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蔗民王礽福
浮世蔗民王礽福

當美好的日子不再,我尋找各種「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蔗民就是如同蔗渣板般的庶民,不紮實,容易「淆底」。亂世浮生,只能將就將就,求主垂憐。

以經解經的多元宇宙

到底失控的以經解經是verse-jumping,還是everything bagel呢?需要玩救的,是多元的宇宙,還是失控的詮釋呢?


《媽的多重宇宙》(《奇異女俠玩救宇宙》)的重要橋段是,女主角Evelyn能透過「宇宙跳躍(verse-jumping)」,將意識傳輸到另一個平行宇宙中的自己,獲取對方的技能、記憶和情感。


真是釋經釋出癮,我竟然想起「以經解經」!


你在羅馬書某章某節見到E這個字,無法確定其意思,你可能在鄰近的宇宙,透過羅馬書的另一章另一節的E來詮釋E。當然,你可以去遠一點的宇宙,例如哥林多前書或其他保羅書信中的章節,看看E的用法。這些宇宙裡的E,有些比較接近,不認真看還以為是同一個宇宙;有些則比較遠,師奶可能變巨星,但仍然有一定參考價值。不過平行宇宙無限大,你jump我jump,斟斟下可以去到香腸手宇宙,譬如彼得前書、雅各書裡的E;又jump又斟後可能變成石頭記,變成七十士譯本或希伯來文的e。但石頭記裡的e對羅馬書某章某節的E就無用嗎?也不見得,平行宇宙本就奇異過奇異果博士,保羅可能想著出埃及記的e寫下羅馬書的E。


問題是,那麼順理成章就沒戲看,多元宇宙是很容易失控的!


以經解經可以如何失控?我即時想到幾種情況:


1.從講故事變成講演員。明明在講《一代宗師》葉問的人物特色,結果你把所有王家衛電影裡的梁朝偉演的角色個性,全塞進《一代宗師》的葉問裡,然後說:「這個角色的性格很複雜!」。對應講壇,即是講道時常聽到的:「這個希臘文的意思很豐富!」結果你講的不是羅馬書某章某節的E,以及E在那章那節以至羅馬書裡的功能;而是希臘文字典裡E的各種定義,以及由此而來與羅馬書無關,對E的靈修默想(亂想)。


2.誤把馮京作馬涼。繼續講《一代宗師》的葉問,梁朝偉的葉問難解,但甄子丹的葉問就好懂。解不明羅馬書,就把希伯來書、猶大書的意思塞進去,反正大家都叫E,差不多啦,都說是verse-jumping囉!(你可能記得還有黃秋生版的《葉問:終極一戰》,另有一個連男主角名字也叫不出的《葉問前傳》,前者尚可稱次經,後者已是偽經。)


3.十萬個宇宙,就有十萬個為甚麼。但甄子丹的《葉問》應該比梁朝偉的《一代宗師》賺錢,而且有四集,不如談談前者吧!好吧,我們談《葉問1》裡葉問跟老婆的關係,功夫電影裡的感情線!於是,你就把《葉問》2、3、4裡所有夫妻的劇情全搬出來(喂,第4集老婆已死了!嘻嘻,無所謂啦,有回憶片段嘛,而且舉手投足都在想念老婆呀!),然後用一句「好含蓄深情」來作結。對應講壇,以經解經常跟「串珠道」共諧連理。講羅馬書某章某節E字何解,你說欲知E字何解,且看腓立比書某段有E字的章節,然後唸完當解完。下次正好講到腓立比書此章此節的E字,你可能再引哥林多前書某章某節,另加提摩太前書某章某節,繼續唸完當解完。這樣的串珠道,串來串去,整個多元宇宙任你穿梭,會眾遊了許多花園,卻沒有聽到任何深入的解說。然而有些講員卻樂此不疲在講道時不斷東引西引經文,把講道變成拼貼藝術。而你卻由一個不明白,變成十萬個不明白。


4.多元宇宙,一元解釋:至今電影裡最少出現過四個葉問:梁朝偉版、甄子丹版、黃秋生版、講不出主角名字的前傳版,還不算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存在的鄭家穎電視版。當你問葉問是誰?大概就要列出這四個版本(不是四福音),甚至說出他們各個的分別。但有時候我們會籠而統之,只找出四者的最大公因數,就概括而言。有時候,這是有需要的。但有些以經解經式串珠道,表面上在解羅馬書某章某節的E字,結果東引一段、西引一段,整個多元宇宙都給他呼喚出來,結果這回卻不是說這個字的意思很豐富了,而是把整個多元宇宙剷平,只講了個最大公因數式的解釋。這款以經解經,彷彿旁徵博引,但講羅馬書跟講哥林多前書沒有分別,都是那些道理;講到雅各書也跟講哥林多前書沒有分別,連講啟示錄也跟講雅各書沒有分別,仍是那些道理,各經卷在他的以經解經下被吾道一以貫之,變成某套基要真理,面目模糊,梁朝偉就是黃秋生,黃秋生就是甄子丹,甄子丹也跟前傳版那個說不出名字的男主角沒有分別。媽的!(嗯,我在說那套戲名)這不就是能摧毀多元宇宙的everything bagel嗎?


到底失控的以經解經(頭盔時間:不失控的沒問題,我也常常以經解經啦)是verse-jumping,還是everything bagel呢?需要玩救的,是多元的宇宙,還是失控的詮釋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