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議
清議

我們是一群來自不同學系的香港大學生。我們成立《清議》,旨在透過各電子平台定期分享我們對公共議題的觀察,涵蓋政治學、公共政策、外交、歷史、文化、法理學、經濟等範疇。以理性對話促進知識交流,重構價值,回應時代的訴求。 💡 Telegram 頻道:https://t.me/civilcritique

【清議短評】美國制裁中國前,應先參考歷史!

蘇聯第三代領導人克魯曉夫訪問中國時與毛澤東會面(網上圖片)

文/丘楚寧

最近美國政府制裁中國電訊商華為的力度已經達到史無前例的地步。不久前,美國政府宣布將會對包括華為在內的中國科技公司員工實行入境限制、亦成功說服其西方盟友與其一起封殺華為。其實,華為公司和美國政府之間的關係,正正是中美兩國大國多年交手互動的縮影。面對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圍剿,中國也看似束手無策。難道,美國的極限施壓真的能封死中國高科技發展的空間嗎?筆者不是科技專家,但回看1949年後的歷史,得出的結論就是美國對中國的封殺只會徒勞無功。

2018年後的中美博弈本質上是一場對中國的圍剿。特朗普政府改變了以往的對華外交政策,改行全面鬥爭路線。在奧巴馬及其前任美國總統主政時,美國的對華政策目標是通過各方面的接觸,引導中國走向美國期望的發展方向,並透過圍堵限制中國的國際影響力。美國有兩個對華戰略目標:拖慢中國的發展速度;保持在關鍵領域領先中國以維護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對華的政策思路是對中國進行極限施壓,在經濟、國家安全和外交事務上對中國步步進迫,並在高科技領域上與中國脫鉤,限制中美兩國在這些領域上的貿易、學術往來,藉此防止中國從美國獲得先進技術。自貿易戰開打後,對華強硬已經成為美國跨黨派的共識。中美全面鬥爭已經是不可避免的政治現實。不過,令不少所謂專家和評論員大跌眼鏡的是,經歷美國兩年來的全方位圍剿,華為公司和中國一樣,仍然處之泰然。在這場博弈中,中國的自信除了來自強盛的國力,還有來自1949年以後的歷史經驗。

被外國圍剿孤立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來說並非新鮮事。中國當前的工業和國防體系就是在孤立和圍剿下壯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便面對西方陣營的圍堵和孤立,特別是參與朝鮮戰爭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對中國實施了禁運。美國在中國內戰時支持國民黨,之後又出兵干預朝鮮半島和台海局勢,在這個背景下,中國完全無可能從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得到任何援助和科技。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1950年代的中國採用蘇聯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在外交上對蘇「一邊倒」。故此,來自蘇聯的援助、技術和經驗對當時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要重要。中國軍人在朝鮮戰場上力戰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並贏得了蘇聯的尊重和信任。朝鮮戰爭結束後,蘇聯向中國提供二百多個大型工業項目,大多是整套工廠和設備移交給中國。過萬名蘇聯和東歐技術人員和工程師被派到中國支援建設,過萬名中國留學生和工人被派往蘇聯和東歐學習和實習。當時蘇聯和東歐並無知識產權的概念,毫無保留地向中國人傳授各種技術和經驗。在中共管治的頭十年,中國才第一次生產出自己的卡車、拖拉機、噴射式飛機和商船。中國的工業體系就是在西方制裁和冷戰的大背景下建成。

中國成功在國際技術封鎖的情況下自行研發出原子彈、氫彈並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網上圖片)

中國在60年代與蘇聯關係破裂,失去了唯一一個技術進口來源。自此,中國在外交上同時站在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對立面。但最令美蘇兩國震驚的是,中國的國防科技就是在美蘇兩國同時封殺的情況下取得突破。中蘇兩國在1957年簽下協議,中國用農產品交換蘇聯的原子彈技術和蘇聯專家的指導,開啟了中國對原子彈的研究。但不到兩年,蘇聯便直接撤回在華的核子工程專家和停止對華輸出核子技術。直到1960年,蘇聯單方面取消多項與中國的經濟合作項目和撤回所有駐華專家及技術人員。蘇聯背信棄義令中國剛剛起步的原子彈研究工作前路茫茫。但中國的科學家依然在眾多技術限制下,自行研發國產原子彈。蘇聯撤走所有駐華技術人員後四年,中國便成功在新疆試爆第一枚國產原子彈。兩年後中國第一枚裝有核彈頭的地對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一年後中國第一枚氫彈實驗成功,再過兩年,中國成功發射人造衛星。當時美蘇兩國完全無法想像科技較為落後的中國能在短時間內實現一連串的技術突破。

今天美國對中國的各種阻攔是歷史的重演。最近美國阻攔中國科研人員與美交流,調查和起訴參與中國「外海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千人計畫)的科學家。在50年代,美國也曾極力阻止在美留學的中國科研人才回國。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美國政府阻攔華裔科學家錢學森歸國。美國政府在1951年先是羅織罪名將試圖回國的錢學森扣留在監獄十幾天,然後再將他困在美國足足五年。最終在1955年經中國政府與美談判,並用11名在朝鮮戰場被俘的美軍機師交換,才換得錢學森歸國。當然,錢學森歸國後亦不辱使命,在中國的航天科技事業和飛彈研發工作上作出極大貢獻。中國早期能在美蘇兩國技術封鎖下實現眾多國防科技成就,實在有賴於一群曾經在歐美和蘇聯留學的中國科學家。他們將外國的先進科學技術和經驗帶回母國是中國成功突破美蘇技術封鎖的關鍵。特朗普政府再次切斷中美兩國在科技上的交流,或許也是吸收了當年的教訓。

中共黨史引申而來的經驗令中國領導人有信心應對美國的圍剿和技術封鎖。(網上圖片)

回看歷史,中國有非常豐富的逆境處理經驗。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論中國》一書中提到,美國在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試圖孤立中國並不可行。他認為即使在1959年當蘇聯作為中國唯一獲取海外經濟和技術援助來源時,完全撤回所有對華援助仍然無法迫使中國讓步,美國要透過孤立圍堵打擊中國必然非常困難。他的分析相當具說服力。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以來,一直不乏以弱勝強的經驗。中共是由一群較為年輕的知識份子組成。在建國前,中共已先後與地方軍閥、國民黨和侵華日軍較量。建國初30年,在外交上又與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交惡。改革開放後,在國際市場上又要與各個經濟勢力較強的國家打交道。中共昔日面對的困境和累積下來的歷史經驗並非美國的政治精英能夠理解。

毛澤東在1948年說過:「多少一點困難怕什麼?封鎖十年八年,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解決了。」今天中國是世界其中一個主要武器出口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前,中國已經建立一個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美國政府對華實施的極限施壓成功機會有限。今日中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已經遠超50年代的中國。然而,今天的中美關係仍然沒有50至60年代之間那麼嚴峻。畢竟當時中美兩國的軍隊還在朝鮮戰場上交戰。儘管特朗普政府對華的施壓是改革開放以來少見,但整體力度亦不及50和60年代美國對中國的封鎖和圍堵。美國的政策在短期內或許能拖慢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發展速度,但當我們回望歷史就能明白,從長遠角度來看,美國的封鎖和制裁根本無法阻擋中國崛起的必然趨勢。

【Telegram 頻道】:https://t.me/civilcritique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