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言说
无效言说

藏在身体里的小小神灵

如何追求女生——聊天开场篇

事先声明:本文并非大数据统计或田野调查,只是本人的经验和择偶偏好写成,因此必然充满刻板印象和主观臆断。我一人当然不能代表所有女性的声音,所以如果有不同意见,你可以去找适配你的伴侣,全球70亿人,那个人必然存在。

本人基本情况:

1.自我意识较强。所以对于“尊重”二字的理解,对于“你是否把我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方面,敏感度高于一般人水平。

2.规则意识较强。对于相处细节习惯先提出需求,双方商议出共同认可的规则再执行。所以对于一些事,浪漫度低于一般人水平。有被人说过“和你恋爱像谈生意”。

本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怎样聊天开场

2.日常沟通注意事项

3.怎样表示恭维

4.怎样表示歉意

5.约会怎样行为

怎样聊天开场:

这块可以分为微信聊天和当面聊天两种情况来说:

微信聊的话,情况又分为“你找她要了微信/通过第三方媒介(共同的联系人、群聊)加为好友”两种。略微提一下要微信的方式,本人遇过的最舒服的方式是共同朋友凑的饭局,坐下聊了两句之后对方说“先加个微信吧”——很自然,没有异性的目的感。属于加过之后他找不找我说话我都不会觉得奇怪的方式。没有这种机会的话,我的建议就是礼貌:说明自己的身份,以询问句的格式要联系方式。此时的原则是话语简洁,意思清楚明了,态度真诚礼貌。

两种方式添加,尤其是后一种,建议在发送验证消息时将自己的真实姓名附上,以“我是xxx”的格式发送。不要加“我是刚才在xx的”、“我是和你一起xx的”之类的后缀:如果她记得,就不需要你强调(一般女生都会记得)。如果她不记得,说明她不关心,更不需要你提醒。如果在发送验证消息时没有附上真实姓名,那么建议在通过验证后立刻、主动,以你的真实姓名作为你们聊天的开场。最低要求是在三个对话回合内说明自己的姓名。你说了不会加分,但如果不说,真诚度大降,直接扣大分。

然后就是话题的开启,最踩雷的两种是“最近在干嘛/忙什么”和看过对方朋友圈之后说“你很喜欢读书/运动/音乐/看电影啊”。第一种是朋友间重逢寒暄用词,但是你和她只是陌生人并非朋友,亲密程度不足以达到提出这种问题,以及对方也没有向你报告的义务;第二种则一直被误以为是了解对方开启话题的好方式,但如果你俩不是同好——具体到喜欢同一个作家/同一种运动/同一个歌手或风格/同一部作品或导演的地步——是很难聊下去的,只会尴尬。尤其是如果你对她的爱好完全不了解,这边建议是不要用作话题的开端,很快对方就会不想回你了。

同好的情况一般很难遇见,较容易达到的聊得很愉快的情况是:你俩的爱好有一定的重叠范围,属于同一圈层。她喜欢的你没有到喜欢的地步,但了解接触过,你喜欢的她也有一定了解。例如她喜欢余华你喜欢莫言,她去过重庆你去过成都。虽不是知音,但话题可以一直延续。

这种话题的聊要注意的就是谨慎:在涉及爱好这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雷点(例如我的雷点就是喜欢《平凡的世界》的人)。请少主动表态,少下论断,少做评价,尤其是否定性评价。密切注意对方的反应以调整自己的措辞。以读书为例,此处的话语模板是“我读过xxx”(这是一个事实,不表示你的任何态度)+“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询问对方的态度)。在对方明确表态喜欢/不喜欢后,挑其中你赞同的部分说“我也觉得xxxx”(但不要是单纯的重复,可以在对方回答的基础上做一点延伸和补充)。如果对方的话你完全不赞同,和你的意见完全相反,也不要反驳,不要说“但我觉得xxxxx”。你的回答模板是:yes+你的意见——“确实有很多人这样认为/你说的有道理,我之前都没有注意到(附加真诚的目光)+不过我觉得xxx(此段简短、谨慎、礼貌)+但也可能是因为xxx/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再次肯定对方)”。

如果觉得写得太抽象繁琐,下面是一个举例:

我:你平时爱读什么书?

对方:莫言、余华、路遥之类的。

我:啊,《平凡的世界》是吗?

