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rknight
darknight

dark night ,a free writer.

【廿九軍軍訓團-4】第廿九軍軍事訓練團簡史

31. 到達潢川 總結經驗

 我們經過了定遠,六安,商城到了潢川,歸還了建制。副長官孫連仲及軍長馮安邦等,向我七十七軍馮治安致電讚揚感謝了我們。第四大隊也受了馮治安軍長表揚,團立也叫我們對這次作戰做個總結:

 我們的總結是:

(1)我們有民族氣節,愛國思想,在中華民族危亡的時候,我們表現了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們西北軍是抗戰救國的軍隊,要為國家爭光,為民族爭氣。

(2)我們機動靈活,充分發揮了戰鬥技術和作用。政治覺悟的提高如虎添翼,不論到哪裡總離不開民運工作,這是我們勝利的根本原因。

 除了上述兩項外,第四大隊全體同學還回顧何副軍長及朱教育長的講話,戰爭實踐證明了我們沒有辜負領導的期望。

 會後大家互相看了看,都笑了。每個人的頭髮都長成了二道毛子了。臉上黑乎乎的,衣服破爛不堪,簡直像個叫花子。但是大家精神愉快振奮,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崇高的“抗日救國”的理想,為了慶祝勝利歸來,大家唱起“中國青年歌”,共同表示今後的決心。

 “前進!中國的青年;抗戰!中國的青年。中國好像暴風雨中的破船......我們要一當十,百當千。我們沒有後退,只有向前!向前!救國的責任,落在我們的兩肩......爭取勝利的明天”。

 回團以後,第四大隊編為第三大隊。

32. 信陽空襲

 戰爭一天緊似一天,信陽以北以東又在激戰,據說五十九軍又在潢川打了個勝仗,殲敵數千。

 這兩天,天天有敵機低空在信陽轟炸。車站幾乎成了一片焦土,附近的民房整日在燃燒,民眾死傷很多,每當敵機來襲,還有漢奸打信號彈指示目標。為了喚起民眾,同仇敵愾,全民抗戰,七十七軍軍訓團便在信陽面對鬼子暴行,全面開展宣傳活動。大家在街頭巷尾,火車站附近宣傳,唱歌的唱歌,宣傳的宣傳,面對日寇慘無人道的暴行,我們唱起了“起來!同胞們!起來和鬼子們拼......”,還唱了“打殺漢奸,打殺漢奸!”,“漢奸是心腹大患,不肅清自己的陣地,怎救得當前的國難。”等救亡歌曲。

 這次宣傳救亡活動範圍很廣,收效很大,在信陽失陷後許多當地青年奔向大別山區,桐柏山區,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還有些學生加入了我們軍訓團的行列。

 

33. 軍訓團支援彭雪楓同志武器

 1938年秋,部隊在信陽。當時豫東魯南,皖北相繼淪陷,日寇向整個豫西和武漢進犯。當時彭雪楓同志在河南確山縣以西竹溝附近成立地方武裝,準備挺進豫東,皖北,建立遊擊根據地。因缺少武器,經何副軍長和過家芳團長,朱大鵬教育長等研究後,派朱大鵬同志前往聯繫,爾後由軍部倉庫秘密送去步機槍約200支,外有三八式30支及彈藥等。估計可以裝備一個營的武裝,還有軍需品及經費等。

 這一行動在團裡濟公開又保密。最主要是回應中共五月間《對新四軍進行遊擊戰爭的指示》,要求新四軍向敵後創立根據地,壯大人民武裝,建立政權,解放人民,牽制敵人兵力,消耗敵人實力,堅持持久戰,達到抗戰最後的勝利這一目的。

 這次送槍的行動起因,通過什麼方式聯繫的,因為是黨的秘密,我們學生無法得知。但在私下議論時都贊成這一行動做得好。

34. 向桐柏進軍

 由信陽西進,敵人飛機伴行,邊走邊防空。公路兩旁很多被敵機炸死的逃難民眾的屍體,以及各部隊後方留守向西轉移的車馬很多,沿途頗為混亂。唯有七十七軍軍訓團很有秩序。各中隊派有前站人員,前站人員按照行軍路線還負擔抗日救亡宣傳工作。路過大小村鎮,都有標語,壁報,這些標語,壁報也很講究,都是用毛筆寫的並有花邊,漫畫點綴其間。排版也很美觀,大方,宣傳人員有時徹夜不眠,有的宣傳隊人員隨前站人員先行;還肩負在大小休息地區要燒好開水及到達目的地向地方接洽宿住等事宜。部隊經過村鎮,都是齊步通過,高唱抗日救亡歌曲,軍紀嚴明,沿途人民老幼夾道觀看。由於先頭宣傳隊對群眾進行了宣傳,所以群眾都不驚恐,鄉親們都想看看,從未見過這支學生部隊。就這樣,我們經過了三天的行軍,到達了桐柏縣城。從此以後我們都按照這個模式。

