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D+╱佇遮(tī tsia)╱Democracy+ 我們是青平台的知識與觀點傳播平台 我們追求 永續民主●共好社會
夏日午後,與吳晟相約談談台灣原生種的詩與樹
青平台自去年成立「民主治理學院」,持續邀請社會各界共創台灣未來社會願景,今年推出「台灣·下一步—2022永續民主願景講堂」系列論壇,分就種樹、淨零、文化治理,以及政治領導鑑賞等四面向,邀請四位講者,為台灣未來發展進行觀念扎根,奠立永續民主的價值根基。
首場的講者吳晟,是青平台顧問,詩人作家,從年少至年長,愛鄉愛土也愛樹,進而將種種心念轉成深情動人的詩文。他是寫詩的人,更是種樹的人,是「書寫與行動一致」的人。他關注這塊土地,年輕時更是極有意識於對抗威權政治、爭取人權與民主;隨年歲增長,隨台灣經濟發展越來越好,他赫然警覺環境問題嚴重得讓人「心頭會凝」,繼而將重心轉往生態保護與種樹、寫樹的行動。
2001年,退休後的吳晟在家鄉溪州闢建樹園,不過早在70年代,他就帶著溪州國中的孩子們開始種樹,而在吳晟的童年,也因母親愛樹,吳晟早早對種子落土後扎根、發苗、長成有極大興趣與關愛,他的樹園,也因此以母親為名,喚作「純園」,至今,有超過3000株台灣原生種的樹木在裡頭生長屹立。
吳晟的行動,展現於他的詩,他的樹園,也透過他的雙腳,一站又一站為樹宣講、為環境請命,凡是為樹而講,為環境而會,只要時間許可,他幾乎都不推辭。他始終相信「不信自然喚不回」,因此他不斷呼籲,如同傳教,希望大家能發自內心愛樹、惜樹、種樹,「只要有自覺的人越來越多,我們就可能改變更多人的觀念,要累積多少人才能改變社會?我不知道,只知道要盡量找到更多。」
在青平台願景講堂裡,吳晟以《一定要曰台灣—台灣原生種的樹與詩》為題,他將以他的詩與兒子吳志寧的歌為引,從文學詩歌的路徑進入台灣原生種樹木的生態世界,邀請聽眾從知性與感性的雙重層面認識樹木。
活動日期:2022年7月24日(星期日) 14:00-16:30
主持人:鄭麗君(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主講人:吳晟
地點:集思交通部國際會議中心3樓國際會議廳(臺北市杭州南路一段24號3樓)
報名連結:https://future.org.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114
遙遠的星光特別燦爛嗎
如果照不見腳下的土地
那是為誰而炫耀
遨遊的眼界特別開闊嗎
如果無視於身邊的山川
是否隱含倨傲
我也常無比傾慕
聆聽世界風潮的滔滔論述
只是有些質疑
沒有立足點
候鳥般飄忽來去的蹤跡
每一處都是異鄉都是邊陲
其實我更常怯怯質疑自己
長年守住村莊的田土
是否如人議論的褊狹
在反覆對照思量中
或許不妨這樣說
每片田園四時變換的風姿
每株作物開展出去的角度
也可以詮釋豐富的國際意涵
如果我有什麼褊狹
反而是對於立足的土地
愛得還不夠深沉
〈角度〉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