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chKatze
FischKatze

德國魚貓一枚。 努力掙扎求生中。

[Matters 4] 我曾在德國就學,那些關於德式教育的初淺總結

(编辑过)

(先聲明,本人唸的是英文學程,但透過跟唸德語學程的同校朋友們比對,好像德國教育就差不多是長這樣子。)

當年匆匆落跑到德國生活,為什麼會用「落跑」這個詞,一部分是當時大學畢業後,在台灣職場待了一下後,另一部分則是始終想著自己只有大學學歷這怎麼行,所以真心冒然決定來給自己一個留學計畫,然而,不想花太多錢在讀書這件事上,因此計算一下人生損益比後,決議把留學目標定在德國,這裡既免學費,而不衝大城市的話物價也還好(註:這其實是個有點錯誤的觀念之後再講),加上歐元自 2008 年後一直跌跌跌,因此掐指一算,德國留學雖然有點負擔但至少負擔得起。

因為是落跑來德國的,德語一時半刻根本沒辦法達到一般申請入學所需的 B2 或 C1 等級,好在經濟系多少算是個英美發展起來的科學,因此一輪輪篩選後倒也是給我申請了幾所然後最後權衡後落腳在一座名為 Bayreuth 的小鎮。(Munich 房租實在太貴了... 而且既是緣份也是幸運,我和當時的男友、現在的老公申請入同一所,只是他讀博,我讀碩。)

在這座優美但寒冷的小鎮就這樣開啟了新生活,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終於也一步步完成學業。今年畢業後,忍不住回頭省思一番,這裡的學業,到底跟當初還在台灣時,自我幻想中的德國校園生活差多少。

小目錄:
1. 還沒有到德國前,我對德國教育的幻想
2. 德國教育與德國課堂
3. 問題&省思
4. 小總結

1. 還沒有到德國前,我對德國教育的幻想

相比英美,德國採「寬進嚴出」的策略,加上對「受教育平權」的落實,所以當初我對這兩個概念一想像一誤會,就這樣跌跌撞撞地還真的「寬進」了。

*「寬進嚴出」乃許多德國公立大學申請門檻相較英美真的低上許多。比方德國相當有名且應該是排名第一的商學院 Mannheim Universität (但也有人說法蘭克福商學院才是德國最強所以說「應該」),要求的GMAT 成績門檻只要 630,但放到美國,許多非常優秀的商學院都是700起跳。但是,嚴出是妥妥的,也就是就算錄取了,是還蠻有可能讀不出來的...以我們系上為例,雖然表定四學期兩年畢業,可是很多人都三年甚至更久(當然一部分是因為延畢可以延長留在德國的時間,還有實習也是,在學時間實習真的幫助很大[我是這方面跌很慘的那一個...所以...現在畢業失業中還請大家多幫忙啊 TAT])

*「受教育平權」乃根據一個德國法律(忘記準確的法條了...)主要宗旨為讓大家有受教育的權利,這也是為什麼外國人可以「免學費」(但有雜費!一學期大約一百出頭歐元。)的依據。

當初我對德國的校園生活的幻想,是:充滿讀書氣氛但不嚴肅,課堂有趣輕鬆活潑開放,學術研究和課程很扎實而且有明確的系統,然後當初還幻想著畢竟是國外,一定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有趣事,而且也幻想著雖然說寬進嚴出,但畢竟我申到的是小廢校(這點我也錯得離譜,因為我們學校專門培育司法人員,德語授課的商管BWL也還蠻厲害,是我自己太廢 Orz)壓力應該不會太大,畢竟是英文學程嘛。

但我錯了。錯得徹底。


2. 德國教育與德國課堂

嚴謹的德國人,就算沒讓你付錢受教育,但是課程還是實打實的。它想要透過這門課培養出擁有什麼能力的學生,是一步步塑造出來的。

就這麼說吧,畢生從來沒有被當過的我,在德國第一次當了一科。不過也不知道該開心還難過,因為那門課超過1/2的學生都被當了,所以... 某種程度因為自己不是最慘的,後來躲起來邊哭邊研究自己到底為甚麼掛了後,到今天也把論文寫完還畢業了。

此外,在上一小節提到的我的幻想,也一一被打槍:
👉🏻 充滿讀書氣氛但不嚴肅:校園中的確充滿讀書氣氛,但其實圖書館中那嚴肅、軍事化的份圍還是很明顯的。畢竟來讀 Universität (大學體制) 其實也是在德國一路廝殺才能夠走上讀書這條路。因此,其實在校園中,競爭力還是很強的,而且不知道為什麼我們班有一種成績好就會被崇拜的氛圍... 在我們班,彼此討論成績的情況比在台灣時還嚴重Orz

