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
野人

學中世紀哲學,暫時還沒死的怪咖野人。正在學習如何假裝人類。 ⋯⋯ 喔幹,學不會。

讀書札記|現代藝術

國小生水準的讀後感。威爾·貢培茲的《現代藝術150年》和丹納的《藝術哲學》。

《現代藝術150年》及《藝術哲學》的主要內容:
請自行複製書名並黏貼到搜索框內,找到博客來之類的書商或者豆瓣書評,讀。
靈魂發問:
讀後感為甚麼默認要寫/複製書的內容簡介?網路上的簡介不應該是大多數要比讀後感作者寫得更專業咩?總之絕對不是因為我懶得寫。

現代藝術

自達達主義以後,藝術(或反藝術)的表達,趨向於純粹理念,且局限於理念訊息的表達,以至於完全捨棄了作品本身美學訊息的表達。這會導致讀者閱讀到的訊息,是自己已經具備的,只不過在一個新架構下被重新詮釋了。此時的讀者的確在參與創作,但這種創作對閱讀本身毫無藝術意義可言。實質上相當於把自己的話語翻譯成另一種語言的話語,這種話語使讀者原本的話變得看起來像是具有了現代藝術的氣息,但核心始終沒變,只是被嵌套在一個陌生的形式裡,最後作者本人其實什麼都沒表達,只提供了一個形式,轉身走了。

把自己的訊息放進去的讀者,自大地稱其為藝術,正是因為讀者把訊息放進去的同時,模糊了這則訊息究竟是自己的還是作者的了,讀者以為跟作者產生了共鳴,事實上這只是作者留給讀者的陷阱。就好像一個街頭騙徒手裡握著十張紙條,讓你從1到10裡面選一個自然數,你選了哪一個,他都有跟你一樣的。那麼,是這個藝術家同時表達了十種開放性的想法嗎?並不,他一種都沒表達,只是劃定了一個範圍等你選,然後等四下無人的時候跟你講,你選的跟他一樣而已。

包括現在的NFT,很多藝術品早已淪為洗錢工具,這些所謂「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其價值並不在於「藝術」,而在於「獨一無二」。比如早期哪位小朋友的直覺作品或者炒翻的那隻猴子。也正是因為其獨一無二的特性使其成為短期投資的上佳選擇,反過來又成為洗錢的上佳選擇。如此循環,順便炒作。

在網路尚不發達的年代,人們需要找那些有特點、難以被複製的藝術品,用拍賣會等形式炒作出一種趨向、風格、或某個「藝術家」;網路年代則不必要,因為幫助炒作的受眾群變多了,炒作者就不必要強制灌輸一些適用於群體記憶的印象了,藝術品的獨特性,除了某一種風格的第一件作品外,也同樣不再那麼必要。炒的是概念價值:其重要性已經遠遠超過了藝術價值甚至理念價值。
然而,在這些炒作品中,最沒有必要的屬性,就是美感

個人對藝術作品的鑑賞能力實際上是一個跟難培養的東西。倒不是說鑑賞力或美學有個固定的衡量尺度,而是指個人對藝術作品的符號表達的認知能力和判斷力。這也是現代藝術的一個困境:不需要鑑賞力、同時被稱為「藝術」的東西,受眾群更廣泛;反倒一些有深度的作品,更容易在被理解之前,就先被炒作洪流淹沒。

十幾年前吧,有個「藝術家」,把他自己棒的塞封在罐頭裡售賣。其實他要表達的涵義可能與早期的馬塞爾杜象類似,在諷刺現代藝術。但諷刺的同時,他自己又在為其推波助瀾。最後呢,一定會有更多人把這種作品理解為同樣形式的現代藝術,而非反現代藝術。一味地刪除覆蓋在噁心內涵上的高等形式,無疑是在從藝術的普遍核心中,刪除掉藝術本身。

封面圖片是杜象的《泉》(1917)的1964年複製品。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