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cthelion1993/ 美術史是研究美術品與時代文化交涉互動下的歷史研究,而當代讀者的閱讀及傳播也參與了美術史的形塑。五丁目期待透過不同形式的短篇筆記,提供關心文化、喜好藝術的各位一個富知識性的生活提案。

陳澄波之死?

過了一百年,媒介、速度雖有不同,但媒體的本質並未有任何差異。

前幾天臺灣藝人劉文正的死訊廣為報導,隨後被證實是一則假新聞,再一次暴露了臺灣媒體製造假消息、缺乏查證的跟風狂熱。不過要說臺灣藝術史上,誰是死了又活、活了又死的代表,那肯定是陳澄波。

陳澄波在中國太湖寫生時留影。(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典藏)

陳澄波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後,受到友人介紹前往上海教書(當時的臺灣畫家在臺灣謀得教職的機會很少)。但沒過多久,1932年1月上海爆發一二八事變,日軍對國軍發動全面攻擊,其中也波及陳澄波任教的學校,導致他一度與臺灣斷絕聯繫。

沒過多久,臺灣的日文報紙發出一篇標題聳動的報導〈陳澄波畫伯上海橫死之報 必難中失足墜海?因前途悲觀而自殺?〉,這標體頗有今日臺媒風範:

嘉義出身的西畫界權威陳澄波畫伯,應上海中華大學聘任,……不料卻傳來於本月四、五日左右在上海身故的不幸消息。死因據說是因預測到一二八事變,為避難在乘船之際失足墜落海中,另有一說是陳氏因近來飽受經濟上的壓迫,對前途產生悲觀,導致跳海輕生。……
陳澄波畵伯 上海で變死の報 避難中海中に墜落? 前途を悲觀し自殺?,臺南新報,1932-2-13,n02,陳澄波舊藏剪報

附圖可能是他在上海搭乘「鉎安號」前,描繪港口的作品,碼頭上回望城市的人影,令人聯想到畫家的妻兒們。充盈於空間中的躁動筆觸,以及背光環境下昏暗的氣氛,不僅是陳澄波在上海多方嘗試的風格之一,或許也幽微傳遞當時上海不安的空間氛圍?

陳澄波,《上海渡口》,1932,畫布油彩,37×45.5cm,私人收藏。

實際上,陳澄波一直待到6月,才因妻子生病而返臺定居。但是,在中國任教、通曉北京話的背景,使他戰後成為擁護國民政府的文化界人士之一,擔任嘉義首屆參議員,卻也導致他在二二八事件期間,被擁為談判代表,最終綁赴車站前槍決。

事過境遷,包含陳澄波在內的受難者大多獲得政府道歉、平反,再加上其畫價日益水漲船高、近幾年臺灣人的認同與主體性受到重視,陳澄波獲得自戰後以來前所未有的重視,如今甚至每年都會被拿出來講個幾次(我覺得這中間有很多值得玩味或批判的問題,有空再講)。


2015年,TVBS記者以一句「陳澄波本人也相當緊張」被廣為報導,讓陳澄波突然死了又活。去年,某家酒廠號稱「與知名藝術家 #陳澄波 老師聯名」,推出收藏禮盒(這則消息比較沒有被注意,但只要在臉書搜尋關鍵字就能看到)。先不說已死的人要如何緊張、要如何聯名,但顯然過了一百年,媒介、速度雖有不同,但媒體的本質並未有任何差異。

2015年TVBS的報導(網路合成照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書院街五丁目的閒畫家常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圍爐向讀者介紹美術史中的藝術作品。書寫篇幅不長,主要是以短文簡單說明畫作的來歷、流傳及內容形式。希望能向各位讀者分享美術歷史(尤其是臺灣美術史)發展的多元面貌。

040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