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移民生活之十八:停電!

(编辑过)
停電可能是現代人的惡夢,因為種種工具都需要用電。
按:近日台灣出現大停電,想起近十年前在多倫多也曾經歷,當年曾執筆記下,現在跟各位分享。那次是因為特大暴雨,千年一遇那種,南北行的公路變成大河,洪水滾滾而下,在南端頓成水塘,有些發電站被淹沒,全市停電大半天,有些地方更要等兩天才恢復供電,但相比某些房屋被水浸,已算萬幸。天災往往殺人一個措手不及,而且破壞性更嚴重。

一個星期一下午,對我們在室內工作的人來說,跟平日沒有兩樣,雖然知道會有雷暴,但不是甚麽罕有情況,沒有人會放上心頭。座位離窗口頗遠,也見到風雲變色,繼而傾盆大雨,但聽不見甚麽聲音,像看默片一樣,想像不到其逼切性。

交通燈失靈,幸好車流不多,仍然會拖慢不少。

已經快六點了,我正在下載的一個檔案還需五分鐘,於是我再翻看電郵,清理一些回覆。當我在重閱寫好的回覆,就在按「Send」之前,全場電力中斷!驚叫聲夾雜一些咀咒聲此起彼落,大家面面相覷,有人更趁機插入幾句批評,甚麽這裏設施落後,反應慢等,也是見怪不怪了。後備照明設備啟動後,我等了一下,期望電力馬上恢復,看看有甚麽損失。到六時十分,仍沒有動靜,我開始收拾自己的物品,站起來離開,明天再算。

第一個馬上的難關是電梯沒有了,幸好只是五層樓,而且是往下走。心裏正盤算要不要買點餸菜才回家,但在往地鐵途中,發覺附近店舖都關了門,而向各方向望去都不見有電力供應,才意識到情況可能遠比想像中嚴重。走進地鐵只見大堂烏燈黑火,僅有後備照明,但職員說地鐵服務仍繼續,只是班次減少。來到月台只見已擠滿人,而對頭的一列車停在站內久久不動。人越來越多,我先退出來回到街上看情況,雨勢已減弱,步行的人也漸多,於是我決定往北走向另一個地鐵站轉乘巴士回家。

沿路所見,商店大多已關門,可以想像不少人是提早下班,一些原本營業至八、九時的,都混到我們這些五、六時下班的人潮,絕對令情況更惡劣。而一些食品店仍打開大門,用僅有殘餘的一個雨天亮光繼續營業,將能賣的都賣走,一來下班時間來買外賣的人特多,而且雪柜肯定在沒有電力下不能運作,不知停電會多久,食物的損失可以十分嚴重。看着看着,不禁感到饑腸轆轆,不竟往日已經回到家準備晚飯了。一想到即使現已回到家,也因為沒電可能只有以麵包三文治充飢,心情只有更壞。最差是現在連坐下來飲杯茶吃件餅再上路的選擇也不能自主,只好狂吞口水。

來到巴士站雖然有一群候車人,但跟平常比較沒有特別多,但等了十多分鐘仍沒有車,人群漸眾,而另一線也是東行的巴士卻來了兩架,我估計我原打算乘搭的一線是走大街,所有交通燈停用時,路面情況必然超混亂,於是我決定乘搭這另一線的東行巴士,頂多最後多步行十多分鐘路回家,而且這班車沒太多人,有座位。

原是汽車的公路,兩邊都滿是水。

起初我還暗暗慶幸自己選擇正確,但巴士走了十多分鐘後,便混進車龍,只能以龜速,甚至是蟻速前進。我百無聊賴,跟本沒有心情看書,而平板電腦也得留意電池,如果沒記錯,我只剩下不足百分之五十的電量。饑餓感覺雖然減弱,但仍幻想着可以吃一頓怎樣的晚飯,突然記起自己有個打邊爐用的氣爐,希望還有足夠氣體可以煮個麵,想着想着,時間好像停頓了一樣,我開始出現幻覺,神志有點模糊,我慶幸自己選擇了有座位的巴士. . .

