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連民族學
流連民族學

榴槤榴槤,像是在做田野,從最初味道臭臭,不敢食用,到最終的留戀回味。 這是一群學習人類學、民族學學生的青澀書寫練習,我們書寫日常觀察、田野紀錄。既是一場青澀的嘗試,也是對我們來說最珍貴、青春的民族誌書寫。

城郊彼岸花

居於台北市六張犁,在長輩的口中、在一路向動物園站的路上,總是會看到滿山的墳墓,難以忽略。從捷運六張犁站、沿著崇德街一路前行,大概五分鐘之後,景色便由公寓、矮房,最後到墳墓,彷彿生死之間是一道光譜——從生人的房屋,到亡人的長眠之所。陰陽的界線,並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那麼遙遠。

作者:民族學系三年級 劉彥瑭

楔子:百無禁忌,諸邪迴避

居於台北市六張犁,在長輩的口中、在一路向動物園站的路上,總是會看到滿山的墳墓,難以忽略。從捷運六張犁站、沿著崇德街一路前行,大概五分鐘之後,景色便由公寓、矮房,最後到墳墓,彷彿生死之間是一道光譜——從生人的房屋,到亡人的長眠之所。陰陽的界線,並沒有我們所想像的那麼遙遠。

篤信基督新教的家母,對於這些「偶像」,自然是抱持著批判而遠離的態度;其他的傳統民間宗教,亦不會鼓勵信徒在掃墓期間之外,在墓堆之中隨意行走,即使是最名正言順的清明節,也有許多繁文縟節的禁忌存在。但人心中總是存在著叛逆的,趁著某次謁白榕蔭堂墓園的機會,沿著崇德街一路向上,也因此和墓葬結下了不解之緣。過去連自己的祖墳都沒有去過的我,就這樣開始游走於城市內的墳塋之間。

「百無禁忌,諸邪迴避」出自范寅《越諺》,我信神、信鬼、信靈魂,但沒有繁雜的禁忌,我一貫認為心正法正而身正,保持敬重的態度,先人亦不會侵擾吾身。本文將會以筆者所走過的墓區為例,帶領大家走進城郊、走過生死、跨越陰陽。

我們上路吧。


墓與葬:前人之事,後人之言

「牽你的亡魂,有一工咱做伙,轉去彼个所在。」珂拉琪《萬千花蕊慈母悲哀》

一個理想的墓,除卻亡者本身,應該包含什麼?或者問,它應該告訴我們什麼?

世界宗教萬千,但人總難逃一死,在死後的墓葬形式,我們可以窺見許多生時的蛛絲馬跡。我國現在的宗教比例,仍以佛教、道教等華人傳統宗教為主,其次則有基督宗教和伊斯蘭教等,而這便已是墓葬形式中一個巨大的分野。


漢人傳統宗教


墓葬位置與樣式

以漢人傳統宗教而言,較為常見的有墓厝、納骨塔、墓塚等。許多人會有「入土為安」的想法,因此過去以土葬具多;又,漢人傳統宗教篤信風水,認為墓穴風水的優劣,會影響到陽世子孫的運勢與發展,因此在建造時,會有許多風水的考量,諸如方向、周遭環境等。如:若墳墓之上有樹蔭覆蓋,可能會導致子女紅杏出牆;若墓碑破裂,可能會導致子女鬩牆等。

墓葬的樣式,亦是生前財力的象徵,若是家族財力雄厚,便可以修建地美侖美奐,亦可以家族之力購買整片土地使用。從中國各朝的皇陵而言,無一不是奢華至極;在現在台灣寸土寸金的情形下,亦有許多富豪投資大筆錢財於此,如長永紀念福園(王永慶)、愛物園(郭台銘家族)、生園(蔡英文家族)等。

但即使是窮困人家,對於死亡仍然十分重視,即使無力購置大片的墓園,也會盡可能買個棺木、立個簡單的墓碑;過去也常有富裕人家捐地以供無錢買地者、用以下葬親屬的例證(如興福寮建塚)。


