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給白痴的1984指南(An Idiot’s Guide to 1984)

(编辑过)
未聽過1984?一文簡單指出一般人應該認識的1984皮毛意義!

背景:現時在香港,國安法案件開始審訊。兩宗最受關注的,一是四十七人案。四十七名泛民主派人士因參與立法會選舉的內部初選,而被控串謀顛覆國家政權罪,在還押超過兩年後,正式在法庭開審,由於人數眾多,以現時進度,預計要到八月尾才可以完成程序。另一宗為立場新聞的總編輯,被控煽惑罪。審訊已持續兩個月,控方以不同的曾在網站內刊登的文章向被告質詢,逐篇逐字逐句之餘,又臨時加入數以過百計篇文章,令審訊更加沉悶和冗長。不過,最令人側目的,是檢控官員的文化水平,讀錯字,不懂發音已是小菜一碟。一般的常識貧乏,詞不達意,又經常加入自己「聯想」,每天都鬧起碼一個笑話,令大家唔知好嬲定好笑。

最近一次審訊,他們拿出一篇一位前專欄作家的文章,內容提到《1984》這本書,又模仿它而做了一些句子。突然,主審法官竟然在庭上提問,//1984是甚麼?為甚麼經常提到?是一本書嗎?我沒有看過。//最令自己吃驚的,大概是他居然大大聲公然承認不知道《1984》是甚麼,而沒有半點心虛,還好像理所當然!香江淪落,日日有蠢事,低處未算低。法庭之地竟變成教授文學之境,大家溫故知新之餘,又不禁震驚那些那謂的精英,是何等不濟和膚淺!


《1984》是一部反烏托邦社會科幻小說,由英國作家George Orwell創作,在1949年出版,故事是講述在未來,獨裁政權如何透過各種匪夷所思的方法,去監察和控制每一個國民。出版之後,一直廣受好評和討論,書中不少用字和情節(如Big Brother,Newspeak 和2+2=5等)被人重複引用,以前大家覺得荒謬,或者是引以為戒。但隨着社會發展和科技發達,書中描述的世界竟有實現的可能,而且可能更變本加厲,大家背後感到一股涼意之餘,也令這本七十多年前出版的書歷久不衰。

幾張以1984 為名的音樂專輯。

這部小說一直影響深遠,引發其他的相關創作,電影,廣播劇,舞台劇,歌劇和音樂等,其中音樂界也特別蓬勃。上面是自己認識的幾張專輯,簡單介紹一下。

由當中一張開始(順時針方向),Rick Wakeman是Yes樂隊的琴手,當時他和歌手離隊,各自尋求自己的音樂出路。在1981年,他和作詞人Tim Rice合作,將小說改編成音樂劇,聚焦在主角Winston的愛情故事,減輕了故事的悲觀性。

Van Halen樂隊的一張,是唯一看不到1984字樣,專輯名字正式是寫成《MCMLXXXIV》(正是羅馬數字1984),其實和小說的關係不大,不過它的確是在那年出版。

芝加哥獨立樂隊Joan of Arc在2018年出版的專輯應該是最近期的一張,而特別是這張專輯改由女歌手主唱,跟樂隊過往的風格有別。他們特別將小說改編,背景改為在芝加哥,而主要角色的名字也改為樂隊成員的名字。

美國歌手Ryan Adams的一張雖然有十首歌,但每一首只有分多鐘,加起來也只是十多分鐘,只能當是一張EP。這張EP是他向年輕時沉迷的極致punk音樂致敬,和小說無關。他曾經聯同Alanis Morissette合作一首叫《1974》的歌,因為他們倆都是那一年出生,因此他將這張EP名為《1984》,極可能只表示他在十歲時鍾情的音樂吧。

Anthony Phillips是英國樂隊Genesis的第一任結他手,他在樂隊開始走紅之前離隊,繼而自學其他各種樂器後有一個相當紥實的音樂生涯,他的《1984》專輯是在1981年出版的。

英國雙人組合Eurythmics的《1984 (For the Love of Big Brother)》是一張電影原聲帶專輯,電影是由Michael Radford導演的《Nineteen Eighty-Four》。當時出了些狀況,原來導演另有用弦樂的配樂,還投訴是被逼用不同的配樂,樂隊也發聲明,是唱片公司安排他們做配樂,不知道原來導演已另有安排。最後電影是有兩個版本,就是不同的配樂。而Eurythmics的專輯內,大部分是純音樂,而歌名全部是由小說內找出來的字詞,非常忠於原著。

自然這不是所有的名單,如果大家仍有興趣,可能繼續自己發掘。不過,有很多受小說影響的作品不是用1984這名字,要全搜尋出來不是易事。以下是一些聆聽經驗。

David Bowie雖然沒有專輯以此為名,但是在1974年出版的一張專輯《Diamond Dogs》是有部分歌曲是受小説的啟發,包括這首歌叫《1984》。而這首歌後來被Tina Turner翻唱,收錄在她的《Private Dancer》專輯,正是1984年出版的。

David Bowie 《1984》

Rick Wakeman是學鋼琴出身,有古典音樂的底子,他一些個人專輯中,都有古典音樂的基本。這是專輯上的最後一曲,其他歌曲有歌詞的,是由Tim Rice撰寫。

Rick Wakeman《1984》

Van Halen樂隊的專輯雖然和小說無關,但卻是最多人認識的一張,也是樂隊高峰之作。之前,他們以結他為主,走重型路線,已有不錯成績。那時電子琴日漸普及,結他手Eddie Van Halen也買來一部感受一下,同時又開始建立自己的錄音室,終日沉迷那些變化多端的聲音。起初,隊友和經理人都勸他不要走偏離路線,擔心影響樂隊,但他一意孤行,結果單曲《Jump》的前奏鍵琴音樂,成了一個標誌性的前奏,再加上結尾的結他獨奏,神曲地位,屹立不倒!

Eurythmics這曲《Sexcrime (Nineteen Eighty-Four)》是專輯內幾首有歌詞之一,而且也作單曲發行。

Nash the Slash是加拿大的樂手,在多倫多頗負盛名。他從不以真面目示人,一定用繃帶將自己頭部綁成像木乃伊一樣,而他在台上主要玩小提琴,真的是只此一家。他主唱的一曲《1984》其實是美國樂隊The Spirit在七十年代的舊作,想不到,如此因緣巧合被找出來,真屬異數。

簡單地介紹一下1984的一點皮毛知識,起碼都知道一些吧,不要說「未聽過」了。

特別聲明:自己寫這類文章絕對不會開名,因為不想令蠢人出名。而一些被告或嫌疑人士,(正如有人指出「一睇個名就知唔妥」),我也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麻煩,以免累己累人。關注事件又住在香港的人,理應知道,其他人可以當故事聽,A君B君不過一個代號,也證明我是對事不對人。而且,香港蠟鴨會今個年度已通過不記名的記錄,所有會議紀錄不會用議員真名字,只用「一個議員」代替(全部都只是一個議員,認真面目模糊,連A君B君也不是),據說可以減少書寫時間,既然有這樣好的系統可以借鏡,冇理由唔學,吓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