永远存在对立和冲突。想解决冲突,就必须从个体和集体中做出选择。很显然,集体比个体更重要,因为集体不存在,个体也无法存在。


所以人类利益高于一切,任何牺牲都是值得的。正如书中的那句话:“虽然错误,仍然正确。”也因这样,更凸显了陆沨的强大和孤独。


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相信自己做的每个决定。因为一旦他产生质疑,他就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虽然他杀的人最多,但是他的误差率也是最小的。他可以为了人类利益杀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也可以义无反顾地选择生存几率极低的拯救任务。把“人类利于高于一切”贯彻到底的他,叫人既敬佩又心疼。


“不要温和地走入那个良夜”出自托马斯的诗歌。这首诗很有力量,作者把它作为贯穿全书的精神,传达了人类渺小又伟大的特性,同时也是另一个主角安折成长蜕变的关键。这首诗在书中第一次出现,是他当主城孩子的老师时在教科书上读到的。那时的他无法领会这首诗的意思,因为他不是人类。


在寻找孢子的整个旅程中,他就像个旁观者一样观察着人类的喜怒哀乐,试图去理解人类的感情。无喜无悲的他在旁人看来多了份超然的神性。可是他接触的人越多,他就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人。他看到贡献生育能力的陆夫人为了片刻自由宁愿异化;他看到创立审判庭的科学家为异种建起庇护所;他看到杀人无数的陆沨可以为了全人类而不顾自己生死。


他看到人类在绝境中依然没有舍弃希望,哪怕科学体系已然崩塌,哪怕生存的可能越来越小,人类都从未温和地接受灭亡。他一步步理解人的情感,最后学会了爱人,爱这个分崩离析的世界,愿意把自己最珍贵的孢子送给陆沨,愿意为了人类跳进辛普森笼,和不可抗拒的命运作抗争,就像人类一样。


这本书越读越压抑,尤其是看到后半部分人类的基地不断缩小,怪物疯狂入侵,连唯一的希望也因为科学体系的崩塌而一无是处时,那种绝望感真的让人呼吸不过来。


宇宙其实并不伟大,伟大只是人类为它加上的形容词。实际上它冷酷,它无情,它漠视一切生命,它什么都不在乎。人类引以为傲的几千年文明,对宇宙来说不过是弹指一瞬,我们此时此刻所追求的金钱,欲望,权力,美,全部毫无意义。


人类在绝望遍地的末世中既渺小脆弱,同时也坚韧伟大。也许最终人类的肉体、基因都不再属于自己,但人的灵魂不会被磨灭,精神永存,这就是人类活着的证明。


“人类虽然穷途末路,但他们也真是永垂不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