墓碑

從墓碑當中,我們亦可對該墓的主人進行更進一步的認知。

最常見的墓碑形式為直式書寫,各項目順序可能有所調動,但大抵會出現的是姓名、生日、忌日,以及立碑者等(多為其後人)。夫妻不一定會葬在一起,但若同穴而眠,雙方的姓名會刻在一起,男左女右,使用「顯考」、「顯妣」等敬詞,過去女方少記載姓名,惟隨著時代變遷;前面提及,立碑者多為墓主後人,因此立碑者姓名可能為孝男/女、孝孫等,端看與墓主的親屬關係。過去的人們較為注重承襲自大陸的身分與遷徙歷程,因此在部分的墓碑當中,會記載墓主的原有籍貫,或是家族所屬的堂號;隨著族群認同的變遷,原本雋刻堂號之處,逐漸轉為台灣的地名,亦或是捨去不寫。

台灣目前最早被挖掘出來、屬於明清時期的古墓,乃位於南山公墓中的曾振暘墓,其上便有「皇明澄邑」四字,其中「皇明」是朝代名,「澄邑」是墓主的家鄉,立碑年份是明崇禎十五年。時至今日,我們並不知道曾振暘是何許人也,亦不知其是否有其他官銜在身,但其墓的存在,便是一個時代的見證。

是此,單就墓碑而言,我們便可得知墓主的親屬關係(向上、向下,若是家族墓園,甚至可以繪製出十分完整的譜系樹)、立碑朝代,甚至是其官階等,亦可得知其祖先遷徙的歷程。更廣的來說,墓碑可以做為探尋開墾痕跡的象徵。


基督宗教

基督宗教的墓葬,整體來說較漢人傳統宗教來的寬鬆,畢竟不信風水,對於墓穴的要求較少;但出於宗教的理由,大多數的基督宗教墓會聚集在一起,以避免所謂「邪靈」的侵擾;亦有專供基督宗教使用的墓園存在(如天品山莊)。

基督宗教並未指定下葬方式,因此土葬、火葬、樹葬,甚至近年興起的海葬等等,都是可能出現的選項;墓碑上面最顯眼的,便是可能出現的基督宗教用語或特徵,如「主內」、「安息主懷」或十字架造型等;立碑者也不一定是家中子孫,而可能是教會的會友,因此稱呼亦可能是「牧師」、「傳道」、「師母」以及其他基督宗教中的職稱。如同前面所述,基督宗教的棺槨亦無特定樣式,可能是棺槨上刻有十字架,亦或是墓碑本身就是十字架的造型。

南山公墓中,有一片屬於基督宗教的墓園,許多的傳教士與先賢長眠於此,包括於台南市有許多貢獻的天主教傳教士Thomas Barclay、前台南生活美學館首任館長童家駒先生等。基督宗教不信輪迴、不祭拜「偶像」亦不焚香,因此相較漢人傳統宗教來說,基督宗教墓葬的紀念、緬懷意義顯然較高,而祭拜的意義則趨近於零。


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相對於前述兩個宗教來說,可能是較不為人所知的宗教。伊斯蘭教對於墓葬的要求非常嚴格。在聖訓(الحديث‎)之中,要求在穆斯林「歸真」(موت‎,即死亡)之後,原則上由其同性別家人清洗遺體。隨後以可番布包裹、由教長帶領念頌大讚、進行禮拜,隨後放入準備好的土穴中。伊斯蘭教強制規定其信徒必須土葬,因為在穆斯林的宗教觀之中,只有末日審判時的罪人,才會遭受到烈火的焚燒,因此火葬在教法中是不被允許的。

正統的伊斯蘭墓穴會橫對麥加一側,以示對於真主的尊敬;在以中文撰寫的穆斯林墓碑中,除了中文姓名、出生與「歸真」日期,以及立碑者之外,還會在墓碑的最上緣,寫上其經名(即其阿拉伯文姓名);墓碑或棺槨的周圍,也會有以阿拉伯文書法體撰寫的經文或頌讚。由於伊斯蘭教法中,不允許雕刻動物、人像等,甚至連穆罕默德的畫像,其面部也是模糊的,因此,將信仰以文字藝術的形式出現、不違反教法又能展現對阿拉的頌讚,便是最好的展現形式。

某墓後方雕刻之古蘭經經文(作者攝)
公墓牆上阿拉之名(作者攝)

伊斯蘭教並無對於墳地的禁忌,亦無固定的掃墓節日,因此穆斯林們可以在任何時候去到墓地,懷念先人的同時,亦可為其祈禱,以求先人可以少受一些苦難,此舉稱為「遊墳(القبر زيارة)」。遊墳時除了禁止祭拜、焚香、喧嘩之外,並無過多禁忌,因此可以看到穆斯林們三三兩兩,帶著一家大小進行遊墳。在傳統墳地不可隨意拍照的禁忌,在穆斯林中亦是不存在的,是此,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穆斯林在遊墳過程中,和家人、朋友留念,甚至開啟視訊、與海外的親友對話。


