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164《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23:找不到仙丹沒關係,但罵我就不行!

始皇帝到底坑殺了哪些人?

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僊藥。」於是乃亡去。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姦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

繼續延續前幾段的時間,也就是仍停留在始皇帝在位第三十五年,他四十七歲時,這一年侯生、盧生一起商量說:

「始皇帝為人,天性粗暴兇狠,自以為是(天性剛戾自用),他身為諸侯,卻兼併天下,在諸事稱心,為所欲為下,認為從古到今沒有人比得上他(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他專門任用治獄的官吏,獄吏們都受到親近和寵信(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有七十人,但只不過是虛設充數的人員而已(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和各位大臣都只是接受已經決定的命令,依仗皇上辦事(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皇帝喜歡透過重刑與殺戮來彰顯威嚴,官員們怕獲罪,都想保持住祿位,所以沒有人敢真正竭誠盡忠(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皇帝聽不到自己的缺失,因而一天更比一天驕橫;臣子們因為擔心害怕,所以專事欺騙,屈從討好(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秦法規定,一個方士不能兼有兩種方術,如果方術不能應驗,就要處死(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然而占卜星象雲氣以測吉凶的人多達三百人,這些都是善良人士,但因為害怕獲罪,就得避諱奉承,不敢正直地說出皇帝的過錯(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天下的事情,無論大小都由皇帝決定,皇帝甚至用稱來測量各種書寫檔的竹簡的重量,日夜都有定額,閱讀達不到定額,就不能休息(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他貪於權勢到如此地步,咱們不能為他去找仙藥(貪於權勢至如此,未可為求僊藥)。」

於是就逃跑了。始皇帝聽說這二人逃跑,十分惱怒地說:

「我先前查收了天下所有不適用的書都把它們燒掉(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徵召了大批文章博學之士和有各種技藝的方術之士,想用他們振興太平,這些方士想要煉造仙丹尋找奇藥(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天聽說韓眾逃跑了不再還報,徐市等人花費的錢以數萬計算,最終也沒找到奇藥,只是他們非法謀利互相告發的消息傳到我耳朵裡(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姦利相告日聞)。對盧生等人我是尊重他們的,而且賞賜十分優厚,如今竟然誹謗我,企圖以此加重我的無德(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這些人在咸陽的,我派人去查問過,有的人竟妖言惑眾,擾亂民心(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

於是派御史一一審查,這些人輾轉告發,一個供出一個(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始皇帝親自把他們從名籍上除名,一共有四百六十多人(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全部都在咸陽城被活埋,藉此讓天下的人知道,以懲戒後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接下來徵發更多的流放人員去戌守邊疆(益發謫徙邊)。

這時,始皇帝的大兒子扶蘇進諫說:

「天下剛剛平定,遠方百姓還沒有歸附(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儒生們都誦讀詩書,效法孔子,現在皇上您一律用重法制裁他們(今上皆重法繩之),我擔心天下將會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

始皇帝聽了兒子的勸諫後很生氣,就派扶蘇到北方上郡去監督蒙恬的軍隊(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

──────────────────────

這段內容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坑儒」事件!然而,在司馬遷的記載中,我們看到的卻不是「坑儒」,而是「坑術士」。為何司馬遷的記載與我們常聽到的不一樣呢?

與司馬遷同時代的孔安國所寫的《〈尚書〉序》裡提到:「及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這就是「坑儒」一詞的最早出現的地方。雖然這篇文章也被懷疑可能是魏晉時期儒生所偽造,但我們今天姑且先當作是孔安國的作品好了。這位孔子的十二世孫,連司馬遷都曾向他請教過《堯典》、《禹貢》等篇章的學者,為何會把「坑術士」改成「坑儒」呢?我想,應該與當年漢武帝「獨尊儒術」有關吧!或許是因為漢武帝時,儒家地位的提高,所以才會刻意貶低曾經不接受儒生建議,始終不採行封建制度的始皇帝吧!換言之,我們所知道的始皇帝,在這兩千多年來,應該背負了許多跟他無關的罵名!?

所幸我們還有一個不喜歡漢武帝的司馬遷,為我們留下了沒有被儒生刻意醜化的始皇帝。

另外,在這段內容裡,始皇帝之所以決定「坑術士」,其實與這群術士有沒有找到仙丹無關。就像前幾段內容裡的推論一樣,我始終認為始皇帝應該不會相信有什麼長生不死藥。我反而認為始皇帝是利用這群方士的預言或建議,來合理化自己本來想做事情。例如:利用「亡秦者胡也」這個預言來征討匈奴,以及透過方士的建議,讓他能偶爾躲起來。換言之,與其說是方士們利用始皇帝來謀取錢財,不如說是始皇帝利用方士來強化自己所作所為的正當性。或許正因為是互相利用,這群方士才會有所抱怨,進而導致始皇帝的震怒。

讀歷史時,我總喜歡「設身處地」地想想,讓歷史人物能藉此多一點「人性」。因此,對於始皇帝的震怒,我想是可以理解的。包括上次儒生們一次又一次地提起恢復封建的建議,以及這次這群被他「禮遇」的方士竟然在背後罵他等。我想,始皇帝也是個平凡人,因此也會跟我們一樣有情緒。但差別在於,我們生氣的破壞力並沒有始皇帝那麼「強大」。因此,雖然讀這段歷史的同時,我可以理解始皇帝之所以憤怒的原因,但還是無法接受始皇帝因為「被批評」而坑殺了很多人的舉動。

最後,這段史料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其實是那句「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換言之,也許部分人眼中的始皇帝是「暴君」,但他卻也是個「工作狂」。只可惜,如此辛勤地工作,卻得到後世的各種罵名,這應該是始皇帝所始料未及的吧!?

試著阻止人們批評他的始皇帝,接下來將如何面對天下蒼生?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