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中港矛盾的矛盾

(编辑过)
有政壇廢老又有新論述,指香港人不應該用「中國」這個字詞,因為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應該稱作「內地」云云。這種日日都有的「必也正名乎」的論述,好9煩!
這個告示沒有簡體中文,算不算是歧視只懂簡體字的人?

用「中港」似乎好像平起平座,如果像其他事情,一律改稱「中國香港」,那會變成是「中國和中國香港之間的予盾」,或如某廢老所言,應該是「內地和中國香港之間的矛盾」,能否簡稱「內中矛盾」,或者「內港矛盾」,好像都不太順口,而且這樣突如其來,每次使用新稱謂時,少不免要註解,即是以前叫的甚麼甚麼囉。跟那些半紅不黑的藝人突然改名一樣,總要附帶提醒就是以前叫甚麽的人囉,其實相當無謂。而且改甚麼稱謂也好,最終不就是承認彼此之間有矛盾囉!死蠢!

只是不夠一個星期的時間,事件連環爆發,所謂的「中港矛盾」連番升級,有一種水落石出的感覺,之前還有人不願承認,意圖淡化這個矛盾,一味談包容一下,模糊一下,甚麼矛盾只是若隱若現,你見佢唔到。但現在潮水退去,所有矛盾都顯現眼前,不得不面對之餘,又無計可施,只好裝胸作勢大罵港人。我相信絕大部份港人在幾天聽到的,都只覺忿怒無比。不過,我想指出,潮水退後,那些如房間裡的大象的石頭 變成顯然易見,無法迴避,也同時讓大家看清楚,很多人沒有穿泳褲!

可能有讀者並不住在香港,未必知道詳情,在這裡簡單表述一下。

一、器官捐贈。早前正苦宣布,器官捐贈的資料將會中港互通,大家的理解是,港人願意捐出的器官可能會被送中,正苦並沒有詳細說明,只是認為是中港融合的表現,坊間不見有太多討論和異議的聲音。但突然正苦走出來,指有「不尋常」數字的人取消器官捐贈,甚至有人根本之前沒有簽署承諾捐贈,卻申請取消。更進一步指,有人在網上散佈謠言,鼓勵其他人取消,甚至有可能已替別人取消,已經轉介公安展開調查。最後更大罵這些人無恥,破壞系統,攪軟性對抗。其實一個自願性質的列表,在先進地區一向行之有效,有人進有人退,平常不過。況且即使願意捐贈,亦未必一定合用,據資料,一年只有十宗八宗器官移植個案,正苦卻因此大發雷霆,痛斥港人無恥,沒有血濃於水的同理心。那麼強調血緣,那居港的非華人是否不被歡迎參與器官捐贈呢?那一些外國地方如加拿大,由各種移民組成的國家,是否不用攪器官捐贈了?這根本和血緣無關的事情,卻偏偏要突顯這部分的矛盾,居心何在?

二、國泰航班服務員事件。這個應該有最多外國傳媒報道,大家可能已略知一二。問題便是大家只有片面之詞,卻全力開火,將問題升級,去突顯中港矛盾,有點匪夷所思。第一,大家不知道航班服務員國藉,而國泰的員工可能來自週邊的東亞國家,不懂華語,所以要用英語溝通,那如何說成是中港矛盾?第二,航班服務員是在職員區互相交談,被人偷錄,然後放上網公審,並沒有向國泰投訴,這種舉報文化才叫人擔心。第三,言談之間,有人說這番話,另兩人只是聽及附和,也構成同等罪行,要即時解雇。算不算過於嚴厲,明顯是因為群情洶湧,情願息事寧人。那將來如何?所有飛內地的航班全部用內地職員?那就可以確保一切順利?第四,其實正苦在事件中有何角色?為甚麼要第一時間衝出來指責,只是一個公司的服務問題,他們理應有機制和程序去跟進,正苦不用火上加油。如果是內地航班服務員對港客做同樣事情,正苦會同樣手法處理?

三、兩呅(二元)搭車。在香港,原本六十五歲的市民,可以申請長者咭,再用長者八達通,有乘公共交通的優惠。那時是有不同的計算,例如天星小輪完全免費,電車是差不多是四折,只要一元三角,其他的各有不同折扣計算。當時也有濫用的情況,於是重新設計,長者八達通改名為樂悠咭,需要登記有照片,每人只限一張,有遺失或破損需更換,要付款買另一張。當時也改例,所有交通工具(除機場線及某特別路線外)一律兩呅,而且還將年齡限制調低至六十歲。那時已有人提醒,這個方案可能做成沉重負擔,因為用者只付兩呅,餘額由正苦補貼,短程的十元八塊也要補貼六至八元,如果長程,甚至離島渡輪,一程正價要三四十元,正苦便要補貼三四十元,如果小數已怕長計,那大數呢?(今次仆街了)!而且還放寬年齢限制,一下子多幾十萬人可以受惠,當時正苦民望低,急於推出有掌聲的正策,所以一意孤行。

在實施了年多之後,終於發覺條數計唔掂,大概要做些修改,又不想自打嘴巴,於是一出來便指控有人濫用!更特別針對「長程短搭」,即是乘坐長程的路線,通常車費較高,但只是兩三個站便下車。正苦煞有介事,但完全沒有數據支持,很難服眾。而且這個長者優惠其中的說法,是鼓勵長者多些出外活動,但人家真的多出街,又說別人濫用,那如何界定呢,一日坐五、六次算多嗎?十次呢?同樣,又沒有數字來支持他們的說法,那如何討論?

沒有人能知道當初他們是如何構思,又沒有甚麼公開諮詢,一刀切全部兩呅最簡單最容易,有甚麼漏洞弊處,大概可以留給下一任正苦去處理,不用想得那麼長遠。真的出問題了,也不反思政策的不足,便先來鬧咗先算,怪責咗先算,恐嚇咗先算,擺擺官威。但欺善怕惡,出來的效果比較似大媽在計「婆乸數」,「頭先個賣菜婆幾衰呀,計多我兩呅喎!」真的小家小氣。如果這些給長者的交通優惠會影響正苦財政,那麼其他的項目呢?一項郭安費用,不用審批,不用列出項目開支,即批八十億,立法會不能過問。然後一年未夠,便馬上要求追加五十億,即批,不用過問。之後又走出來指責某些長者濫用交通優惠,不是本末倒置嗎?

中港矛盾發展到今時今日,已經不單是兩地人民的互相敵視,現在連中國的媒體,特別是網絡的,和香港正苦各部門,基本上已是同一陣線,有事發生,可能是港苦第一時間衝出來譴責港人,而其他可以申訴的渠道都已經消失了,港人只能硬食,無力感亦由此而來,也是現時中港矛盾的矛盾之處!

還記得只是2015年,中國和香港在世界盃外圍賽同組,在備戰時,雙方足總各出海報打氣叫陣。那時的香港足總仍可以理直氣壯回應,而且自稱只是「香港」,不是「中國香港」,並沒有引起任何非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