走進城郊

「爾虞我詐,戰長沙,情未解將軍已白髮,城郊古剎,在荊州,回首仍是少年郎。」-馬良《回首仍是少年》


白榕蔭堂墓園與回教公墓

「月明思遠道,詩罷訴何人?」-劉商《送從弟赴上都》

白榕蔭堂墓園位於六張犁的富德公墓內,是台灣極少數保存完整的大型伊斯蘭教墓園,亦是白崇禧將軍家族之墓園。不同於其他的中式墓園,白榕蔭堂內,如同前文針對伊斯蘭教教法的闡述,園內不見祥瑞之獸,亦不見香案陳列,只有許多的阿文書法、月形裝飾,以及曾經叱吒政壇,今也歸真的白崇禧將軍。

白將軍與夫人馬佩璋合葬之墓 (作者攝)
白崇禧將軍二子(先剛、先 敬)之墓(作者攝)
供未來白家人下葬之用之空墓 (作者攝)

白崇禧將軍,曾任中華民國國防部長、陸軍一級上將等重要職位,有「小諸葛」之稱,和前副總統李宗仁同為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重要的桂系將領之一,兩人合稱「李白」,參與過國民革命軍北伐、中原大戰與對日抗戰等。其亦是一名虔誠的穆斯林,對於華人穆斯林的貢獻良多,白將軍曾擔任過中國回教協會理事長,亦促成現今台北清真寺的建立;時至今日,白榕蔭堂已成為許多穆斯林在遊墳之餘,休息並交流感情之所在。

白榕蔭堂無疑是我國歷史的見證之一,堂內之牌坊,一面是紀念白夫人馬佩璋,另一面則是紀念白將軍。於其上題字者,不乏過去黨國時期的巨擘,包括先總統蔣介石、前副總統陳誠、前行政院長何應欽、前監察院院長于右任等,在在顯示白將軍一家於當時的風光正盛。

紀念白夫人一面(作者攝)
紀念白將軍一面(作者攝)

在白榕蔭堂的一邊,有一名為「佩璋亭」的伊斯蘭式建築,紀念的正是白夫人馬佩璋女士。白將軍夫婦感情甚篤,從其子白先勇之著作當中便可見一斑:

「晚宴時刻,母親先致辭:『我和白先生結婚三十年,我們也算得上患難夫妻了…』母親說到「患難夫妻」,不禁哽咽落下淚來。…父親忘情地伸過手去,摟住母親的肩,母親的感觸,他了解,而且感動。」-白先勇《父親與民國》

佩璋亭(作者攝)
佩璋亭內刻文(作者攝)

有趣的是,我們也可以從不同的墓葬裝飾之中,看到先人不同的想法。白將軍的墓後裝飾分為三部分,中間是國徽、陸軍軍徽,以及做為身分象徵的四顆星星,左右是阿拉伯文書法;白夫人則是將古蘭經經文放在中間,左右才是由當時的達官顯貴所題之紀念。孰優孰劣,我們無從置喙,但可以知道的是,白將軍至死,仍然深愛著這個國家,深愛著這個他曾為其拋頭顱灑熱血的所在。

白崇禧將軍墓後裝飾(作者攝)
白夫人馬佩璋墓後裝飾(作者攝)

不同於許多名人的紀念館或故居,白榕蔭堂坐落在墓堆之間,傲然而略顯孤獨,但有許多穆斯林與其一同長眠。時光荏苒,早已沒有了沙場的血腥味,而是讓我們可以憑弔過去氣浪吞天而驍勇衛國的白崇禧將軍。


五妃廟與南山公墓

「長風破浪雲飛揚,敵不過魂歸故鄉。」-華晨宇版《山海》

南山公墓位於台南市南區,其所在地是舊時台南府城的南郊,包括現今的五妃廟、台南機場等,在開發之前,都屬墓葬堆的一部分;隨著時間推移、周圍開始進行都市開發,公墓的面積已大幅縮小,但時至今日仍佔地超過九十公頃。

