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鶴焚琴
煮鶴焚琴

人群觀察員 采風在田野  沙門 醫士 學者 律師 

【社會理論】以現實性為前提


(太初庚子八月十五;藏歷鐵鼠八月十四;希吉來歷一四四二二月十三)

中秋前夕,幾位同學閒坐閒談。一人忽問起,所謂長期主義思維的問題。

我先辨析道,目標何在,應先辨清楚所處之地,蓋不了解起始點,便無從談論到達點。

對方反駁道,應放飛自我、勇敢想象,直接提出到達點,再反過來考慮起始點。

我隨之答道,這二者並無矛盾或衝突。重要的問題並非邏輯上的先後順序,而是一矢量。如何從起始點至到達點?人力範圍必有窮盡,先考慮起始點,才能在可能的範圍內談論到達點問題。若先考慮到達點,則往往會發現其所依賴的基礎條件並不能夠具備,便極易落入空談。後一路徑確實並非完全不可行,但其思路,是以放棄現實性、進而放棄主體性為代價,進行一純理論的想象,用處著實有限。不過作為模型之推演,確也常用。

對方固執道,你們太古板。於是不再介入談話了。

雖然力所不逮,無法說服對方;但這一問題值得繼續推演。何謂現實性?現實性必然意味著主體性嗎?放棄現實性是否可行?

所謂現實性,以現實為基礎。承認現實,是河洛周易和模仿說等一切學問的前提。即便是那些號稱自己能夠超越時代而永遠穩定者,也受限於現實的基礎條件,而非真的能夠永續不變。承認現實之現實性,也就是承認「苦」、承認「道」、承認「周易」、承認萬物之「空性」。換言之,承認物質第一性、支持物質主義(或曰唯物主義)。這也是科學思維的起點,「先診斷、再治療。」

而神學,之所以和科學思維能有一調和,也正在於,神作為超越性存在,已經讓人意識到自我的渺小了。受到自我渺小之限定,人更容易承認現實。亞伯拉罕科學工作者,往往將自己的工作界定為發現神所創造之世界的規律,發現神的旨意,乃屬識別,而非發明或者創造。反過來說,無神學思維,無地上三尺神明,人容易妄自尊大,以為僅憑人力便能夠無視現實,則不利於科學思維在群體中的行進。此時,情感四溢、隨意推演,便會打破同樣應當在人心靈中如實存在的現實性。

主體性,如果界定其基礎為現實存在的主體,則放棄現實性(在現實世界中如實存在的)也就必然放棄了主體性(應當在心靈中如實存在的);如果界定其基礎為未社會化的、未受規訓的主體(在心靈中如實存在的),換言之,能思的心靈,則放棄現實性反而解放了自我、獲得了更大的主體性(在心靈中如實存在的,擴散至現實世界中),我更願意稱之為「主觀性」。

承認現實性、固守主體性,是客觀主義,引發了光榮革命和美利堅獨立。放棄現實性、追隨主觀性,是主觀主義,引發了法國大革命和十月革命。也就是說,放棄現實性所造成的結果是,當現實與心理預期差距過大時,人往往會不計代價地選擇一猛烈而激進的路徑,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其所造成的無窮後患,並不在其人的考量範圍之內。

革命路線看似可以接受,但其所造成的人間慘劇,實不可勝數……我寧願選擇客觀主義的溫和道路,也不願意讓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成為社會變革的代價,即便是他們自己秉持著主觀主義之理念。另外,就社會理論而言,也要以社會之現實存在為前提,而不能進入純粹空想之境地。

綜上,是否承認現實性是界定客觀主義與主觀主義之標準,前者內蘊著主體性,後者內蘊著主觀性,社會理論必須以現實性為前提。

(庚子乙酉丁丑。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