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議
清議

我們是一群來自不同學系的香港大學生。我們成立《清議》,旨在透過各電子平台定期分享我們對公共議題的觀察,涵蓋政治學、公共政策、外交、歷史、文化、法理學、經濟等範疇。以理性對話促進知識交流,重構價值,回應時代的訴求。 💡 Telegram 頻道:https://t.me/civilcritique

「明日之後」社區活動結果公佈🎉🎉

為期一個月的社區活動「明日之後,這場疫症將怎麼改變我們的世界」,在昨天23:59圓滿結束!我們一共收到了27篇有效投稿,每一篇都各有千秋,小編們都很享受逐一細味的過程!根據活動規則,得到最多拍手數的前二十名作者,將會均分共27200個likecoin,即每位將可獲得1360個likecoin

清議的小編們衷心感謝每一位作者對這個活動的支持。更重要是,各位的作品對這場疫症反思的切入點各有不同,帶來了很多啟發和靈感,不斷激發我們思考怎麼準備好自己,迎接疫症後的世界。

我們就先公佈結果,然後再說一下對各位作品的一些感想吧!


📣結果公佈

以下是本次社區活動的第1-20名,括號內數字是該文章獲得之拍手數量,大家都給這些作者鼓鼓掌哦!🎊

  1. @Hymnsin文 明 世 界 末 日 陷 落 (284)
  2. @Zhiqing致命的自負(152)
  3. @charming 敦睦艦隊疫情漣漪效應下的 家 庭 關 係(150)
  4. @巫絲貓老師和學生的電腦能力會愈來愈好(127)
  5. @JasonT還沒等到病毒的崩解,便先迎來信任的崩解(90)
  6. @studentppp疫情之下的赴陸台生近況(84)
  7. @Atalanta疫情下的個人危機管理(83)
  8. @DivinaWF恐慌憂慮 斷鏈的地球村(72)
  9. @可可托海2020年只过了四分之一(71)
  10. @匿名数字游民哥伦比亚麦德林封城日记(60)
  11. @晴夏LS因防疫之名的強權時代(47)
  12. @不留自然界的呐喊,你听见了吗?(40)
  13. @山寨匠人2020 讀《當和尚遇到鑽石》—— 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契機(39)
  14. @Mokayish明日之後,我們都將重新檢視自我(39)
  15. @Wonder商品经济体系论(34)
  16. @SeeJay明日世界|明天,生命不再只是一個數字!我們有權不要加一(32)
  17. @雪曜 : 環境的變遷 (32)
  18. @過客收藏家 : 那一年,我們有了多少轉變?(30)
  19. @MJkuo : 明日之後,真相或許是一種觀點 (28)
  20. @營養瑄 : 當疫情把生存變奢侈,我們吃下什麼還重要嗎? (25)

❗ 麻煩以上各位作者在4月30日23:59前於留言區留下你們的LikerID作獎金轉賬用,否則將被視作放棄獎金。

除此之外,另外我們也來給以下文章拍好拍滿啊!(排名不分先後)

我們再一次對每一位參與是次社區活動的作者致以衷心感謝,也感謝@Matty 慷慨捐出Likecoin 作為活動基金!


💡明日之後,這場疫症將怎麼改變我們的世界?

文 / 秦逸渢

二十一世紀的都市人們,我們都忙了很久。

我們天天都過著勞碌的生活,香港的地鐵裡在深夜十二點仍是人滿滿的。每個人各有不同的忙,但總有一些共通點。我們大概都是為了生活的,為了那要用上你二十年不吃不喝省下的錢買下的單位,為了養活自己,為了養活家人。我們大概都是追尋理想的少年,盼望當工作和收入穩定下來的時候,就能擠出一點閒餘時間尋夢。但在我們這個高速運轉的世代下,為了生活拼命的感到疲憊,單單是房債已讓人感受到脖子上的重擔;為了理想的更感迷惘,這個制度告訴我們做金融、專業人士才能有發揮的機會和富足的生活,否則就一生勞碌。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和自己相處,沒有時間想自己想做甚麼。

「近年來,歐美高校陸續有哲學係被關停,哈佛大學的文科專業在10年間減少了20%,人文研究經費被削減、項目被取消。人們對於研究與認知我們自己,失去了興趣。 」- Wonder, 商品經濟體系論

現實生活的一切都捉不住了,虛擬的反而更為實在。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在互聯網上的社交時間甚至比面對面的長。在社交媒體上,我們可以隱蔽自己的身份,抹掉現實生活中的煩惱,給朋友分享自己歡樂的生活日常。當很多朋友給你點讚,你的生活就歡樂了。在這裡,你也能參加各式各樣的群組,會志同道合之友,省得聽不中聽的話。2016年,牛津字典就選了一個年度詞——「後真相」(post truth),指出在公共輿論中,客觀事實都不及訴諸情感有影響力。是不是現實對我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只要我們相信,那就是現實。

「所以真相其實就是大部分人所相信的一個事實,那既然是人們相信的,是不是就可以改變,甚至創造呢?」- MJkuo, 明日之後,真相或許是一種觀點

然後,突如其來的一場疫症,把這高速運轉的世界驟然煞停。病毒來得如此突然,我們都來不及準備,於是恐懼驅使我們紛紛到超市搶購,使我們害怕與人接觸,甚至仇恨和歧視都被點燃起來。

