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tern Eva
Eastern Eva

虹約~ Remember the rainbow

第二面高舉的旗幟, 名為"德", 是神之法, 第二道金線之路 (二)

簡論德行及實踐

*認識德: 德即是法業的法則

德行的力量= 身的義行實踐 + 心的自律善意,德行同樣也是貫穿所有宗教的核心法則。

真正的實踐德行是會產生其相對應的精神力量。德行能產生的精神力量是強大的,他會在心識裡撒下信實的種子、透過義行的實踐,能使鬼靈不近身、能增福及擋災厄。同時行德也會產生智慧力,當某一種或多種德行被深化,其精神力足以使現世天堂重現。

義行的實踐: 有正確的見解及明辨是非的能力;飢渴慕義必有福。德行有眾多樣式可稱之,孔子、孟子,老子,及新約都有相關著作可提供參考,這裡僅就現行世界最缺失的德行進行探討。

-- 禁出惡口: 現今社會存在太多不負責任的惡言,或出於口亦或流傳於網路,在在都顯示了德行的缺失;惡口如毒蛇傷人甚深;隨意在網路留言攻擊人如同散播惡行,需鄙棄之。

--節制淫行: 無節制及過度的淫行, 如過度的欲望、淫念皆屬之。

古蘭經第16章 蜜蜂(奈哈勒)

90. 真主的確命人公平、行善、施濟親戚,並禁人淫亂、作惡事、霸道;他勸戒你們,以便你們記取教誨。

--施捨濟貧:

古蘭經第2章 黃牛

271. 如果妳們公開地施舍,這是很好的;如果妳們秘密地施濟貧民,這對於妳們是更好的。這能消除妳們的壹部分罪惡。真主是徹知妳們的行為的。

--知行合一: 言語與心及行為,皆是一致的。

--擁赤子之心: 天真若會被取笑的話 , 那倒要高興, 因為孩子是離造物主最近的。

舊約 阿摩司書第五章

--要惡惡好善,在城門口秉公行義;或者耶和華─萬軍之神向約瑟的餘民施恩。

*新約 彼得後書第一章 信心與德行

3.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

4.     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神的性情有分。

5.     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

6.     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

7.     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加上愛眾人的心;

8.     你們若充充足足的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

9.     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

10. 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

11. 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

新約馬太福音第22章:

35. 內中有一個人是律法師,要試探耶穌,就問他說:

36. 夫子,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

37.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

38.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39. 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

小結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但對比現在的社會而言,人心遠遠偏離,人的精神恍恍惚惚連愛自己、尊重及保全自己都有困難,因此我們用一句話來實踐愛人如己的精神會較容易應用於現在的社會中,此話出自孔子『論語-衛靈公』: 「子貢問曰 :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 :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德行是義行及心識的顯示行為 ; 德行之首是孝道。敬天與敬父母, 不難發現許多歷史上的古文明或是失落的文明仍舊保有敬天儀式的存在,應該不是他們沒有先進的科學觀念, 而是他們保留了對真理追求的基本的尊重, 以免陷入妄自尊大的處境。

*心的淨化: 心能創造、有造化的能力,是屬造物主創力的一部分;心是思想, 我們的所思所想都能協助創造,但同時也被業所看照,對慾望的控制也應自律修持,以免過度貪取而陷入反方向的業力中。心的淨化能帶來心靈的平和及滿足,其純化的能力就是造化的能力。

--存謙卑的心: 敬畏造物主所創造的大自然

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 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存孝敬的心: 百善孝為先

 古蘭經第31章 魯格曼

 14. 我曾命人孝敬父母——他母親偌上加弱地懷著他,他的斷乳是在兩年 之中——我說:“你應當感謝我和你的父母;惟我是最後的歸宿。

 15. 如果他倆勒令你以你所不知道的東西配我,那麼,你不要服從他倆,在今世,你應當依禮義而奉事他倆,你應當遵守歸依我者的道路;惟我是你們的歸宿,我要把你們的行為告訴你們。“

 古蘭經第17章 夜行(伊斯拉)

23. 你的主曾下令說:你們應當只崇拜他,應當孝敬父母。如果他倆中的一人或者兩人在你的堂上達到老邁,那末,你不要對他倆說:“呸!”不要喝斥他倆,你應當對他倆說有禮貌的話。

-- 存平和的心: 以節制易怒的行為

-- 存知足的心: 以節制過多的慾望

道德經第二十九章: 不要強求,去除奢侈,去除驕傲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是以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翻譯】想用人為的努力去贏得天下,我看達不到目的。天下是神的器具,不是人為努力就能得著的。人為努力的,必然失敗;人為持守的,必然喪失。世間是這樣:有占先前行的,就有尾追不舍的;有哈暖氣的,就有吹冷風的;有促其強盛的,就有令其衰弱的;有承載的,就有顛覆的。所以聖人擯棄一切強求的、奢侈的和驕恣的東西。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 慈愛、儉樸、不爭強好勝;真正的慈愛是明辨是非,立於正確的見解上

