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連民族學
流連民族學

榴槤榴槤,像是在做田野,從最初味道臭臭,不敢食用,到最終的留戀回味。 這是一群學習人類學、民族學學生的青澀書寫練習,我們書寫日常觀察、田野紀錄。既是一場青澀的嘗試,也是對我們來說最珍貴、青春的民族誌書寫。

我姓「雲豹」(???-聊聊繼嗣規則和圖騰崇拜

這篇小短文是用來提供給大一的學弟妹(不論哪一屆)檢測一下自己這個學年被民族學考驗完之後,還有記得什麼用的。民族學在這個方面其實可以有很多的著墨,但也許是現在整體研究的趨勢,導致常常看不出來這方面的知識及能力可以怎麼用。這篇小廢文肩負某種拋磚引玉的小期待,讓還在迷惘自己喜不喜歡這個學科的學弟妹們有所依歸。

作者:民族學系二年級 葉秀恆

前言

這篇小短文是用來提供給大一的學弟妹(不論哪一屆)檢測一下自己這個學年被民族學荼毒考驗完之後,還有記得什麼用的。民族學在這個方面其實可以有很多的著墨,但也許是現在整體研究的趨勢,導致常常看不出來這方面的知識及能力可以怎麼用。這篇小廢文肩負某種拋磚引玉的小期待,讓還在迷惘自己喜不喜歡這個學科的學弟妹們有所依歸。

姓氏是袋鼠?

在進行民族誌研究時,除了單純的記錄下來很多我們觀察到的東西以外,也有一些是在過往了研究經驗中會鼓勵我們特別去記錄下來的。舉例來說,通常在研究時,系譜的紀錄就會是重要的,因為若是傳統的民族誌研究,記錄下來系譜,就可以從此開展對家庭、婚姻和繼嗣的研究。而在這些很嚴肅的研究素材外,有時候也會發現一些奇怪的東西。

舉例來說,在民族學課堂中介紹過的澳洲卡列拉族,就是其中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在他們的繼嗣規則中,可以注意到某一個群體的名稱,都是澳洲大陸上的神奇小動物們。第一個世代中,兩種不同的姓氏—布隆跟巴列卡,分別是兩種不一樣的巨蜥的名字,而在第二個世代中,卡力美拉跟帕列力,則分別是兩種不一樣的袋鼠的名字。若是強行帶入華人的繼嗣規則(沒有任何研究上的正當性,是為了讓大家好理解強行帶入),大概可以理解成布隆跟卡拉美拉是同一個「姓氏」,而巴列卡跟帕列力又是另外一個「姓氏」。而這種狀況,大概就跟你問起你同學姓什麼,在你一邊思考猜測是「黃」還是「陳」又或是「張」的時候,他跟你說他姓「雲豹」一樣吧(笑。

而這種現象也不只出現在澳洲而已,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的〈易洛魁人的氏族〉中,也特別有一章談到美洲的易洛魁人的氏族。在他們的社會中,人也被分成了兩個半偶族(moiety),而這兩個半偶族的名稱命名是狼、熊、龜、海狸和鹿、鷸、蒼鷺、鷹。這兩個是半偶族的名稱也一樣是用動物命名的,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裡這易洛魁人的繼嗣是用母系繼嗣,並非父系。

(參考用的親屬圖_筆者自行製圖)

姓什麼重要嗎?關於圖騰崇拜

如果往下想要細究姓氏的意義,就會發現姓氏實際上跟人們對於「宗教」的想像有關聯。值得注意的是,此處的宗教並非一定是”Religion”一詞所指涉的宗教定義,更貼近一種人們的相信以及實踐(masuzawa,2015)。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會認為這些姓氏中的奇妙動物們,可以被視作一種「圖騰崇拜」。而這種圖騰崇拜,被弗雷澤視做一種自然利益的結合。圖騰保護著人們,而人們藉由崇拜圖騰來換取保護。若借用Geertz更晚近的理論去解釋的話,可以理解成幾個階段和部分。最主要的是這些圖騰可以被視作一個更大的「符號系統」,而人們在這其中建立各種有效的連結,就有如基於這些圖騰發展出了一整套該怎麼崇拜圖騰的邏輯。接著這整套邏輯形成了一種「觀念」,在所有人之中流轉,並且人們會嘗試為這些觀念賦予真實性,並讓這之中所投入的情緒、動機也有了獨特的真實性。最後這一段概念,就會像是人們有了一套對於圖騰的「觀念」,知道圖騰什麼時候會照顧我們、什麼時候會產生危險等,並且嘗試進行祭祀,想透過祭典來讓圖騰願意長期的照顧這個社會。以上的過程,就可以被稱作一套Geertz所理解的宗教,而姓氏中要又是熊又是狼的這個行為,也可以用這個理論,嘗試被看成是一種賦予觀念真實性的行為了。

怎麼看待別的文化的「奇」?

「當你在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你。」(尼采,1886)

世界很大,無奇不有。如果只是用說的,我想每一個人都可以輕鬆地說出來。但在面對到不同時,要怎麼看待就是做民族學研究的我們在第一線時要謹慎面對的問題。

以筆者自身的經驗為例,在進入到工廠區做田野調查時,就有遇到語言不通導致的誤會跟欺騙的問題,嘗試想要詢問當地的移工他們的日常生活等等時,不是被拒絕回答,就是被用各種連哄帶騙的方式結束對話。我原本很難同理他們的行為,很難理解他們為甚麼不協助我進行研究。但直到我想到了我自己也很討厭的情境-年夜飯。假設現在打探的情境是年夜飯的飯桌上,打探的人是我有點熟又有點不熟的長輩,被打探的人是我,這一切事情就又變得可以理解、更可以想像了。

回顧這次的主題,這種奇怪繼嗣規則等,只是剛好是個外顯的特徵。對我來說,這個特徵有趣、新奇。但在面對時,如何讓「奇」不會變成「歧」,就是我們要很小心思考的問題了。很多時候,當我們在指責對方奇怪的時候,你也很有可能是那個奇怪的人。就像是前述的那個例子,在我研究的過程中,我才是那個打亂人家日常生活,最奇怪的那個人。

結語

為什麼特別要寫一段檢討「奇」這件事,與這篇文章的出發點有關。

原本只是希望,這一篇小廢文可以讓大家認識一下民族學中的無奇不有,可以感受一下那種「新奇」。但在後續書寫的時候,發現沒有反省的人類學書寫,果然還是離這個學科的初衷有一點遠,所以還是選擇放了一部份的自省進來,希望可以讓所有看文章的人跟著想一想。

資料來源

(文獻來源)

  1. 韓莉(譯)(2014)。文化的解釋。中國南京:譯林。(Geertz, Clifford.,1973)
  2.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2009)。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國北京:人民出版社。(Engels, Friedrich.,1884)
  3. 陳巧昕。(n.d.)。原始宗教禁忌。全球宗教資訊網。 https://religion.moi.gov.tw/Knowledge/Content?ci=2&cid=626
  4. 張岩(2006)。外婚制與人類社會起源。社會學研究,6,165-194。
  5. 趙千帆(譯)(2015)。善惡的彼岸:一個未來哲學的序曲。臺北:大家出版。(Nietzsche, Friedrich.,1886)
  6. Masuzawa, Tomoko(2015).The Invention of World Religions. Chicago, IL: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圖片來源)

筆者自行製圖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