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是一個獸醫助理,夢想是明年到紐西蘭打工換宿。 迷戀子彈筆記、Notion、最近正在嘗試卡片盒筆記。 喜歡咖啡、獨立音樂、書跟旅行, 都在裡面找尋自己。 ECHO這個名字來自我最喜歡的作家三毛, 欣賞她內心脆弱仍勇於流浪, 用盡全力去愛去感受這個世界的模樣。
康士坦的變化球︱live羊的呼喊——努力就真的可以到達想去的地方嗎

時間退回到剛出社會時,我是什麼模樣呢?大概是不曉得自己有什麼能力,不曉得自己能夠做些什麼的小屁孩,對於自己力求完美,嚴以待己的模式反而讓事情搞砸,常常在萬分自責下反覆循環。
等到過了一兩年,終於有了一點點能力受到認可,卻還是不懂得如何在人群裡取得平衡,被別人的銳角刺傷,也刺傷別人。唯唯諾諾,不敢放膽追求自己想要的,害怕展現自己全部而總是有所保留。
爾後跌跌撞撞以來才終於找到了自己的樣子,有了認同自己的夥伴,也時刻提醒自己不必活在被討厭的恐懼中,終於敢於追夢,相信努力就能一步步達成理想的模樣。
人會變,喜歡的團也會跟著變。
有時候覺得,聽團跟看書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有時候書看不懂是因為還沒經歷過那樣的過程,而有些歌聽了沒有中是因為還沒活過那個故事。
第一次聽到康士坦的歌其實是去年的時候,那時候還未對這個世界感到失望,或許有過不那麼快樂的日子,但我總歸納為是因為自己不曾放膽追求。所以那時候還沒有愛上康士坦XD,只覺得這群人太厭世了吧?人生應該還很美好才對。
可再過了一陣子,原本以為沒有到達目標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卻沒想過用盡全力後仍發現夢想遙不可及。我覺得自己像個白癡,怎麼會相信努力就能夠有所收穫?這個世上誰不自私?像是被綁了一根就在眼前的紅蘿蔔的驢,用盡全力奔跑,仍是相同的距離。
那時候的我,覺得要是哪一天發生了什麼意外就離開這個世界,也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說不上有斷然離去的念頭,卻也找不到走下去的意義。
我們不是生在那個咬牙拼命就能購買房買車的年代,越是努力的活,就越能感受到無能為力。
大概就是在那樣的狀態下,愛上康士坦的。
幸好,至少在逃離這個荒謬的世界去旅行回來後,又在能音樂季裡聽康士坦。衝撞吶喊時,那些痛和傷,都被治癒了。
所以春浪結束沒多久,就又去搶了康士坦的專場票,覺得再聽一百次都不嫌多。
成為聽團仔也算是不長不短的時間了,去過了七八場不同團的專場,而坦的專場這次真的令我震撼。
原本抱持著應該就是更多虔誠的信眾衝撞到爆的心情,還一邊猶豫疫情在爆到底要不要進去撞,不撞好像對不起自己,撞了萬一中獎會對不起身邊的朋友同事家人。
令我意外的專場沒有衝撞,卻帶來比衝撞更深刻的視覺與聽覺饗宴。
開頭裡黑白閃爍的圓圈,很像是觀看著這個世界的瞳孔,不斷放大縮小地改變著。
專場裡,彷彿將每個人的故事都用詩意的詞和一首首歌串起,將人生的徬徨與掙扎,用羊的意象具現化,難以述說的部分,都在此說出口,都藉由歌吶喊出來了。
還是太喜歡和大家一起大聲唱著熟悉的歌的時刻了。
感同身受且彼此依靠著,在那個片刻成為彼此的羊。
專場結束,我們仍要回到原本的生活,仍然會擱淺,仍然會抱著愧疚,做不到答應的事。
努力就真的可以到達想去的地方嗎。
變好了嗎?我這個人。
這些問題我想終究沒有解答,不過好像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只想專注在沿途的風景。走或停都無所謂。
咩。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