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翻譯】:世人都說我的道太大,簡直難以想像為何物。正因為他大,才不具體像什麼。若具體像什麼,他早就藐小了。我有三件寶貝,持守不渝。一是慈愛,二是儉樸,三是不敢在這世上爭強好勝,為人之先。慈愛才能勇敢,儉樸才能擴增,不與人爭強好勝,才能為人師長。

當今之人,失了慈愛只剩下勇敢,失了儉樸只追求擴增,失了謙卑只顧去搶先,離死亡不遠了!慈愛,用它來征戰就勝利,用它來退守必堅固。上天要拯救的,必以慈愛來護衛保守。

六祖壇經-般若品: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是梵語,漢語的意思是有大智慧能到達彼岸。以智慧來處理一切事情,這就是修行般若。有一個念頭愚蠢,般若就斷絕了;有一個念頭智慧,般若就產生了。自己的內心經常產生正確的見解,各種世俗的煩惱都不會影響沾染,這就是認識了人的本性。

什麽叫般若?般若的意思,漢語中叫智慧。在一切地方,一切時刻,每一心念中都不愚蠢,總是以智慧來處理一切事情,這就是修行般若。有一個念頭愚蠢,般若就斷絕了;有一個念頭智慧,般若就產生了。世俗人太愚昧迷惑,不能認識般若,嘴裏說般若,心裏面卻總是很蒙昧,經常自我誇耀說在修行般若,每個念頭都執著于空,卻不能認識真正的空。般若是無形無相的,就是智慧心,能夠這樣理解,就叫般若智慧。什麽叫波羅蜜?這是西方國家的話語。漢語的意思是到達彼岸,它表達的意義是離開生又離開死而獲得解脫。如果執著世俗境界就會有生和死的概念,就像水有波浪一樣,有了生死觀就名叫此岸;離開了世俗境界就沒有了生死觀,就像水永遠在流動,就名叫彼岸,這就叫波羅蜜。

般若智慧也沒有大小之別,只是因為一切眾生自己心裏的執迷或覺悟是不一樣的,迷惑的心總是對外在的東西執著,從外面修行來尋找佛道,而沒有覺悟自己的本性,這就是小根器之人。應不執著于外表的修行,只是從自己的內心經常產生正確的見解,各種世俗的煩惱都不會影響沾染,這就是認識了人的本性。

 疑問品: 西方淨土-執迷的人靠口裏念誦佛號希望來生能在西方,覺悟的人則重視讓自己的心靈潔凈。所以佛這樣說:只要心念純潔了,也就是到了清凈的佛土了。只要心裏沒有不善的念頭,西方離這兒並不遙遠;每一個念頭都能認識自己的佛性,保持行為公平正直,那麽到達西方極樂世界只是彈指一揮間的事,而此可知,只要保持心靈純潔,不需待來生,此生即可成就淨土。

定慧品: 正直的心思,正直的心就是凈土。心是暢通流動的,心思如果不執著於法相,佛道就會暢通流動;心思如果執著於法相,那就叫自我束縛。

 ”慧能大師指示大眾:“善知識們,一行三昧的意思,就是無論走、停、坐還是臥,都要修行一個正直的心思。《凈名經》上說:‘正直的心就是道場,正直的心就是凈土。’不要心裏想著幹諂媚曲邪的事,嘴裏卻說著正直的門面話。嘴裏說著一行三昧,卻並不以正直的心思修行。應該以正直的心思來修行,對一切佛法都不要偏執。迷惑的人執著于法相,執著于一行三昧的表面,隻是說要常常靜坐不動,就能不生邪念妄想,說這就是一行三昧。這樣解釋佛道,就等同于沒有感情的死物品,這是修行佛道受到障礙的原因。善知識們,佛道應該是暢通流動的,怎麽卻會停滯呢?心思如果不執著于法相,佛道就會暢通流動;心思如果執著于法相,那就叫自我束縛。如果說隻要久坐不動就能得道,那就像舍利弗在樹林中枯坐,卻被維摩詰所斥責。善知識們,還有人教別人打坐,說隻要靜靜地內視自己的心,不要動心,不要起念,這樣就能修道成功。這些迷惑的人不能理解打坐的真義,就這樣執著亂行而七顛八倒。像這樣的人還不少,這樣來亂作指導,實在大錯特錯。

*小結 :

發義言、行義事,其處事行為謹守中道: 言行應自制克己,藉以端正言行。引述孔子之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此為最直接可執行的方式,凡事隨時提醒自己不喜歡的態度或方式,請勿隨意任性加在別人身上。如此方便可行,即是眾多德行培養的關鍵。

德行是站穩義行,並在義行上施以仁愛義行是勇敢與正確見解的結合;義行也是能強化心識的重要原因。而真正的仁愛與慈悲就能自然而然的顯化。反過來說, 若是沒站在義上就廣泛施以仁愛, 這不是大愛的表現, 這是過度濫用自由與慈悲的詞, 且偏離中道, 目前的世界, 切切實實的偏離了中道。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