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高與小狗ThankYou
米高與小狗ThankYou

我是米高,我與太太有一個很懂事的小朋友 - 小狗ThankYou。 曾經放下畫筆30年,疫情下重新開始繪畫,運用原子筆描繪及追憶逝去的孩子,願他繼續帶歡笑給我們。這個帳號是為小狗而開,In memory of our beloved son

米高學區塊鏈 #016 - 區塊鏈項目是很難明白,嘗試將學習過程記下來

(编辑过)

我是從區塊鏈內容平台開始踏足這領域,在這之前沒有炒過幣也沒有參與過ICO,參與LikeCoin的 ICO 時,我也是用於 Steem 上賺的錢來參與,另外自己買了一個 $100 美元 (印象中是這金額) 《Game以載道》 Package。

當時,我其實不知高重建 及 Edmond 在做甚麼,只是單單想了解的心態,而自己也參與得相當小心。

雖然,當時已經在 Steem 幾個月的時間,不過仍是很戰戰競競,當時沒有一個項目夠膽投放超過 $100美元,就算一些在 Steem 上的 ICO 項目 或者 遊戲項目,我也只夠膽投放 $10 美元左右,當至 $100 美元時,我就會感到「肉痛」 (即是切膚之痛)。

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

主要原因是自己對區塊鏈有一種「無從入手」的感覺,好像接觸了幾個月,不過實際上只是在寫「日常流水帳」賺 Token。基本上,我只是將區塊鏈視為賺錢的途徑,而該段時間,我現時回看是進步最少及眼光最狹窄的時間。

若有任何一個區塊鏈項目要「花錢」,腦海裡就會連上「會虧錢」的「等號」。

當在 Steem 經過一年左右的時間,在 2019年中,手上的 Steem 累積至一萬個Token,每天從寫文章所「新生 / 獲得」的Token開始增多,而當時區塊鏈遊戲又開始冒起。故此,就開始跳出「寫文章賺Token」的模式,進而想用每天獲得的新Token去試不同的項目。

過程中,相當奇怪,一早已知世界很大,起初也怕自己不明白要學很久,特別是自己年紀已漸長,年近半百,應該會學得很慢,必須記下每一個步驟。正正自己是在區塊鏈內容平台開始,就將這些學習步驟一一記下,更為自己定了「漢堡飽龜」的圖像來代表自己的學習心態:


現時回看,當年很多認為很難明白的東西,現時卻天天在用,例如Metamask及區塊鏈瀏覽器。原來,凡事只差「熟能生巧」。我記得第一次使用Metamask是用來啟動LikeCoin錢包,開始收LikeCoin利是(紅包),好像破關升級的喜悅。

太太現時仍保留這一封未拆的LikeCoin利是:


我仍記得當日第一次使用Metamask的心情「很煩」,更說話:「區塊鏈這麼難用,怎樣會紅得起?」

原來,就是區塊鏈這麼難「使用」,這麼難「明白」。就會 有一班人,走出來,將項目「化繁為簡」。我當時覺得Steem已經很簡單,不過仍有相當大的門檻,就是要投資,要不然「文章回報」連買一枝原子筆的錢也不夠。慢慢地,發覺原來LikeCoin 加上 Matters 後,可以更加簡單。更容易讓「對區塊鏈有興趣的人,接觸區塊鏈應用領域 (DAPP)。」

始終我不算是技術人員,有時在參與LikeCoin每月的社群會議也是聽到「一頭霧水」,但是放下兩三個月後,當有一些可以使用的場景出現時,我才會明白。故此,在區塊鏈領域上,我將自己定為一個「用家」。我基本上不可能如技術人員般可以「早著先機」去測試項目,而我又對幣價不敏感,炒幣也沒有太大興趣,故我就選擇「大膽去嘗試不同的區塊鏈項目」,並且在過程中寫「開箱文」。

就是這樣,這兩三年裡,將自己所學的「一點一滴」記下來,我慢慢發覺自己的進步很快,不單是對不同應用的使用知識,最重要是對不同項目的參與心態。

踏進區塊鏈,必然常常聽到不同的十倍幣、百倍幣及千倍萬倍幣。我也曾經有過「尋找下一個百倍幣」的心態,但這幾年吸收了一個很簡單的經驗,撇除因為Elon Musk的吹風或者土狗項目割韮菜的項目,我觀察到,很多十倍、百倍幣的暴升一刻,其實都是他們的應用更上一層樓的一刻。

大家最親身感受,在Matters上應該是手上持有的LikeCoin,已升了30倍。在Steem上應該是Pnut項目,已升了100倍。

故此,其實只要專注於自己喜歡的領域,例如喜歡寫文章,就試試去了解不同的區塊鏈內容平台,不要只停留在華人板塊,也去看看其他外國項目,甚麼 Torum, Mirror, Loop 都一一在發展之中。若是想接觸NFT,試試不將自己只是造NFT,嘗試一下「買NFT」。

只有參與,親身嘗試,才能突破自己的限制 / 極限。

現時,區塊鏈最難的一步是「入門」,開錢包,買幣賣幣;但是大家都進入了,跨過了。之後,只要找到自己有興趣的項目就容易很多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