如同六張犁富德公墓一般,周圍也可說是「墓葬產業鏈」,從墓園整理、撿骨,到較為現代出現的「禮儀公司」、殯儀館和統一的靈骨塔等,都可以在公墓附近找到。

由於台南市開發的十分早,墓葬一事自然也早早就開始。時至今日,光是在地表以上的墳墓便有六萬座以上,在地表以下的更是難以估計。

南山公墓距離俗世更靠近了一點,一旁便是中華南路一段和台南機場,雖不能說是人聲鼎沸,但來往的車輛絡繹不絕,與公墓內的靜謐形成強烈的對比。

紅色區塊為舊台南府城,橘色區塊為日治時期 墳墓分布區域,淺綠色區塊為現今南山公墓大 致區域。(作者繪,參考台灣百年歷史地圖. 日治二萬分之一堡圖明治版)

紅色區塊為舊台南府城,橘色區塊為日治時期墳墓分布區域,淺綠色區塊為現今南山公墓大致區域。(作者繪,參考台灣百年歷史地圖.日治二萬分之一堡圖明治版)

接續前言,台南的墓葬史由來已久,因此在南山公墓內,有許多歷史十分悠久的古墓,其中更有四座被列為台南市市定古蹟的古墓,包括「藩府曾蔡二姬墓」、「藩府二鄭公子墓」、「施振芳墓」和「曾振暘墓」,除藩府二鄭公子墓在現今台南機場一側外,其餘三墓皆在南山公墓之內。

藩府曾蔡二姬墓(作者攝)
曾振暘墓紀念碑(作者攝)
曾振暘墓解說碑(作者攝)

當天在南山公墓內行走之時,本意僅為前往藩府曾蔡二姬墓和施振芳墓,但路上沒有找到施振芳墓,而回程之時經過曾振暘墓,也實屬緣份之一。

前文兩座墓所稱之「藩府」,係指鄭成功及其子、其孫所建立之政權,「曾蔡二姬」為鄭成功眾多妾室中之二,「二鄭公子」則是鄭成功之第四子及第十子,兩墓被推測因所在地較為偏遠難尋,或在當時的階級地位並不高,而未在清廷接收台灣之後,隨著鄭成功、鄭經等人之墓,一同被遷回中國大陸;此二墓亦為台灣本島僅存的兩座鄭氏家墓。

目前史料並未記載曾振暘為何許人也,僅知道其由中國大陸漳州海澄來台,但其價值便在於其建墓時間為明崇禎十五年(1642),相較於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並來台開墾的明永曆十五年(1661)更早,將漢人來台的已知歷史再更往前推了二十餘年;該墓也是目前已知、台灣本島上的明清古墓之中建立年代最早的。

護國神山碑(作者攝)
萬善同歸所碑,位於台南碑林(作者攝)

南山公墓中還有幾個比較特殊的部分,其一是「護國神山碑」。其實南山公墓充其量僅能算是「土丘」,該處亦與我們一般所認知的「護國神山」(不論是中央山脈或台積電)有所不同。該碑為2022年7月下旬,由台南市長無黨籍參選人商毓芳女士所立,該碑設立之後,台南市殯葬管理所發函並要求撤除,並指該地為台南市之土地,市民不得無權占用;商女士一方則認為,過去數百年長眠於此的先人、墳墓等,不應被隨意收歸政府所有,亦不可主張因都市開發之所需,而任意遷移這些墳塋;亦不應放任公墓內各式土地占用與廢棄物堆積不解決,而單單處理這個佔地極小的石碑。

另一個特殊的則是「萬善同歸所」,其並非台南獨有,主要是祭拜無名無姓、無後人祭祀的亡者,通常會被統一集中並立墓,較常出現於無人殮葬的遊民,或因瘟疫、械鬥等因素,造成同一時間大量死亡的地區,因此若我們詳細探究立碑時期,或可發掘當時所發生的重大事件。在南山公墓當中,至少便有八處萬善同歸碑,而其中最大的,是在鹽埕地區新都路上的萬善同歸所,但由於都市更新與發展之由,未來其是否能繼續存在,抑或是將這些先人「挫骨揚灰」,我們亦不得而知。

五妃廟亦是台南市大量開發之前的墓葬群之一,五妃,指南明寧靖王朱術桂五位妾室袁氏、王氏、秀姑、梅姐與荷姐。當時正值清廷亟欲攻克南明與明鄭,明永曆三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時,施琅率兵並攻下澎湖,靖王決心殉國,其五位妾室先行自縊,以免遭敵欺侮;靖王將其屍骨集中並埋於現在的五妃廟後方;後人在墓前建廟,形成台灣極少數墓廟合一的建築,從神像向後看,亦可隱約看見刻著「寧靖王從死五妃墓」的墓碑。

