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看《貝爾法斯特》無法不對號入座

(编辑过)
你不碰政治,政治也會始終找上你。

電影《貝爾法斯特》(Belfast)是導演Kenneth Branagh的新作,有點自傳之味,以一個男童的角度,看1969年北愛爾蘭一個小區的衝突事件,而演變出一個家庭要選擇去或留的決定。

對愛爾蘭/北愛的歷史不熟,但年少時聽到的各種暴力事件,其實也很深刻,當年U2的一首《Sunday, Bloody Sunday》更令人熱血沸騰,義憤填膺。這電影在某程度上是淡化事件,大部分黑白呈現,血腥暴力的震撼也沒有那麼刺眼,再以一個男童的角度,一家人又相親相愛,父母兄長,爺爺嫲嫲還有叔叔,甚至鄰居同學,都是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好像活在一個平衡時空的兒童樂園一樣。

或者換個時空,在今天的香港,如果你可以遠離政經是非中心,選擇躺平,不問世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做個平凡人,會否過得快樂?甚至退出市區,歸隱田園,住到新界鄉郊,離島漁村,過平靜日常,可以是個選擇嗎?卻原來一下子來個甚麼北區大都會計劃,又或者是大嶼山填海工程,你的與世無爭的生活,一樣可以被攪個天翻地覆,只能步菜園村後塵,或者像天星鐘樓皇后碼頭一樣,擴建完之後再原址安放,然後不了了之,原來沒有了也沒有甚麼大不了,大家生活依舊。

你可以選擇的,是離開,還是留下來。

你當然心有不甘,就像電影中的母親一樣,這是你的地方,你的根,你的家庭宗族一直在這裏,為甚麼你要離開?

或者,你就是那個男童,這是你最熟悉的地方,你開始有心儀對象,你有很多幻想和憧憬,你不要離開到另一個地方重新開始。

然而,當你發現你的兒子參加暴動行列,搶掠商店,還得意洋洋地拿了盒洗衣粉(戰利品)回家,你的世界也被翻轉過來,你不得不去細想離開這個選項。

你明白,爺爺嫲嫲已年老體弱,他們不會跟你們離開,你不忍就此丟下他們。不過,他們鼓勵你走,別管他們,他們其實也不捨,但他們明白,為了孩子,為了能有更美好的將來,他們不會在你面前流淚,他們會來車站送別,但選擇在遠處望着巴士駛離,別過面暗暗肯定一句:Go!Go now!Don’t look back!因為他們明白。

然後,影片變成彩色,幾幅貝爾法斯特的暮色照片,襯着這幾行字:

For the ones who stayed
For the ones who left
And for all the ones who were lost.

除非你是個無動於衷,完全不會感情用事的人,恐怕你不可能不觸動痛處。這三兩年下來所發生的事情,那些曾經在街頭上相遇過的面孔,那些稍瞬即逝的身影,他們的命運如何?去或留,甚至是完全被消失,令人不安,也感到有心無力。甚至情願不知道他們的消息,因為出現在媒體上都不會是好消息。

讓仇恨滋長,分歧只會越來越深,完全喪失理性,裂縫甚至出現在土地上,修補已經變成不可能,一片頹垣敗瓦,滿目瘡痍,這個地方已經不是我們認識的地方,不再是可以有幻想和憧憬的地方。

這是個史無前例的大時代時刻,去或留,是每個人的自身決定,各有前因,各有顧慮,各有對前路的恐懼,大家不應該對別人的決定,或者是遲疑不決,指手劃腳,諸多意見。只希望大家好好照顧自己,互相支持尊重。

正如電影的Tag line:

No matter how far you go, you never forget where you came from.

香港人,無論大家身處何方,不要忘記我們從何而來。

電影用了幾首Van Morrison的歌,理所當然,但我卻想起這首Simple Minds的《Belfast Child》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