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6
686

台灣資深影評人、有河書店店主、友善書業合作社前理事主席、《閱讀的島》前總編輯,著有《看電影的人》、《異色的雜念》二本影評集,前者曾獲2016台北國際書展大獎。

《黑寡婦》(Black Widow)Cate Shortland 2021導演

「家庭價值」超越美蘇意識形態,還是最強的洗腦工具!
全片就是看這(偽)一家四口扮家家酒......

聽到後段David Harbour唱起Don McLean那首經典名曲〈American Pie〉,我不禁微微笑了起來,原來這一家四口蘇聯特務被派入美國臥底(確切說法是一男一女蘇聯間諜潛入美國後收養兩個美國女兒),他們最終並未被蘇聯的共產主義意識形態洗腦,雖然似乎也沒有被美國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洗腦,但卻是被「家庭價值」給洗了腦。

或者說,除了「家庭價值」以外,他們同時也被強勢美國文化(以音樂為代表)給洗了腦。

Taskmaster由Olga Kurylenko飾演

但是片中所呈現的「洗腦」,係由蘇聯特務組織「紅房」負責人之女Antonia 被其父改造成為無聲殺手「模仿大師」Taskmaster死命追殺黑寡婦為主要代表,這其實是1962年《諜網迷魂》(The Manchurian Candidate)裡曾在韓戰中被俘的士兵Raymond Shaw的翻版,而Raymond Shaw的母親亦為共產黨的間諜,此片完全體現了美國社會當時從50年代以來的「恐共」氛圍,只是現今《黑寡婦》的手法變得更加拙劣(配合時代還得醜/丑化父親);關於這點,這60、70年來,應該可以寫一本蘇聯在好萊塢被異形化或醜化的歷史了,在此就不多言。

既然骨子裡仍在體現「家庭價值」,又是延續著冷戰以來的西方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對峙的意識形態,不免就讓我想起韓裔日籍導演梁英姬2012年的《應許之國,雙重人生》(Our Homeland),看完《黑寡婦》,再想起此片,真是不勝唏噓,但我很慶幸不是看片當時立即興起的聯想,是已經隔了好幾天才想起,否則我可能會提早離場吧?

《黑寡婦》的家庭場面與《應許之國,雙重人生》的家庭場面好相似啊!

幸得還有與我同時代的女神Rachel Weisz壓陣,讓我能撐到最後,不然以片中的動作場面而言,只有Taskmaster還可以,其他演員的近身搏擊武打身手都不大行,導演還讓Florence Pugh大大嘲諷了Scarlett Johansson一番,其實她們可能連馬步都沒有紮過,要求她們做到能媲美楊紫瓊的動作真是太苛求了。

Rachel Weisz當年在《大敵當前》(Enemy at the Gates)裡的魅力,可是現在的「黑寡婦」比不上的!

《黑寡婦》作為漫威在疫情中的一部票房測試電影,大概要算是失敗了,難怪Scarlett Johansson要控告迪士尼,我認為她的主要目的可能不在要求利益補償,而是要維持自己的片酬水平,不然此後她的片酬若要因此被調降損失可就大了,雖然有疫情當理由,但此後片商能夠開口討價還價就已經是對她不利了。

黑寡婦,你,累了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