此時,我們似乎忘記了人。

「於是,這些負面的能量開始從世界各地累積起來,就像Ghost Busters有一集的劇情,人們的負面能量太多,流入紐約的下水道,變成了一個大惡魔......現在的世界的確是如此,恐懼與焦慮斷開了地球國與國之間的鏈接、斷開了人與人之間的鏈接,於是人們開始面對批評、恐懼、焦慮與孤獨。」- DivinaWF, 恐慌憂慮 斷鏈的地球村

這一場噩夢恐怕將會是漫長的。疫症過後,恐懼和焦慮猶在,所恐懼的不是病毒,而是我們多年來相信的價值、信念和制度受到重擊後的迷茫。

「這什麼顛倒黑白的世道?我們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強的科研和醫療團隊,擁有充分的新聞自由和公民監督,竟然還是被新冠病毒攻陷了。那個壓制言論自由、害死醫生吹哨人的中國,反倒是基本控制住了疫情,還到處揚言要傳播中國防疫的『成功經驗』……」一個白鬍子老教授搖頭嘆惋道。 - Hymnsin, 文 明 世 界 末 日 陷 落

成功的會繼續宣揚自己的功績,受挫敗的會繼續指責成功的在說謊。後真相互聯網時代本就是一個好基礎,現在政客們為了挽回或鞏固我們對制度價值的信念,就讓一切以信念先行,讓政治宣傳和攻訐唾沫橫飛。去全球化,經濟成本比以前低很多了,所有事情終歸回到意識形態之爭。

世界變得政治化時,不同的制度被貼上正義與邪惡的標籤,而活在不同制度裡的人民,也變成了正義與邪惡的人。當我們用以政見構想的敵我世界看待事物,便漸漸脫離了人與人之間最真實的交流。此時,我們似乎忘記了人。

「三月初,我答應他要寫一篇關於台灣80年代流行文化與政治的文章。文章已經寫好一段時間了,但隨著近日兩岸政治競爭激烈,陸生來台就讀方案取消,討論兩岸議題的微信公眾號盡是打壓台灣的言論,我對於把文章交給他感到退卻。儘管我人安全地在台灣,疫情之下的我們還能像以前一樣,坦然的討論學術與生活嗎?當我回到北京的時候,我的老師是把我當成一名學生,還是一名台灣學生?」-studentppp, 疫情之下的赴陸台生近況

甚至乎在娓娓動聽的政治話語背後,他們所做的其實也差不多。受疫症衝擊後的人類對風險更厭惡,為了規避風險,我們變得更信賴科技和數據治理,造就因防疫之名的強權時代

「因應防疫而產生的全球監控,無疑將成為焦點。原本無法接受的民主國家,在嘗試到搬上檯面的監控的好處後,監控的誘惑就不再只是紙上的推演。值得注意的是,民主國家的人民也同時感受到監控的好處,可能會主動追求,包括用來維護自己的安全與健康。」-KM, 記。2020/4 理解的「明日之後」

當數據能觸及生活的每一部分,讓數據告訴我們對那個人打甚麼廣告,那個人一天的通勤路線和時間線,甚至告訴我們那個人的信用和人格......此時,我們似乎忘記了人。

然而,如山寨匠人所言,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契機。孰危孰機,往往在於一念。

「我想,當下的我們,到了應該再度呼喚人性,重歸人性的時刻。」- Wonder, 商品經濟體系論

回歸人性,重新了解彼此,這次疫情正是一個契機。制度和價值的比次、群體之間的敵視以及對數字化治理的追求,使人漸漸卻忽略了對人文的關懷。然而,其實正是出於對人文的關懷,為了人類的發展和幸福,我們才建構出種種制度和價值。擺脫意識形態的崇拜,警惕冷冰冰的數據,從人出發,也許是疫症後需要自我檢視之處。回歸人性,也正是清議宗旨「重構價值」的出發點。

要互相了解,前提是先了解自身的盲點。

「我們必須先了解人們不是客觀的,而是帶著自己的觀點來接收資訊的,也就是我們會傾向專注在對自己有利或是支持自己觀點的資訊......所以接收訊息的我們,很容易就會把資訊當成真相,而形成一種社會氛圍,或是同溫層,也可能會加大彼此的誤解,加深歧視問題。這裡想說的是,既然媒體都有各自的角度,我們應該把接收的資訊看成一種觀點,而不是絕對的真相。」MJkuo, 明日之後,真相或許是一種觀點

由此出發,檢視自我,互補不同價值之間的長短,始能沒有枷鎖地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我們都需要抓住一個平衡,它既不是趨向理想、也不是趨向現實的極端點。這個平衡位於中央,是可塑、可變的。它有時確實會傾向任何一方,因為它必須仰賴其中一方的力量,去解決另一方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就是我們所要的平衡。」- Mokayish, 明日之後,我們都將重新檢視自我
「對成千上萬的死難者及其家人來說,這無疑是一場悲劇,但就某種搖搖欲墜的『全能制度』敘事而言,這反而不是一場悲劇——如果我們依然相信悲劇的本質是『把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因為,一切美好的事物,不是美在它所提供的『全能』幻象,也不是美在塗脂抹粉、固步自封;相反,它首先需要有勇氣面對真實,方能在真實上建立有意義的事業。這一邏輯,同時適用於太平洋兩岸兩種制度的信奉者。」- Zhiqing, 致命的自負

願明日之後,世界和社會不會變得更兩極化,重蹈一百年前的世界軌跡。珍惜家人,珍惜朋友,珍惜社會,珍惜人文。

二零二零年 春


【清議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civcrit/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