不知道過了多少時間,我回復神志時,發覺仍在半途之上,心情極之沮喪,只能望着前面車窗上的水潑左右擺動,起碼比電視台的測影版好看,跟《魚樂無窮》不相伯仲,但水潑更真實。每隔一段時間便有乘客要求司機讓他們下車步行,我也盤算着時間和地點,最後我也決定下車步行回家算了。最後回到家裏已經八時半,這次足足花了近兩個小時。

換過乾爽衣服,趁天色還亮,找出電筒等工具,那支露營用的照明燈最好,明亮而覆蓋範圍廣。我找出氣爐,最舒一口氣是有足夠氣體,我打量了雪拒的存貨,便煮了麵條,翻熱一些剩菜,熱騰騰的殘羹剩飯,竟然可跟任何山珍海味相比,暖在心頭。飽餐一頓之後,便盤算如何打發時間。我找出一部以前在員工年會抽獎得來的卡帶Walkman,主要是它附有收音機,我也找來一對不用插電的小音箱,於是能收聽新聞報導,了解真實情況,相比其他地區,我的區只是沒有電力,完全沒有水浸情況,實屬萬幸了。

這隻不用電的小音箱,幫了個大忙,可以讓我收聽電台廣播。

我嘗試致電話和親友聯系,但網絡繁忙,能接通的只連到留言信箱,其他的只是無聲無息,好像是連結到黑洞,試了幾個都是如此,只好放棄。最終我還是拿出平板電腦,看看今早下載的新聞和雜文,也看些錄像,而正當專心在平板電腦時,偶爾抬頭望出窗外,才發覺遠處的住宅大樓已是萬家燈火的景像,我連忙試試開燈,果然電力已恢復,剛過了十一點,這五個小時的折磨就此完結。回想起來這其實算不上甚麽,只可算是一個平凡日子裏的一個小點綴,相比那些經歷水浸家園,被困在車廂中四個小時,缺電超過廿四小時的人,我的遭遇其實不值一提。我還趕得及洗個熱水浴才上床休息,第二天起來一切都依舊,回到辦公室檢視,一切安好,那電郵一字不漏原封不動,只等我按Send,感謝Auto-save的及時行動和雲端儲存的技術。

我們這些現代人可能最害怕停電,因為沒有電力,甚麽頂尖科技都是徒然,無用武之地。不要以為停電幾小時不是大問題,去年(2012)美國東岸受超級颶風吹襲,一些州分缺水缺電數星期,那才是考驗。很多時我們太習慣一些生活模式,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甚至沒有想過可以有甚麽alternative方式,或者為求方便而對其他方式視而不見。現代人的生活模式之中,有多少是影響着地球生態,從而對一些自然災害做成落井下石的作用呢?停一停,諗一諗,是一種生活態度。而停一停,諗一諗,正是改善生活的契機。


後記:這種大型停擺不是經常發生,以前在香港,家家戶戶都預備蠟燭以備不時之需,現在大概以手電筒代替,但當一切都是靠電力運作時,一旦停電,大家都幾乎寸步難行。在多倫多,在2013年曾試過一次冰暴。這種冰是介乎雪和雨之間,像透明的Gel,最可怕的是它落下來,一碰到任何物件,會黏住結成冰,於是樹枝好像包了一層水晶,而地上(尤其是行人路那種石屎路)和燈柱路牌之類,全部鋪了一層水晶,看起來很美麗,但走在上面如冰面,完全失去控制,只能滑行或跌跌撞撞。而在空中的樹枝和電纜,負荷越來越重便斷裂倒下,甚至倒塌下來在房屋上,這種災情又是千年一遇,很多地區缺電數天,最慘是連天然氣亦受影響,暖氣也沒有。影響範圍遍及全市及鄰近地區,反而市中心地區高樓大廈眾多,影響較小,當年我便到朋友家借宿近一個星期。

而事後,政府出了一份指引,提議大家要預備一個緊急物資包(Emergency Kit),我們住在那邊久了,又自己開車,已有做一個簡單的準備,汽車上一定放一個類似的緊急物資包,亞洲地方似乎很少這種準備,各位可以按這連結看看,參考一下,按自己需要和實際情況,自備一個,可能在危急時幫上忙。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