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理中国VeritasChina
唯理中国VeritasChina

唯理中国(Veritas China)是由有志于学术和教育事业的海内外学生组成的非营利学术联盟,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博雅教育的目包括通过严苛的交叉学科学术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追求善好的人格。

唯理通讯 | 新冠疫情通讯系列之二:「疾病」与「卫生」

理中国是致力于在中国推广博雅教育的学生群体,关于我们的详细信息请见(veritaschina.org)或微信公众号:VeritasChina

 唯理通讯是唯理中国的通讯项目,通过推荐精选自互联网的深度文本,我们希望这些内容传播富有思考的声音,并促进订阅者对社会议题的关注。我们相信,在互联网的信息洪流中仍有独立思考的可能。如果你希望看到更多这样的内容,请订阅我们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大流行中,我们可能常会感到,有什么东西「病了」——无论是个人肌体的异常,一套系统的溃败,还是整个人类群体在面对已存在上亿年的微小(准)生物时的不堪一击。

「医疗」、「卫生」、「疾病」、「瘟疫」……这些本属于健康和卫生领域的概念,随着疫情的暴发,也以不一样的含义进入公众的视野。

当我们跨越时间与个体经验的局限,可以从哪些不一样的角度思考这次疫情?

从对人与动物关系的流行病学和伦理学探讨,到对中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反思,再到对「疾病」与「卫生」背后权力与话语的重新审视,我们希望这期通讯能给你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思考维度。

此为唯理通讯新冠疫情系列的第二期,请大家持续关注。

本期编辑:孙冠华、陈雅洁、廖泽威

唐文心、苏恺晴、周王宸对本期通讯亦有贡献


人类与瘟疫

图释两千年传染病史:若瘟疫无法被根除,我们该如何与之相处?

来源:澎湃美数课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8分钟

这篇文章通过图表生动梳理了传染病与人类共存的历史,重点讲述了十九世纪以来科学发展如何影响人类与传染病的共存关系。尽管人类在不断地探索应对传染病的知识和方法,但天花依旧是人类迄今为止唯一克服的传染病。随着近年来科学进一步的发展,我们也逐渐认识到了细菌与病毒和它们所造成的传染病对于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

回顾历史,有助于我们反思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也更好地认识我们如何进入如今的全球公共卫生困境——「毕竟,」正如文章的结尾处所说,「病原体的生存逻辑并非以人类为中心,而我们对这些存活了上亿年的微小生物,仍存在巨大的认知空白。」


这些野生动物的病毒怎么就到了人类社会?

作者:石正丽  来源:一席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8分钟

通过13年对SARS病毒的追踪,科学家们终于确定了它来自于蝙蝠。然而蝙蝠身上的病毒是如何传播到人类身上的呢?在2018年的一席讲坛上,中科院研究员石正丽通过讲述追踪病毒的经历,向大家阐述了病毒溯源与病毒监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进一步让大家思考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石正丽及她背后的武汉病毒研究所也一度扮演了重要角色。


「野味肺炎」:动物,病毒与人类中心主义

作者:晓宇 叶葳  来源:澎湃思想市场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8分钟

在疫情中,动物以不同的方式和形象进入到我们对于疾病与灾难的感知。从长久以来部分地区的野味饮食文化,到疫情暴发后因担心宠物传播病毒的风险而被遗弃的猫狗,动物时而是传播病毒的主动威胁,时而又是被动的消费品、是可以被随意弃置的生命。

作为一种人畜共通传染病(Zoonosi),新冠肺炎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与动物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边界:我们与其它生物的关系究竟如何?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病毒存在「主观能动性(agency)」的可能性?这篇短文是几位青年学者组建的疫中读书会后的共同书写,在其中,我们重新想象一个非人类为中心的伦理体系。


「疾病」与「卫生」

作为隐喻的疾病

作者: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 来源:社會學會社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10分钟

本文节选自美国批评家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经典社会批判作品《疾病的隐喻》,在其中,她指出了「疾病」这一隐喻在不同时代的运用和影响。在十九世纪,疾病意象被用来表达对社会秩序的焦虑,癌症常用于形容一种与生相对应的生态。而在政治哲学的主流传统中,把国家失序类比为疾病,是为了以此来敦促统治者追求更为理性的政策。到了现代运动,疾病用来指代政权的腐败,具有致命性的疾病成为了需要被惩罚的东西、邪恶的标志,从而正当化革命的暴力。桑塔格认为,将某种现象粗糙地描绘为癌症,会忽视了谈论「治疗」手段中的军事色彩。