35. 桐柏山區的七七抗敵工作團

 我團到達桐柏縣以後稍事休整,然後向新野襄陽,樊城移動,就在桐柏縣短暫的十幾天中,副軍長何基灃同志,團長過家芳同志,教育長朱軍等同志經過精密的籌畫,決定留下一部分武裝進入桐柏山區,開展抗日工作。

 當時敵人準備下一個攻擊目標是武漢,為了保衛祖國,保衛武漢,防止敵人沿京廣線南下,在桐柏山區建立遊擊根據地是必要的。

 這一行動發表後,全團同學紛紛報名。過家芳同志和朱軍同志考慮到條件艱苦,就挑選了一百多名,其中黨員30多名。身體強壯,年齡大些,意志堅強些的同學;還抽調三十七師鄧雲鶴一個連參加。這支部隊組成後,就叫七七抗敵工作團。河南地下省委提出這個山區留給敵人可惜,指示迅速組織山區群眾,建立桐柏山區遊擊根據地,在豫南,鄂北地區開展遊擊戰爭,打擊日寇,牽制信陽與武漢間的平漢鐵路。

 這支部隊組成後,由團教育長朱軍同志率領(任該團團長)進入了山區,進入山區後,除對敵人鬥爭外;還要開展民運工作。他們經常日不得一飽,有時還露宿在深山密林中,很快就打開了局面,擴大了根據地,不久發展到一千餘人。1939年鄧雲鶴連歸還建制,工作團的糧餉彈藥都由軍訓團撥給。以後,何基灃同志身份暴露,陝北指示才中斷關係;再後,在李先念同志的領導下,變成了一支強大有力的戰鬥部隊。

36. 由桐柏到唐河

 從桐柏至唐河,可以說一路行軍一路歌。部隊還是和以前一樣,前站人員也是宣傳隊,行軍所過的村鎮,標語,壁報貼滿了街道。部隊進入村鎮後更是精神抖擻,步伐整齊,高昂的救亡歌聲此起彼落,不僅是起著宣傳作用,更顯的軍容威嚴,每到宿營地,團長過家芳同志趕到部隊先頭,檢閱部隊目送各隊進入宿營地後,他才回到團部駐地。

 到達唐河後,首先一項是聽取紀律檢查隊的彙報。紀律檢查隊是負責檢查行軍途中違犯軍紀的事情的。有些雖屬小事,如借的東西不還清楚,駐地不打掃乾淨,損壞的東西不賠償等等,都會影響整個部隊的軍譽。這個組織是在桐柏建立的,團部政教處,根據他們檢查的結果,進行紀律的比賽,好的隊表揚,比較差的部隊批評,這樣做更進一步加強軍民關係。

 

37. 唐河到新野

 由唐河到新野沿途正在下雨,但是部隊並沒有因為下雨而鬆弛了軍紀,一如既往,前陣人員把宣傳的標語,壁報都包在自己的飯包內,特別珍惜愛護,怕它濕掉。

 部隊行軍每人負擔很重,約有五六十斤,計有步槍一支,子彈兩百發,手榴彈四枚,背包內裹著少的可憐的衣服,背包外側紮著大刀,後面紮著鐵鍬,肩挎水壺和書包,背上還要帶著三天的乾糧。如果晴天問題不大,雨天行軍道路泥濘,病員猛增。第一天我們到了白秋鎮,我們一到宿營地還要為群眾搶修險房,沿途替群眾搶修被大雨沖壞的小橋,便橋,軍民關係更進一步密切。為了減輕部隊負擔,鄉親們主動派大車送行李,送病員,部隊出發,鄉親們依依不捨,老弱婦孺,送出村外。

 部隊到達新野後,沿途鄉親們都主動派出大車,團長及各大隊隊長們都一一致謝,並按路程給了車費。

 在新野我們稍事休整,就在這個時候,我們部隊圓七十七軍和五十九軍合併為三十三 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副總司令是馮治安,已調到湖北荊門,當陽,穀城,鐘祥一帶,前方缺少下級軍官,我團繼桐柏之後又向前方輸送了一批同學。

