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虎》(落平陽)- 大眾看不到的足球圈一面

瑞典電影《虎》(Tigers, 2020),講述一個十六歲的瑞典足球天才,被意大利國際米蘭買到旗下,前途一片光明⋯⋯
意大利電影海報

原本,看到片名聯想到「初生之犢不畏虎」,但再想深一層,那應該是「初生之虎」才對,那豈不是完全大無畏?而電影就讓大家知道,作為一頭「初生之虎」的可悲之處。

一般運動電影,通常是講述主角如何排除萬難,最後取得成功的所謂勵志片,好的例子隨便可以舉幾部出來,但老生常談的,平淡無奇的也不少,但這一部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焦點完全不同,最後主角還終止其足球生涯。主角Martin Bengtsson真有其人,他自少喜愛足球,訓練有素,夢想成為職業球員。他被譽為瑞典的明日之星,在瑞典已入選青年國家隊,自然也吸引其他大球會的球探的注意,最後由意大利的國際米蘭得到他的親筆簽名在合約上,也是他自少擁護的球隊,真是夢想成真了。

大部分球迷應該有聽聞,過去十多廿年來,一些大球會(主要是歐洲)會簽下一些仍是少年的球員,特別是來自仍是發展中的國家,有些更是年輕至十一、二歲,大家還記得當年曼聯簽了一個來自中國的少年球員吧?不過,最後能夠脫穎而出的,成為舉世知名的世界級球星,依然是寥寥可數。理論上,頂尖球會能提供的訓練,資源配套,人力物力,一定相對更佳,何以成績不見得更好,能提高頂尖球員的產量呢?或者,這電影提供了一些很多人忽略的事情。

先講一下球會的結構,現時的大球會必然有不同的梯隊,通常以年齡分別,U12,U14等等,就是十二/四歲以下梯隊,以此類推。他們有自己的聯賽,每天訓練,每週比賽。能夠跟得上的,下一年會升上下一個年齡的梯隊,我相信也會不時調整隊員,有些實力不足,大概會轉到另一隊較次的球會,亦有人自覺行人止步,自己放棄。這些都是森林定律,汰弱留強。最後一級自然一隊,就是代表球會在最高階的聯賽(例如西甲,意甲,英超等)出賽的球隊,也就是大家夢寐以求的Promise Land。在一隊之前的一級,視乎個別球會,國家,運動,各有不同稱謂,可能就是U17人/U18隊,以前香港的職業球隊有預備組,在北美有泛稱為Farm Team。他們的作用就是為新進球員保持準備,持續訓練和爭取經驗,有時一些一隊的球員受了傷之後,復原可以再比賽之前,或者是狀態欠佳,在一隊沒有出賽機會,很多時會被貶至這組別,爭取表現,證明自己可以回到一隊。

因此,這個一隊之前的球隊是有別於其他梯隊,以前我也沒有這些想法。比較震撼的,是Martin第一時間學到的道理,是這支球隊的成績不重要,贏或輸根本沒有人理會,最重要的是盡力表現自己,告訴領隊為甚麼要選你上一隊,而不是其他人。這一個理念對一個外地來的球員更加殘酷,你孤單一人,如何表現自己?而且,當你是球會高價簽回來的未來之星,你以為自然會受萬人景仰嗎?現實是,他們都恨不得你一敗塗地!而你的到來,也表示有另一個年青(而且通常是本土)球員被放棄,氣氛可想而知,大家不只是隊友,更是競爭對手,即使大家的位置不同,不表示可以鬆懈,簡直就是你死我活的競爭!

我一直以為,歐洲地方雖然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很多歐洲人能說三、四種語言,甚至六、七種也不稀奇。但原來不一定,特別是年輕的,英語依然是不同國籍的人的溝通方式。因此,去到一個新地方,如果雙方的英語能力不高,很容易有溝通問題。主角Martin來到米蘭,但他一句意大利文也不會,大部分隊友是意大利人,他們不會說英語,也許亦不太擅長,所以對Martin非常冷淡。只有美國籍的門將Ryan願意與他搭訕,提點一下。這種情況,由一個十六歲的少年單獨面對時,其困難之巨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也是電影的焦點所在。

電影是根據Martin後來的一本書《In the Shadow of San Siro》改編,San Siro就是米蘭(包括國際和AC)兩隊球隊的主場,內有其他設施如訓練場地和球員宿舍,管理非常嚴格,很多地方有欄有鎖有看守員,和監獄不遑多讓。而電影的名字過於簡單,應該是被困着的老虎仔更貼切。其中一場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一晚主角的女朋友來到宿舍要見他,他偷偷爬出屋外,其實仍是球會範圍,就只好坐進自己的汽車,很自然攪到「車震」。正當大家熱情如火之際,車門突然被拉開,看守員以電筒照住他們,他們都衣衫不整,嚇了一跳,Martin叫看守員關上車門,給時間他們整理一下,但看守門沒有理會,繼續以電筒照住他們,Martin哀求他關門,甚至怒斥大罵,依然不得要領。我相信這班被捧成「明日之星」的少年,很多已有點自以為是,有時彼此開玩笑,會自估自己的身價,數十萬歐元吧,而你們只值一個雙層漢堡!但實際上,只是一件有個價錢的貨物,而且球會有絕對權力和能力調整價錢,而且隨時可以轉售,甚至放棄,當是一宗賠本的投資。一件貨物是沒有議價能力,其他人(包括如看守員)不用聽其指令,也不用理會其感受。

領隊召見了Martin,曉以大義,沒有球會那些球星甚麼都不是,你算老幾?你有天份,專心一致,球會幫助你成功。Martin真的十分喜歡足球,思前想後,決定和女友分手,心無雜念,全力訓練。不過,球隊其他球員對他仍是冷淡,甚至有敵意,他忍耐着,孤獨面對。但當唯一可傾訴的美國守門員突然被球會賣到另一間荷蘭球會,他更是完全孤立,慢慢發展出一些自毀甚至自殘的傾向,在一次自己出外跑步時出意外嚴重受傷,到可以出院後,他選擇回到瑞典老家療傷,最後更和球會解約,從此退出足球圈。

他後來將經歷寫成書出版,引起一些風波,球會管理層認為指責不實,幾乎要告上法庭。熱議冷靜下來後,大家轉而討論對少年球員的心理健康關注,在書本出版三年後,一些大球會開始僱用心理醫生,讓一班球員可以了解多一些心理健康的事情,協助運動員面對壓力,因此Martin認為他這本書仍算有用。電影當中沒有太多比賽片段,但有的時候,主要集中在主角身上,跟傳統比賽片段很不同,也加強角色的演繹,另外一些訓練片段亦有別出心裁的拍攝,令畫面更可觀。而主角的演員叫Erik Enge,拍攝時只是十七歲,比Martin本人實際的十六歲只差一年,也特別接受職業體能訓練,令身體接近一個職業球員的身段,沒有多餘的脂肪,再配合他的日常操練,和非常刻苦的飲食節制,看起來特別有說服力。而他的外型稚嫩廋削,還戴着牙箍,看上去特別脆弱,令大家替他擔心,也是選角成功的地方。

電影展示了足球少為人知的一面,對自己而言很有吸引力。現在的足球圈是近乎瘋狂狀態,轉會費,簽字費,轉播賽事的費用,樣樣都是天文數字,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當中有幾多醜陋的一面是大家視而不見,或選擇不去面對。

電影預告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