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soncf
bensoncf

80後教會傳道人,香港人。

譴責暴力前的思想步驟獻議

(知道大家平日對有關社會的海量資訊已經感到疲累,聽聞甚至有肢體抗拒在教會內接收任何與社會相關的內容,若你是其中一位,建議 暫時請勿閱讀本文章,但盼望當你有心靈空間時能閱讀本文章,我深信或許能在你的混亂思緒中提供了一條小出路。願那掌管歷史並賜人平安的公義主,成為我們眾人的幫助!)

兩個月以來,我們聽得最多的是「強烈譴責暴力」,無論是政府官員、勇武的示威者、警方、泛民、建制派、家長、老師、社工、神職人員、信徒… 都紛紛站出來譴責暴力。我們既然是尋求上帝的公義與真理,必然要思想: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暴力」?應該如何去譴責暴力?是否任何暴力都要譴責?以下我提出一些思考步驟讓各位參考一下,當收到任何「有關暴力行為」的圖片、片段,或者任何譴責暴力的記招、評論文章時,我們可以怎樣思考,以致在作出任何倫理判斷之前,能經過相對負責任的思考過程。

思考1:我對「有關暴力行為」實情的掌握,花上了多少功夫?

當我們收到一張圖片時,那一刻或會感到憤怒而立即想「轉發」或「分享」並加上一大堆個人睇法與情緒符號。但建議先冷靜深呼吸,並把一切憤怒情緒先轉達於上帝。然後輸入相關關鍵字去尋找至少一段「有關暴力行為」的直播片段(盡可能原檔直播而非經刪剪),為要對事件的來龍去脈有基本的掌握。另外,要檢視一下我們在臉書或其他網上社交平台所追蹤的專頁與傳媒中,是否都有各種政治光譜的聲音,過份單一的立場會阻礙我們了解事情的真相。因此,我刻意追蹤另一方極端立場的專頁,以致臉書上不時彈出很多(對我來說的)歪理,但我仍然要堅持接收。如果你只懂看電視而從不上網,請切勿只收看無線電視TVB,也請適時轉到香港電台RTHK或VIU電視,相反我們也不能只看《蘋果日報》而不看《大公報》。在我們作一個倫理判斷前,我們盡可能多花功夫去了解掌握,以致對事實有相對全面的理解,這就是所謂的 fact check。若果我們疏懶於尋求真相,卻武斷譴責暴力,這絕對不是那位真理的公義主對我們的要求。

思考2:我對一切「有關暴力行為」,是否都具一致的批判尺度?

公義主也要求我們判斷事物要有不偏不移的一致性(consistency):「你們施行審判,不可行不義;在尺、秤、升、斗上也是如此。要用公道天平、公道法碼、公道升斗、公道秤。」(利十九35~36)我發現有人不斷斥責前線示威者的暴力,卻隻字不提元朗白衣人的暴力;也發現有人嚴厲譴責警方的暴力,卻隻字不提前線示威者的暴力。在任何事情上都必需用同一把公義之「尺」去量度,否則我們就是一個虛偽、說謊話的人。但事實上,即使有公平公正且不偏不移的尺度,但我們仍不可能對所有暴力行為有完全一致的反應,關鍵在於下文所提到的「處境性」。(但我仍然強調「一致性」是重要的基礎!)

思考3:我對「有關暴力行為」的處境(Context)有合宜的考慮?

雷競業牧師在〈譴責與認同〉一文中指出暴力因著背後有不一的目的(purpose)而有不同分類:「暴力有不同分類,有些應受到公開譴責(暴力甲),有些無謂公開譴責(暴力乙)。7月21日晚上,白衫人的行動屬暴力甲,勇武者的行動屬暴力乙。」倫理思考的關鍵重點是「處境」,而當中包括施暴者的角色位置、權力分佈並最核心訴求(就是產生「有關暴力行為」的背景原因與動機)。切勿把「暴力行為」抽離於「處境」,以致我們作出錯誤的倫理判斷。

思考4:我對有形與無形的「暴力」,都有相對全面的理解?

在政府官員的記者招待會上,從來所譴責的都是「有形的暴力」,卻無視示威者所控訴那「無形的暴力」,其實我認為這才是今日一切「有形的暴力」的罪魁禍首。我們所經常忽略的「無形的暴力」,就是香港制度上的暴力(包括議會及選舉制度)。政權的暴力,可以壓制人民而不流一點血。罪惡不單是表面的暴力行為,也潛藏在不義的制度,更埋藏在人心裡。我們作為悔改歸主也痛恨罪惡的門徒,我們譴責「有形的暴力」,更要大大譴責「無形的暴力」,在譴責示威者的暴力之前,必須先譴責政權的暴力。

耶和華是「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埃及記 34:7)我們所認信的是究察罪孽的神,祂必仔細審問罪惡到底,辨識一切行為背後那真正的邪惡,何況我們是跟隨祂的門徒?我們豈敢不分清紅皂白,胡亂譴責暴力而招致公義主對自己的憤怒呢?願神賜我們智慧去分辨是非。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