爱国、卫生与运动

作者:维舟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8分钟

现代汉语中的「卫生」是舶来词,而中国的现代化则让这个词有了集体民族主义的内涵。在20世纪初以前,政府几乎不承担公共卫生的职能,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皆为个人的事务,延续了古代「卫生」中修身养性的词义。然而在各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逐渐成为现代化和文明的标志,因此中国所谓「贫弱愚私」的四大病遍遭各国诟病,国民的个人卫生也由此开始变得与国家、民族的卫生形象息息相关,「卫生」便有了爱国的内涵。


Epidemic Control in China: A Conversation with Liu Shao-hua

来源:Made in China Journal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12分钟

在这篇Zeng Jinyan对人类学家刘绍华的采访中,刘绍华从社会政治历史的角度,指出中国公共疾病预防系统的「后帝国性」(post-imperial),这种特性部分体现在中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先后受到苏联和美国的政治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影响。她们围绕着中国的治理文化、流行病历史、病毒命名的影响,尝试在疫情的混乱中勾画出此次疫情暴发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疫情下的中国公共卫生体系

来源:刘爱国  来源:钛禾产业观察  图源:原文  阅读时间:10分钟

2003年非典暴发付出的惨痛代价,使中国在2013年在面对H7N9的表现堪称全球典范,但2020年的我们却再次跌倒。文章梳理了21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几次重要的时间节点,指出了近年来「医疗」与「卫生」的分离可能是这次使疾控体系陷入被动的原因。这种分离不仅表现在医疗机构与卫生机构的行政设置与经费分配上,也存在于民众的意识之内,这让我们的公共卫生体系不堪一击。


阅读更多

The Great Plagues: Epidemics in History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Present Day

英国Gresham College在2012-2013发布的传染病史系列讲座,分六期介绍了从中世纪的以来出现过的六种传染病:腺鼠疫、梅毒、结核、霍乱、斑疹伤寒、艾滋病。在官网上可同时浏览视频和讲稿。主讲人为已退休的前剑桥教授Sir Richard Evans。

 世界卫生组织的2019全球突发卫生事件防范工作年度报告:「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全球防范工作监测委员会」所发布的2019年度报告,是迄今为止的第一期也是唯一一期。这个委员会的目的是「敦促采取政治行动,防范和减轻全球突发卫生事件带来的影响」,在报告中,它写道:「长期以来,在大流行病方面,我们任由恐慌和忽视循环往复:当存在严重威胁时,我们加大努力,当威胁减弱时,我们很快将其抛诸脑后。早就该采取行动了。」点此可阅读英文版

澎湃思想市场「疫论」系列文章合集

《澎湃新闻·思想市场》栏目在新冠疫情期间特别推出了「疫论」系列,希望从「更深更广的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向度」探讨疫情带来的「超越医学和公共卫生的范畴」的问题。分为「隐喻」、「历史」、「劳动」、「社会」等多个子栏目。本期通讯推荐的「『野味肺炎』:动物,病毒与人类中心主义」一文即选自这个系列。

 An Anthropological Reading List of Coronavirus

澎湃「疫论」栏目部分文章供稿人推荐的读书会阅读书单,其中的主题包括「The Anthropology of Epidemics」「Biopolitics and the Politics of Life」「Animal and Anthropocene」等等。在留言区可以找到阅读材料PDF打包下载的百度云链接。

 公众号「社會學會社」专题策划系列:疾病、医疗与社会

公众号「社會學會社」在2018年推荐的医疗社会学领域的系列经典作品的节选,由人大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韩坤策划。其中包括《面对疾病》(梁其姿)、《再造病人》(杨念群)、《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凯博文)等多本清史研究、医学人类学、社会史研究等领域专著的节选。本期通讯推荐的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作品「作为隐喻的疾病」即选自这个系列。

 对于这次通讯的想法/建议请发送至newsletter@veritaschina.org,谢谢!

Copyright © 2015-2020 Veritas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