五妃廟紀念碑(作者攝)
五妃之碑(作者攝)
五妃廟內部與五妃娘娘神像(作者攝)
五妃廟後方墓龜像(作者攝)


現代墓葬的挑戰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內政統計通報》,我國國人遺體的火化數比例從98年至107年,從90.1%上升至98.2%,可見國人的喪葬觀念正逐漸轉變中,未如過去十分要求完整土葬;環保葬的比例也在逐漸上升中,其中樹葬的比例最高,十年之中人數上升了6.6倍,海葬與公園綠地灑葬等方式亦有所成長。

但墓葬方式傳至現代,仍然面對許多的挑戰,將於下文闡明,並期待讀者共同反思。


新冠疫情

「子孫有友孝無?」「代代有出狀元無?」

「火來了!快跑!」

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自109年1月下旬出現第一例病例至今,累積個案已超過百萬例,自三級警戒至今,國人的生活仍然受到限制。在警戒等級持續不降的情形下,出現許多來不及告別便火化的案例,禮儀師、化妝師和送行者等等,亦要冒著感染的風險,處理許多因確診而病逝的國人同胞。

遺憾嗎?那是肯定的,但政府政策在上,人倫法治難以兩全。疫情趨緩了,但政府仍然鼓勵大家線上祭拜、不要在墓園或靈骨塔群聚。當然並非所有國人都在意是否親臨現場,但這確實可稱是大環境下的人倫悲劇。

對於嚴格禁止火葬的穆斯林社群來說,疫情對其衝擊更加劇烈。由於政府規定,確診者應盡速入殮並火化,但對於穆斯林來說,喪葬需要有詳盡的儀式,對於遺體清洗、著裝,乃至於後續吟誦經文等,其社群性都十分的強;由於教義的關係,更無法接受火化的形式。在斯里蘭卡,穆斯林佔總人口的約10%,但即便如此,政府仍強制要求確診者(或疑似)火化,並無視穆斯林的抗議。即使有十分之一的信眾,政府仍然未回應其要求,又何況是在穆斯林占比不到百分之一的台灣?


寸土寸金

這裡的「土」,並不只是土葬時所需要的地,亦包括靈骨塔的價格。

單以靈骨塔而言,即有公私立之分。公立靈骨塔依照新舊程度、位置等,約在一萬五千至三萬五千元不等;私立靈骨塔價差更大,依照地區不同,單就個人塔位而言,便有三萬至五十萬不等;不同禮儀公司經營的靈骨塔,亦提供不同的服務,如部分公司會在清明時節請法師誦經、定期整理等等。

土葬的墓園價格則更為高昂,因為是以坪計價,尚須考量用地取得等因素,依照地區、風水、景色等不同,以北部地區為例,不論公私立,一坪皆約為四十五萬起跳,更有百萬元等級的墓園存在。

墓園(包括靈骨塔)作為一個鄰避設施,即使大家都需要使用,但大多數人亦對其忌諱,在地價連連攀升的現代,我們應該要如何在墓葬權和經濟面向之間取得平衡?


史蹟或是絆腳石?

台灣的人口逐年攀升,各地政府無不亟欲開發新的土地,而最被覬覦的,便是全台各地的公墓。

遷移議題已經討論許久,包括高雄的覆鼎金公墓、新店公墓等,都已經被整片遷移;現今的鹿港第一公墓、三峽第一公墓,乃至於前文所敘之南山公墓,也都在被遷葬的名單之中。在被迫遷葬的過程當中,許多骨骸、牙齒,甚至是陪葬品等等,就這樣被挖開、丟棄,甚至是破壞,遺憾嗎?確實是令人遺憾的,但這也是現代開發的困境,不似外國,台灣人普遍對於墓地避之唯恐不及,這些先人在後代擴張的路上,也只好讓一讓了。

我們在考古遺跡當中發現的牙齒、貝殼、玻璃製品,乃至於不同時期、不同政權的貨幣等等,我們會將其視為歷史研究當中十分重要的素材之一,讓我們得以窺見當時人們生活的方式、特點,亦或是生理特徵差異;但在我們將這些先人遷走之時,我們為何將這些相同的事物視為糞土?又為何肆意將骨骸磨成齏粉?

如許震唐老師所說,「是生者決定了亡者的風水,亡者卻因都更計畫起身於塵土。」


行走於先塋之間:我們是誰?