 在信陽時由軍校分配來的幾位分隊長,因為政治上的原因被調離了軍訓團。為了補充缺員,除在唐河招收一批學生外,又在新野招了一批學生,這批學生素質都很好。

38. 經老河口到均縣草店

 1938年夏,部隊在新野稍事休整後,又開始向我軍防地後方前進。經老河口時的熱烈場面是值得紀念的。

 當時的老河口是豫南,鄂北入陝南,川北的主要門戶,商賈雲集。是一個水旱兩路貨物中轉地區,也是第五戰區長官部所在地。我團整隊進入市區後,同學們個個精神振奮,隊形整齊,步伐隨著歌聲的節奏,更顯得這支部隊嚴肅活潑,團結友愛,沿街軍民水泄不通的夾道觀看,讚不絕口。起到了增強民眾抗日信心和抗日必勝的作用,事後聽說也引出一段笑話來,我團進入老河口市區後,除唱些當時的革命歌曲外,還唱了抗日大學校歌,自從新安縣陝北服務員同志下隊後,我們學了抗日大學校歌,大家甚為熱愛,自然而然的廢除了過去在南苑時的團歌,無形中以抗日大學校歌代替了我們的團歌。

 當我們團進入市區時唱出了“黃河之濱,結合了一群中華民族優秀的子孫,人類解放,救國責任,全靠我們自己來擔承......” 五戰區長官部認為共黨陝北的部隊開入了老河口,很奇怪也很慌張,經查詢才知道是一團學兵,才平息了這一場驚慌。

39. 到達草店周府庵

 草店是湖北均縣以南一個山區小鎮,位於武當山的腳下,隨著抗日戰爭的發展,這個地區變成後方的要地。我團駐在草店一個古廟裡,這個古廟叫周府庵,是武當山七十二觀之一。這個廟裡道士很多,我們這一團住在裡面還是很寬敞的,在未住進以前,團裡對我們進行宗教教育,以免同學們違反紀律。

 周府庵是在群山環抱中,這裡地形複雜,對山地作戰訓練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同學們大家都喜歡這個地方,因為過去都是在平原丘陵地區。咋來到這個有青山,有密林,有泉水的地方,感到我們祖國更加偉大壯麗,決心學好本領保衛祖國。我們團遠離前方,部隊不會再有什麼移動,為了繼承南苑完成我們的學業,團長過家芳同志在長途跋涉之餘,又著手編制我們的訓練計畫,聘請教官,還要安排好我們的生活。他這種勵精圖治的精神,深深印在每個學生的心裡。

40. 難忘的艱苦歲月

 大概是滇緬路封鎖的原因吧,我們好幾個月沒有發薪水了。頭一兩個月還未覺得困難,沒有錢買牙粉就不刷牙,衣服破了自己縫縫補補,沒有肥皂洗衣服就用皂角,沒有襪子穿就可以光腳,沒有鞋子穿,自己修補,實在沒法修補就用草或布條自己打草鞋。頭髮長了自己剃,同學們如果有一件破衣服,大家利用它來補衣服,剩下的布條還留著打草鞋。

 深秋已到,日子不好過了。一日兩餐,無錢購買米。一個中隊一百五六十人每天只發紅糙米半鬥(每鬥15市斤)分兩餐用,每次只有二升半約三斤多米和山芋煮粥吃,據說山芋也不好買。司務長和炊事員同志都是跑很遠的路買來的,生活是這樣艱苦,更無什麼小菜可吃,這樣的生活一直過了四五個月。

 冬天到了,北風凜冽,空穀號寒,沒有棉衣,夏天的單衣單褲外加一件棉大衣。把大衣的下邊折起來用皮帶束腰,下邊還是褲頭,膝蓋露在外面,腿上打裹腿,赤著腳,有的穿修補多次的布鞋,沒有布鞋的穿草鞋。晚上睡覺,兩人通腿,兩件大衣接起來蓋,下面鋪的是稻草。

 生活是這樣的艱苦,對於年青人來說,火力壯還能堅持。可是我們團上至團長及教官們,下至各隊隊長,隊副都和大家一樣同甘同苦,從不特殊,這是西北軍的老傳統。因此,激勵了士氣,渡過了難關。

 團長過家芳同志為了同學們的生活,除將個人收入以及過去少量積蓄全部捐獻出來外,還通過種種管道派人到各處求援,支援同學們,也是為支援革命事業。這種精神到達了什麼境界是無法評價的。他的這種精神永遠鼓勵我們前進,當我們意志不堅的時候,也受到了這種崇高的精神鞭策。1939年元旦才穿上新棉衣,大家都很高興。這批棉衣是我們團長在新野縣時預計今年棉衣發不下來,各處想辦法訂做的,棉衣解決了,但是我們學生的學業也快完成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