👉🏻 課堂有趣輕鬆活潑開放:這一點很看課程,然而平均而言,我們的課都很開放,也很有趣,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用大家一起討論,取替只有教授講一整節的方式。可是正因為這種方式所以一點也不輕鬆,因為學期初每節課的指定閱讀就都排好了,上課後老師可能會講解部分要點,然後就討論了,討論時有時候同學天馬行空的發表論點,跟自己看完得出的結論天差地遠時,也不一定有時間在課堂上發表討論(而且,其實當初到德國時,我還是不太習慣在眾人面前討論,尤其看過同學彼此廝殺,或是同學直接一直反對教授論點的情況...)
這種討論取代講課的模式很看教授的功力,有時候當天其實應該要討論三個議題,結果可能會因為太多人想講意見,結果就沒有時間討論另外兩題了;但也有不少次比較難或比較奇怪的議題沒人想討論,結果就乾在那,教授引導了半天也沒人理會,結果教授只好講一下然後就換下個主題了 = =

👉🏻 學術研究&課程很扎實而且有明確的系統:這點...我憑良心說,前半部是對的,但後面「明確系統」那一塊真的很待加強。也許是敝人天資不穎所以才沒辦法感受到其明確指示,但是其實這三年唸下來,除了統計這種數學科目很明確之外,其餘經濟、歷史和政治相關的都在雲裡霧裡。
在上一隻手手那裡,提到這裡課程呈現方式主要為討論,開始時,這其實蠻影響我為課程和研究找出明確系統,按步驟行事,然後達到標準。尤其第一二學期許多課只以期末考考試為評分標準的科目,透過討論進行的課程,對通過這門課而言其實有點沒效率,因為考點往往在簡報或指定閱讀裡,而且題目雖然是問答,但是也是死記硬背而不是闡述觀點那種...就...有點感受不出來一整學期那些討論的重點(當然是可以學到很多,只是以備考效率來說,這種方式有點神秘難解)
但也許這種方式是為了後期做準備吧。
因為後來的課多以寫報告居多,這類課就是要多讀書、引用,然後把自己的想法論述出來,雖然要以嚴謹的學術標準進行不能像在這裡胡言亂語,但是這時候討論產生的思辨就頗有用了。

👉🏻 校園中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有趣事:這點無可否認的,校園中真的有很多有趣的活動和派對,也有不少是辦給國際學生的。不過,國際學生很多待得時間不久,而如果要經營長久的往往是德國人聚在一起的居多,但是,大部份的派對如果德文不好,基本上沒你的份。除非遇到對亞洲文化有興趣的人。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真的要說校園中最意想不到的有趣事,大約就是——
> 校園公共空間可以吸菸(真的超臭 TAT)
> 校園食堂就有賣啤酒 (然後一堆人冬天進圖書館前先喝一瓶or 喝完了摔酒瓶...所以我們圖書館前的小廣場縫隙中卡超級多玻璃碎片...)
> Oktoberfest(但我們學校超妙,這個應該從九月辦到十月的節日,在小拜往往是十月最後兩週才辦)大家會穿上南德傳統服飾Dirndl (女生穿) 和 Lederhose (男生穿),然後在食堂的桌上很嗨的大叫跳舞。


3. 問題&省思

稍微講述了上面現實如何打臉我的幻想,這時後就是來省思的時刻了。

在三年中,我無時無刻都很有疑問啊!

包含:這個學程對我的意義是什麼?這個學程讓我學到了什麼&是否將會為我未來職場加分?我對在德國生活的規劃,是否透過這學程能讓我達到下一階段的目標?

不過,先來說說,其實我真心不是會唸書的人,我本人其實是有輕微的閱讀障礙的,也就是我頗常會把字看反或看錯,中文閱讀就已經有一點問題、但畢竟是母語又唸又寫二十餘年也是算掌握了,但英文德文這種,只要一點錯就完蛋,可是把我輕微閱讀障礙的問題放大不少。這也是為什麼我唸得這麼久,而且坦白說最後也沒達到什麼成就、只是拿到畢業證書而已。(然後來馬特市取暖...感謝廣大善心人士的拍手鼓勵)

回頭先來回答上述問題:

👉🏻 這個學程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其實在申請學校時,都一定會要寫個東西叫motivation letter. 在這個東西中要呈現的就是為什麼想來讀、希望在這個學程中會得到什麼、未來規劃云云。

