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K100
ASK100

独立運營的采訪類播客節目,向他人、生活和自己發問。 同名微信公眾號、小宇宙、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站點同步更新。 歡迎評論,有帖必回。

圓桌|生活中的形式主義——鬥爭還是妥協?

父親是高校管理層的小方,和我們聊了聊今春的返校疫情防控政策如何層層下方,最終變為了形式主義。
這期依舊是播客節目,可點擊此處跳轉音頻收聽,以下為內容摘要。

👇

本期主播:塗色刷 投球手 測量員

本期嘉賓:小方

本期緣起

“感官地說,形式主義是一種平常的針線,被織進日常裡,構成麻木、自動、不經反思的生活質感。也很像豌豆公主床墊下的豌豆,當你覺得城市正平穩地發展時,總有一兩顆豌豆提醒自己的生活不過是莫斯科時代的笑話。”——投球手

ASK100編輯部內部對形式主義的看法有些小分歧。投球手和塗色刷作為堅定的“公序良俗編外人士”,一提到“形式主義”就不免憤世嫉俗起來;而測量員似乎並沒有太多個人情緒,目標是“在減少能量損耗的情況下,盡量避免麻煩”。

近期的高校春季返校政策是開啟本次圓桌的導火索之一。離開學還有一周,當投球手接到“必須按時打卡兩週才能有返校權限”的通知時,一整個寒假沒有打開學校APP的​​她深感無力。恰好,投球手的朋友小方的父親就是一名高校決策人員,而他也參與了本次疫情防控相關政策的製定。從小對高校行政系統較為熟悉的小方,在日常中對形式主義的態度亦較為溫和。所以,本期我們邀請到小方來一起聊聊,對於“形式主義”,局內人和局外人的理解有何不同。


👇

播/客/提/綱 *本期時長36分鐘*

「02:10 今春高校返校政策——是有效防疫還是形式主義?」

“其實有沒有這個形式,事情都是能做成的。”

給大家分享荒誕的高校返校打卡製度、口罩檢查制度小故事。

但更荒誕的是,投球手最近學習的一門課程講到“俄蘇形式主義”這一文學概念,可是在該課程教學平台上,“形式主義”這四個字直接被統一屏蔽為了敏感詞彙。


「06:39 對局內人的觀察:政策制定者的辛酸與忙碌,執行系統的複雜性」

小方藉由對父親的觀察和詢問,了解到高校人事工作的複雜性。

校園疫情防控系統的背後有一群為此熬夜加班、反複調試討論的辛勤工作者。只不過,隨著指令的層層下放,其“確保校園安全”的初衷也被層層磨損;到了終端用戶-學生眼中,每日打卡等手續最終淪為了“形式主義”。


「12:47 政策制定者是否意識到了“形式主義危機”?」

“如果大家認為APP打卡是形式主義,在填報健康狀況時敷衍了事,打卡是否還能起到疫情防控的效果呢?”對此,小方的父親更願意相信老師和學生的自覺性。

懷著對“出事了怎麼辦”的焦慮,政策制定者希望在設計過程中盡量鉅細靡遺,以便“萬一出事了,大家知道怎麼做。”這樣考量的一個結果是,終端學生們的每日手續量也增加了。

測量員認為,與其說打卡等程序是一種麻煩,不如將其理解為是為他人和自己負責;而塗色刷表示,如果程序的實際效果存疑,那麼就會有流於形式主義的風險。


「18:47 政策制定者,難道曾經不也是接受者嗎?」

投球手想知道小方的父親是否曾作為接受者,而產生對政策/程序的反思。

小方說,也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處境。小方父親作為一名中文系畢業生,儘管可能被認為“嚮往自由”,但在包分配年代,他認為能夠去擁抱體制、進入高校,已是巨大的幸運;而數十年過去,他也希望能夠在高校體制內施展個人抱負。所以相比對抗,他更願意為了成就目標而適應規則。

塗色刷認為,是目標的不同(是否希望進入體制)以及身份的不同(決策者-接受者)導致了對程序可能產生的形式主義的態度不同。


「23:34 制定和接受雙方都缺乏對彼此境況的想像力」

小方在跟父親日常交流中提到了學生對打卡等冗雜手續的不滿,而小方父親覺得他缺乏了解學生訴求的有效途徑。在實際執行中,來自學生的意見往往很難傳達到決策層,因此學生也逐漸對校代會等傳達渠道失去了信心。

測量員回憶,自己在與教務系統打交道時了解到,許多工作人員並非不想幫助學生,然而在系統的層層桎梏中,他們也受限頗多。由此引申出的問題是,作為學生,在面對複雜的手續和龐大的機構時如果受到阻礙,是否有義務體諒行政人員的苦衷?


「28:59 容忍、敷衍還是反抗?形式主義與我們每一個人」

“和生活中種種無力改變的事保持老夫老妻式的關係”。

投球手認為家庭氛圍很大程度上形塑了我們對形式主義的態度。比如她的父母就都不是體制內人員,她從小對複雜手續的反感或許正來源於此。

小方對此表示同意,作為“高校子弟”,她是高校系統的受益者,因此對高校衍生出種種程序的態度也較為溫和。不過,“是否就要擁抱體制呢?”她認為還是“更想做自己想做的。”

測量員傾向於以最少的精力敷衍必須完成的形式主義手續,但有時情緒波動,不排除抗爭的可能性。

塗色刷希望盡可能遠離形式主義含量高的事件和場合,而如果避無可避,那麼就用自己的方式,間接或直接地抗爭。


「32:07 我們都希望做自己更想做的事」

“應付形式主義不是我想做的事,所以盡快敷衍並了結它”VS “反抗形式主義就是我想做的重要的事,所以需要表態”——不同的個人選擇背後,是價值感和意義感來源的不同。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在不得不和形式主義打交道的一生中,能夠讓自己盡量舒坦一些。


👇 後/記

塗色刷和小方後來還有一些馬後砲式補充聊天,我們探討到部分高校老師/行政人員面對學生困境不作為、缺乏服務意識可能來源於以下三點:

①學校的主體是學生嗎?存疑

②行政系統對“服務”範疇沒有明確規範,績效考核也不考察“服務意識”

③老師/行政人員自己也在體系中飽受刁難,惡性循環下缺少互相共情的友好氛圍


👇 拓/展/參/考

電影《生之欲》(一位日本底層小吏在人生末尾渴望“做些什麼”的故事)

電視劇集《是,大臣》《是,首相》 (現代英國政體中,理想主義的政客和世故老練的官僚的喜劇性衝突)


Ask 100

獨立運營的采訪類播客,帶妳探詢生活方式、探討專業知識。
同名微信公眾號、小宇宙、喜馬拉雅、網易雲音樂每周日晚同步更新。

-小宇宙:搜索“ASK100”
-Apple Podcast:请输入我们的RSS碼      http://www.ximalaya.com/album/32108013.xml 导入订阅
-喜马拉雅:在播客分区搜索“ASK100”
-网易云音乐:在播客分区搜索“ASK100”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