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書院街五丁目的美術史筆記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cthelion1993/ 美術史是研究美術品與時代文化交涉互動下的歷史研究,而當代讀者的閱讀及傳播也參與了美術史的形塑。五丁目期待透過不同形式的短篇筆記,提供關心文化、喜好藝術的各位一個富知識性的生活提案。

臺北市立美術館「掘光而行:洪瑞麟」專輯

雖說展覽結束了,但對洪瑞麟的研究才正要展開。正因為有美術館的展覽,才得以集結畫家身後留下的大量史料,並通過研究還原其人其事與其時代,推展藝術史後續的書寫論述。

收到臺北市立美術館寄送的「掘光而行:洪瑞麟」圖錄專輯。粗糙多孔的封面材質頗能呼應洪瑞麟與礦坑間的關係,內頁除了收錄藝術品、照片與各種書信檔案外,還附有四篇策展團隊撰寫的專文。雖說專文全都置於書末,但每一單元前都有附上單元說明,尚能讓讀者清楚洪瑞麟各個生命階段的背景、經歷與創作。

反覆閱讀策展人的文章,可以感受到展覽之所以選擇相對保守的論述觀點來詮釋洪瑞麟的理由,是為了淡化洪瑞麟與政治思想的關聯——例如早期洪瑞麟可能有所接觸的「無政府主義」、「普羅主義」等左翼思潮。  

這種將政治、社會思想,從藝術家生命中抽離的詮釋,正好與去年底北師美術館的「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連結日治藝術家與文協運動、左翼思潮間的策展論述,形成鮮明對比。兩種極端作法也反映後殖民語境下,書寫臺灣藝術史的難度,在這裡無意評價對錯。

有趣的是,雖說展覽淡化洪瑞麟與左翼思潮間的聯繫,但卻未避談洪瑞麟參與1930年代各種新興前衛藝術團體的事實。尤其「前衛」一詞原先出自軍事術語,之後延伸為各種實驗性、激進的觀念,普羅等左翼思潮在當時也屬於「前衛」。

另一方面,展覽陳列1979年蔣經國購買洪瑞麟礦工畫作的相關史料檔案,也不禁讓人重新思考蔣經國購畫的背後,是否能連結其留學蘇俄、流放西伯利亞的個人經歷與體悟?

總之,雖說展覽結束了,但對洪瑞麟的研究才正要展開。正因為有美術館的展覽,才得以集結畫家身後留下的大量史料,並通過研究還原其人其事與其時代,推展藝術史後續的書寫論述,在此方面,「掘光而行:洪瑞麟」可謂扮演了很好的引頭作用。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