當初我有個超級遠大的志向,乃是透過過去歷史數據分析然後研究為什麼會產生大蕭條,我希望能夠透過這種方式研究、乃至看有沒有辦法預防大蕭條產生。這麼說有點異想天開,但其實是有根據的,因為其實好的經濟模型其實真的是可以有點「預測」而後「干預」經濟狀態的。(對了,說了這麼久我好像還沒說我唸啥。我唸的是History & Economics。)比方當初二戰前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就超級有遠見地透過經濟政策,稍為遏止英國經濟繼續惡化(當然還是頗慘。)此外我還很搞笑地也很想透過經濟學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妳哪位。)因為當時就覺得貧窮除了可能因為自身因素,也有很大一部分其實是體制造成的。

當初真心崇拜這種能透過研究幫助眾人的大師啊,也真心望能透過自己的一點努力讓世界更好。只是泥人過江,還沒過江就已經成沙

而且因為課堂洗禮,所以雖然在那門被當掉的歷史課中感到痛苦無比,但結果我後來的論文其實是以「歷史為主」然後「數據為輔」,而且回歸台灣!!

我的碩論後來研究荷蘭時代台灣的部分XDD

遠大夢想真不知道當初錄取我的教授會不會覺得我騙了他 TAT 希望不要啊~


👉🏻 這個學程讓我學到了什麼&是否將會為我未來職場加分?

當初申請這個學程是比較偏學術的,而且有點冷門。

坦白說,當初申請時就知道並不會為未來找工作加太多分。

不過雖然說我好像抱怨這麼多,但其實這個學程中我還是學到超多,而且是種從裡到外地把我改換的那種。

> 學到的第一點:如果妳愛,請做好。

坦白說,對讀書求學這件事我是又愛又恨,但我超級驚訝所有被我問到「你喜歡唸書嗎?對於碩士班的感覺是?」這問題的德國或歐洲系的朋友(樣本數:15... 恩我知道有點少)都持正向且相當肯定,或直接說「就是喜歡才走上這條路啊」這樣的答案。甚至還有點驚訝為何我會問這個問題。因此目前我歸結出一個小結論——選擇唸書是因為發自內心喜歡唸書,不是因為誰,或是為什麼。

> 學到的第二點:有時候過程比結果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就算考試不考,討論還是要繼續。因為學習本來就不是為了考試而已,而且其實到了後期,才真正感受到討論累積的威力,那其實是一種訓練思辨、提高思維模式、彼此傾聽然後彼此回饋的。

因此,現在回顧起來(還有上一節中我的抱怨)其實是不對的,我當時是以「效率」去當標準,卻沒有想過效率可能犧牲「深化」後才能達到的效果。

> 學到的第三點:參與其中,遠大於較勁。

說來也妙,雖然大家討論成績而且在校園中自然對成績好者會有崇拜感,可是坦白說,如果一直想要出頭,或是一直打壓別人的觀點,就算成績好而且觀點正確還是會被唾棄的Orz.

在我們班就有一個德國人,他總是超直率反對教授們觀點,又或是直接反駁其他同學提出的想法,其實這都沒什麼,因為都屬討論範疇啊,但是在同學乃至學弟妹間,他口碑就超差...就算他是我們班成績很好,唯一一個兩年畢業,現在在德國超厲害大學念博,現在提到他大家竟然還是對他搖頭那種(其實我超怕這種背後嚼人口舌的狀況,而且如果他會被說,感覺自己不在場時也會被說吧,不過...這大約也是人性吧。還是讓我躲起來在網路上廢話然後自我反省反省、自嘲自嘲、博君一笑就好了。)

> 學到的第四點:不要否定自己的努力。

生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在學業上我的表現真的很不優秀,有時候看著自己的成績或是表現真的會很緊張,而且來到德國之後因為文字書寫的關係更是吃虧,但是其實既然選擇想把一件事做好,而且真的想得到某個成果(像是拿到碩士學位)的話,其實用很大的勁去努力總會有點成效的。

然後,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因為結果不好,而鄙視自己的努力。

過去的我,常常會覺得自己努力這麼多竟然效果還這麼差怎麼行,因而很沮喪也很難過,壓力也很大(而且我是班裡唯一的台灣人,總會有點別人會透過我認識台灣的感覺)所以其實有陣子緊逼自己,每天花在唸書的時間平均下來至少八九個小時(包含六日,但最常有的情況是:因為還是會想出去玩,所以某幾天花十二到十四小時唸書,其他時間努力玩&拍照)這樣的日子蠻操的而且之前一度拿捏不好結果跟老公雙雙得流感,也是到後來才漸漸摸索出唸書&休息的平衡,雖然十二三小時還是跑不掉啦(動作太慢沒辦法)