对方:是的,我很喜欢那种风格的书,我读过很多。

我:哦哦,《平凡的世界》真的很火啊,每个大学图书馆借阅榜前十都有(肯定对方),我读过一点(继续肯定)没读完(开始转折表示自己的意见),可能我是南方长大,不太喜欢北方小说里干燥尘土飞扬的感觉,我喜欢有水汽的城市背景的故事。可能北方人对于这种描写会更亲切。(表示我不喜欢,但是力度微弱——不对《平凡的世界》和喜欢这本书的人做任何负面评价,只是表示出于我的自身原因,对这本书不感兴趣而已)

错误回答:我不喜欢那本书。北方农村穷小伙奋斗史,里面的女性角色都不完整,只是为了完成作品的工具人。那本书有作者的自我陶醉在里面,他的人格在书里太突出让我感觉不适。

此处插播交流原则:错误回答是我的真心话,但我不会对任何喜欢这本书的人说。男性往往觉得自己说的话没有问题,因为“我说的是事实/我的真心话”,不理解为什么女生会生气,不理解自己做错了什么。

但谈话是一场双方的互动,一旦你进入到和一个人的沟通/相处过程中,你的意见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对方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这也就是杨笠说的“男人真的以为自己的话很重要”)一句话说出来,只有你本人才知道原意和动机,没有人能读心,能剖开你的肚子看你真的吃了几碗凉粉。谈话的实质是你的话语在传递后,对方会如何理解那句话,对方感受到的你的情绪。你的每一句话都会传递不同的能量,对另一方产生影响。否定、反驳、嘲讽,都是会让对方在这场交流中体验变差的举动。你要思考的,最重要的事,不是“这句话是否真实”,而是“这个句子对方会产生怎样的理解偏差”,“我如何措辞能让这种偏差在可控的范围内”。你所谓的那些真话,说出来只有你自己爽,大可以回家去自言自语。既然要与人交往,不考虑对方感受的行为,是违背一个文明社会应当有的交流规则的——因为你并不在乎对方的感受,并不尊重对方的意见,你只是在说自己想说的话而已。真话有很多版本,很多方式,我所提供的模板也并没有假话的成分。

再进一步说,别人表示了喜欢,你的喜不喜欢也并不重要,不需要说出来让别人知道。很多人会在聊天过程中表示他们喜欢一个我完全不赞同的东西,那就让这个话题略过就可以了。例如可以把我举的例子里从“我读过一点”开始后面的话都删掉,这段对话依然成立。因为我的意见不重要,我完全可以克制我的表达欲——我们想表达,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话很重要。但在这种无关痛痒的小事上,实在不需要事事都指点一下江山,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就是常说的油腻感的来源。

说回聊天开场的话题,“在干嘛”是一个无聊,看得出这人不太会聊,但是能感受到对方想要开启话题的热情的选择。风险较高,被回复几率看对方心情,被快速回复几率极小,因为这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因为对方并不想向一个陌生人报告行程。

还有一种常见的是查户口型开场,通常几个问句相连: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你多大了,你现在读几年级,什么专业,平时爱做什么。

基本信息的了解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极容易让对方感受到冒犯和不适。询问基本信息时应当先介绍自己,以“我是xx人,你是哪里人呀”,“我是xx专业xx级的,你呢”,这种方式方式来交换信息,而不是单方面询问。切记:问别人之前,先介绍自己。

以及这种问句不要连续出现,每次询问完之后适当延伸出话题聊几句,但这种话题不要围绕你自身,别人说自己是广州人,你说“我去过那里旅游”,别人说自己是xx院,你说“我有个朋友和你一个学院”——你怎样,关她屁事?

正确的延伸方式是围绕对方,例如“听说粤菜很好吃,那你来这边会不会口味不太习惯?”,“你们院好像学习压力很大诶,你平时还好吗会觉得很辛苦吗”之类的,具体的能展开的话题。但不要问“广州是不是很热”这种显而易见的白痴问题。如果在这块你觉得很难找到这种话题,要么说明你不懂得怎么关心对方,要么说明你的知识储备不够,对方提供的信息你不了解——这两种不足都是可以通过学习弥补的,实在不行,现场查一下资料突击一下也行。完全说不出来的话,只能说明诚意不足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