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德
黃偉德

www.GentleMedicine.info

病毒 與 病毒病

Masala spices: 這種茶由紅茶葉、小豆蔻、鮮姜、黑胡椒、丁香粉、肉桂和茴香等香辛料混合製成

一,病毒(virus),跟病毒病(viral disease),是兩個概念。

二,病菌(bacteria) 是生物,可自然繁衍;病毒 (virus) 是介乎生物與死物之間,只是含有基因信息的蛋白質,不能自我複製,病毒必需藉一個宿主的細胞來複製。

三,身體有接觸到病毒,可能或不可能產生免疫反應 (產生抗體),也可能或不可能產生病徵、不舒、輕症、重症 (發病)。

四,正常人趨吉避凶,應該是避「病」,不是避「病毒」。避「病毒」是緣木求魚,不切實際,打病毒,"Together, We Fight the Virus" ,是嚴重錯置目標。

五,有些病毒,傳染性+殺傷力都很高 (如伊波拉);現在的0micron,傳染性很強,但殺傷力相當低。大家看到每日新聞上的死亡數字,都是體弱多病者。這逼使大家重新思考,究竟是甚麼致命。

六,有陰謀論指「病毒不存在」,我不同意。近一個月來的香港,疫情是肯定存在,病毒也存在。「細菌致病學說」(germ theory) 不全是錯,也不能是說factually wrong, 這是一個用甚麼「觀點」、「視野」(perspective / paradigm) 更能描述所見現象和有效應對問題。我只會說,面對「病毒性的疾病」(viral diseases) 時,針對病毒來預防或治療,都效果不佳,所以最好不要用。 (相對,細菌性疾病 (bacterial infections) 的治療,用細菌致病學理論,然後施用抗生素,因為通常是有效的,所以該理論是有適切性 (relevant)。

七,今次的「辛官病」,傳染性極高,每有染疫都是全家。偶然個別同住者倖免的,坦白說,我觀察的案例中,總是說不出所以然為甚麼某些人就是不會發病。 假設有接觸了病毒,有發病和無發病之間來比較,有打鍼無打鍼,無關係;甚至乎整體健康狀態 (有或無多種慢性病),似乎也無關係。

八,無發病跟有發病的,找不出甚麼共通因素(factors) 或 決定性原因 (determinants)。但在 {無發病/輕症} 和 {重症/死亡} 之間,兩年來,全世界各地的研究,最大風險因素 (risk factors),很可能也是 決定性因素(determinants)是糖尿病、癡肥、心血管疾病、 (或者可包括 高齡)。接觸不接觸得到病毒,我相信,根本就不是重要因素。 Exposure to the virus is the least concern / determinant。

九,我的想法,要預防某種病毒 (和發病) ,太針對性 (too specific),無意義;提昇整體免疫力及整體健康,才較合理,但的確是無關個別、某個疫病。所以,講甚麼某某食物、草藥、藥物、精油 抗某某病毒,都係廢話,或者起碼是邏輯失當;要講的,是改善整體的免疫力。 (但改善整體免疫力,都未必能預防某種病毒感染或發病,很可能只係防重症。) 這句話很重要,請重讀、消化。

.

Masala Chai Tea

Masala Chai Tea

今晚煮的 masala tea,印度奶茶。不防治甚麼病,純粹老婆想飲。

一,主要成份:

  1. 預溝 印度香料、 紅茶 masala spices with black tea,
  2. 加重料 元朗薑黃、不知哪裡種的薑,
  3. Bonsoy 黃豆奶,
  4. 原蔗糖適量,
  5. 有機草飼 淨化牛油 (grass-fed clarified butter / ghee)。

二,用牛奶會較好味,但我們都不喝牛奶,故用豆奶+最後加入的淨化牛油, 含Vit K2、靚脂肪,幫助其他香料發揮香氣。

三,Bonsoy 是較貴的豆奶,其質感最能替代全脂牛奶的順滑。

四,生酮者可不加糖,但不宜用各類赤藻糖、羅漢果糖、甜菊糖代替,口感完全不同,不好味。(如果說是用作「食療」,此原蔗糖或紅糖,其實是有輔助補充能量作用。)

五, 我喜歡加重 薑,先用清水煮沸後轉文火煮二十分鐘,較出味,最後才加奶煮熱,斟落杯時才再加牛油。

六,加奶後很易滿瀉溢出,煮時不能加蓋,見沸即熄火。過年時,我曾經不慎連續瀉了三次,瀉了,清潔爐頭,再煮,再瀉,清潔,再煮,當時來訪朋友看著我在廚房的窘態,笑說盤滿砵滿,真喜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