> 學到的第五點:妳的人生就是妳的人生,不是別人的。

其實這點就算不是進入這個學程才明白的道理,而且說實在我也不敢完全保證現在是真的把這點學會。

前面提到班上有討論成績的情況,但其實除了成績以外還有多的事大家都可以討論。

然而,這些對人的理解,就真的是真實的嗎?坦白說,我真的很難適應當一個人不在現場然後其他人就討論他的場面(如果是稱讚那也還好,但是大家還是以負面評價居多的)加上其實最初一年半租屋較遠,所以總會想著大家會不會批評我(是有的!而且還是由個X海女生發起的 Orz. 但她也因此被其他人抱怨啦 Orz... 反正就是某種負面輪迴就是了)

不過就像那位敢反對教授觀點的德國人,在這麼赤裸裸的歧視和攻擊之下,後來一方面發現她幫我過濾了許多不適合進到我生命的人外,也發現,她說的不是真正的我,而是她對我的理解和想像的我。(因為我們雖然同班但我們其實很少講話啊...然後她就用我講過的幾句話對別人描述出一個不是我的我,讓不認識我或是僅僅知道我的人,看了還誤以為那就是我。一開始的確很震驚竟然會發生這樣的事,可後來想想既然無緣認識也沒有尊重為基礎,那就掰掰。)

我當其實很詫異,因為在台灣從來沒發生過這種事,而且看過了,就明白那既然說的不是真實的我,我也不必難過

還有,我也總提醒自己:不要還沒真正認識一個人,就聽別人的話去評斷她/他!!


👉🏻 我對在德國生活的規劃,是否能透過這學程能讓我達到下一階段的目標?

在就讀期間,我也花了一些時間在思考這個問題。

首先先說說,學術夢掛了後,我下一階段的目標是:留在德國,繼續旅行,繼續寫文章、小說和部落格。當然如果有機會的話也想要拍個YT,因為真心喜歡紀錄。但也因此感覺胸無大志,因為大家都是往職場衝啊。

然而就目前看來,我還算是在繼續朝著這目標努力,但過去唸這個學程的時間,於我而言從學術變成只是提供我待在歐洲簽証,讓我更深入的體驗歐洲生活的狀態。因此,目前的我還是想趕快找到工作,或達到以文維生的狀態。

回過頭,一方面再次深刻檢討自己的自不量力,一方面回過頭發現自己還在理想與現實中掙扎,而且,畢竟我選了一個偏學術的學程,而且還英文的,還是文組,找工作的範圍窄了不少。

此外還有個小原因是,我跟當時男友現在老公一起讀書,所以一直以來我都不太想要跟他分太開然後通車很麻煩(這點也被評點過,也是絕了..)因此雖然後來發現學術這塊真的做得很不順(就是那關於分析大蕭條的模型的遠大夢想)但我也想透過其他管道如投資、投稿、創作、接案等方式來維持生活,或許未來他畢業後我們會一起移居西德到時會有比較多英文職缺,但就算真的成功進入職場後,我還是不太想要一直待在職場。

就這題而言,到這時候,我會說其實我會說我選的學程,是完成人生夢想清單中的一條,然後現在又某種程度是提供我在德國居住、更深入了解當地文化的機會。


4. 小總結

回顧整個學程,雖然是個學渣中的學渣,但我還是很開心能完成人生清單上的一個夢想:拿到碩士學位。

不過話說回來,德國教育自由寬鬆嗎?坦白說對我而言一點也不(但也可能是因為我自身條件的限制所以才會這麼累)不過在德國唸書,讓我深切感受並執行一些老生常談,諸如「選擇自已要的並把它做好」、「不要否定自己的努力(就算努力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可是一定要跟自己說:跟自己比)」、「我的人生只會是我自己的」等。在這過程中,雖然有冷眼,但更多的是溫暖,而在小小的生活中,其實也發生了很多精彩美好的事,更遇見了許多善良的人。

當我想著自己完成跟自己的約定,然後不段感謝生命帶給我的一切(無論好壞,我都感謝,感謝的力量真的很強大,不僅讓被傷害的自己放鬆了,也讓自己專注更好,然後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吧)這時後就不禁會想:原來我始終都是自由的。

(以上,廢話好多啊!感謝看到這裡的妳/你 [深深一鞠躬])

最後附上一張家附近的公園秋色。 超級喜歡在公園找片草地or找張椅子窩在那看書,整個很愜意。夏天跟朋友野餐也超棒超懷念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