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忌廉溝鮮奶(搖滾溝古典)

抑或是古典溝搖滾,但點溝呢?(註:溝,廣東話,意思就是兩樣東西混合。)

早前看了電影《拿破崙》,關於電影,自己沒有特別想談,倒是拿破崙一生的戰役中,曾經啟發不少音樂,例如當年Abba的《Waterloo》,算風行一時,也有柴可夫斯基的《1812 Overture》,更加是歷久不衰。

自己曾經說過,年輕時,開始接觸搖滾音樂之際,態度比較偏頗,對其他音樂會輕視,甚至嗤之以鼻。普遍來說,聽搖滾音樂的,覺得古典音樂太悶,而聽古典音樂的,又認為搖滾音樂太離經叛道,真有點對立,各不相讓。

但其實,以前大部分樂手是受古典音樂訓練,他們不會有劃下界線,互不逾越。在六十年代尾,已有不少樂手將古典音樂元素,融入搖滾音樂中,特別是琴手和給他手,在自己的獨奏(Solo)中,加入古典音樂的章節。也有樂手從古典音樂中得到靈感,而創作新的作品。當中深紫樂隊的琴手Jon Lord是走得最前的一位,他寫了一首古典加搖滾的協奏曲《Concerto for Group and Orchestra》,而且得到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的協助,1969年在Royal Albert Hall現場演奏,並收錄成專輯推出,可算是創先河之舉。當時只是嘗試性質,之後再沒有公演,直至三十年後,才作另一次公開演奏,之後還有巡演,甚至到世界各地和當地的管弦樂團合演。

如果算是自己首次接觸的,那可能算是ELP(Emerson, Lake & Palmer)的《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那是俄國音樂家Modest Mussorgsky的作品,他們在1971年在台上演奏,並推出專輯。自己到差不多七十年末,他們即將解散前才認識他們,也才慢慢追回前作,而對於這些古典前衛音樂未能馬上接受。後來才知道,這張專輯令他們奠下基業的一張,樹立只此一家的風格。他們三人各自貢獻自己的元素,還配上歌詞,已經不止翻玩那麼簡單。多年後,他們再重新整理,做了一個更新的濃縮版本。

這原是貝多芬的第九首交響曲,就是有人聲合唱那首,大多數人稱之爲快樂頌。當天虹樂隊(Rainbow)改編成純音樂版本,並作為專輯主題曲(他們改名為《Difficult To Cure》),大家卻完全被結他手Ritchie Blackmore的神乎其技所攝服。但這個現場版本,更上層樓,再加上管弦樂團在背後伴奏,真的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也要讚嘆日本人的熱情和認真。這是在東京武道館的演出,我敢說,在其他地方很難做到。

自己最心儀的鼓手Cozy Powell,第一次以個人名義出版的專輯《Over The Top》,除了一眾好友樂手相助之外,這張純音樂的專輯在自己心目中很有份量。主題曲長達八分多鐘,盡顯Powell的功架,而結尾轉入柴可夫斯基的《1812 Overture》作結,配上燃燒彈的效果,簡直天衣無縫。其實在之前,他已經將之融入自己的獨奏表演,這是一個天虹樂隊在德國慕尼黑的表演片段,完全無懈可擊!

威爾斯結他手Dave Edmunds早期在他的樂隊Love Sculpture時,曾經錄製一張單曲《Sabre Dance》,大受歡迎。以結他演奏的效果,讓人另眼相看。這是多年後,他在一個演唱會的演出,依然寶刀未老。

最後這首,由於早年香港有電視台用來作賽馬節目的主題音樂,大家都耳熟能詳,可能已忽略了原來一首古典音樂。英國結他手Mike Oldfield曾經改編過,並作單曲發行。

在此打住,有沒有令大家混亂了?還有一班古典音樂樂手,倒過來去玩搖滾音樂呢!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