行走在墳墓之中,並不是一個眾人皆會有的經驗。讀至此處,我們已經從北走到南,

從⺠國走到明清。

你在想些什麼呢?一座墳墓,可以透過許多細節,向我們訴說它的故事;一群墳墓,可以透過年代的連結與建造的形式,告訴我們它們的故事。但事實上,這些從墓裡產出的故事,終究只是亡者生命的片段而已,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墓誌銘,或似白崇禧將軍一般,有後人為其記述。當然,即使有這些,我們所認知的,亦不是完整的祂們。

走在南山公墓裡,隨處可見破裂的墓碑、凌亂而沒有整理的骨灰罈,以及高過人身的雜草,這裡彷彿被人所遺忘,但我們要記住的是,這些先人都曾經在這片我們所踏的土地,揮灑過祂們的血淚;或許某位讀者的祖先,就葬在那裡也說不定。

有一種稱為三種死亡的理論,第一種是生物性的死亡,即沒有呼吸、失去生命體徵;第二次是社會(社群)性的死亡,即在葬禮之後,亡者離開了所屬的社群;第三次死亡則是記憶的死亡,當這個世界上再沒有人記得時,此人便是真正的死亡。

而墓,已經是這些人所能留下、最難以磨滅的足跡了。我們是誰?諸位自可於今給出一個答案。但百年之後呢?我們還能起身為自己辯駁嗎?又或者,我們也將與這些先人們一般,在後代開發的需求當中灰飛煙滅?

我們是誰?現代的家庭逐漸原子化,但我們身上所流的血,也是從這些業已⻑眠的先人之身所流出,這是無可推諉的事實。

我們是誰?

期待我們可以從死地之中,找尋活著的意義。



參考資料

張鎧臣、蔡韋漢等,「南山公墓歷史名人墓塚位置圖」,https://www.google.com/maps/d/u/0/viewer?hl=zhTW&ll=22.97141090000003%2C120.19638709999998&z=18&mid=1F5h01qO2pk27KDGiRdMHbMDh74zuIwC,檢索日期:2023年4月3日。

林榮芳,「財富死後帶得走1/台灣名人家族豪墓曝光 風水寶地千萬造景刷三觀」,https://tw.news.yahoo.com/news/財富死後帶得走1-台灣名人家族豪墓曝光-風水寶地千萬造景刷三觀-055133902.html,檢索日期:2023年4月3日。

風傳媒,「唸建築卻愛墓仔埔!他閒來就跑公墓,發現一塊神秘外國人墓碑,竟藏重大高雄海運史!」,https://www.storm.mg/lifestyle/342000,檢索日期:2023年4月3日。

李海通,「遊墳的意義」,https://www.islam.org.hk/e19/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0&id=9773,檢索日期:2023年4月3日。

蘇峯楠,「映照府城400年,南山公墓如何與現代城市並存?」,https://www.twreporter.org/a/opinion-tainan-nanshan-cemetery-heritage,檢索日期:2023年4月3日。

聯合報,「南山公墓設置『護國神山』碑 台南殯葬所發函限期拆除,,https://udn.com/news/story/7323/6512634,檢索日期:2023年4月3日。

國家文化資產網,「白榕蔭堂墓園(白崇禧將軍墓)」,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121213000001,檢索日期:2023年4月3日。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古蹟營運科,「五妃廟」,https://historic.tainan.gov.tw/index.php?option=module&lang=cht&task=pageinfo&id=78&index=9,檢索日期:2023年4月3日。

報導者,「墓地不足、傳承斷裂——禁止火葬的穆斯林社群,在台遭遇殯葬困境」,https://www.twreporter.org/a/muslim-funeral-dilemma,檢索日期:2023年4月3日。

關鍵評論,「穆斯林的身後人權:全球疫情肆虐下,土葬還是火化?」,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4930,檢索日期:2023年4月3日。

菱傳媒,「400年南山公墓古蹟存廢?3名台南市⻑參選人都表態保留」,https://tw.news.yahoo.com/news/400年南山公墓古蹟存廢-3名台南市⻑參選人都表態保留-102900562.html,檢索日期:2023年4月3日。

中華⺠國內政部,內政統計通報。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日治二萬分之一堡圖明治版。

鳴謝

於此感激所有校稿的夥伴、提供伊斯蘭教部分校對的不具名阿訇,以及所有⻑眠的先人,願祢們安息。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