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雨
德雨

香港人/ 用詩/ 用文學/ 用心/

《愛的辯證》(一題二式)--洛夫

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莊子 盜跖篇

式一:我在水中等你

水深及膝

淹腹

一寸寸漫至喉嚨

浮在河面上的兩隻眼睛

仍炯炯然

望向一條青石小徑

兩耳傾聽裙帶撫過薊草的窸窣


日日

月月

千百次升降於我脹大的體內

石柱上蒼苔歷歷

臂上長滿了牡蠣

髮,在激流中盤纏如一窩水蛇


緊抱橋墩

我在千噚之下等你

水來我在水中等你

火來

我在灰燼中等你


《愛的辯證》一詩,洛夫的創作理念來自莊子《盜跖篇》的一個寓言,實質與盜跖篇中的哲學思想無關,只是借其故事情節進行創意的延伸,再進一步思考愛情的真諦。賦予古老的故事一個新生的面貌,重新思考。

這個寓言故事簡單直接,講述尾生與女子相約於橋下,女子沒有赴約,河水卻來勢洶洶,最後尾生抱橋淹死。就是一個如此直白的故事,在詩人手中卻能煥然一新,成為對愛情的思辯,探索更深一層的意義,可謂點石成金。

《愛的辯證》有兩式,分別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意境。式一:我在水中等你。這一式是已經事先說明了尾生的結局為殉情。女子沒有赴約,尾生亦亡於水中,但他的魂魄依然在水中等待女生的到來。

在詩的開頭三句“水深及膝/淹腹/一寸寸漫至喉嚨”賦予讀者一個畫面:河水水面持續地上漲,一直上升至喉嚨。反映情境非常緊張,因為水面不只是上升,而是已經到達了會危及性命的地步。同時表現出一種時間已經所剩無幾的緊湊感。

接著的四句“浮在河面上的兩隻眼睛/仍炯炯然/望向一條青石小徑/兩耳傾聽裙帶撫過薊草的窸窣”表現出尾生這時候的心情。從浮在河面的眼睛這句,讀者已能知道水勢已把尾生淹沒到只剩下眼睛。但他這刻的心情仍然非常盼望女生的來臨,仍是炯炯然地望向女生來時會經過的青石小徑,和期望聽到女生的裙撫過薊草時聲音。其實洛夫並沒有寫他是期望聽到,在我看來,尾生因為過於渴望,因此像幻聽那樣聽見女生奔來的聲音。

第二段的五句“日日/月月/千百次升降於我脹大的體內/石柱上蒼苔歷歷/臂上長滿了牡蠣”反映了尾生思緒中時間的流逝。我們也會經歷過,某些時候總會覺得時間過得異常地慢,其實時間並沒有真的變慢了,只是因為在經歷一件很痛苦或渴望的事情,讓我們心理上格外地感受到時間的流逝,因此變慢了。洛夫用了超現實的手法,把日日月月的交替直接存放在體內,而因日月的升降交換使身體脹大。使知覺上,他像是等待了一段很長的日子。接著的兩句就是表現出日久地抱著橋柱,手臂也像是成為橘柱的一部分,因而長滿牡蠣。“髮,在激流中盤纏如一窩水蛇”增加了詩的魔幻感,和恐怖的意象,更進一步暗示尾生已經死亡和成了一具浮屍。

最後一段“緊抱橋墩/我在千噚之下等你/水來我在水中等你/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便反映了尾生的執著。到了最後,尾生選擇等待,「千噚」指很深的水底下。即使他已經淹死了,其靈魂還是抱持執著等候女生。這是一種對於「約定」的執著,更是對愛情的信念。他不但沒有抱怨,更把自身的理念昇華,為了愛情願意獻上生命,即使死亡,還斷言死後的自己仍在等待愛情的到來。最後兩句,更是把整首詩推上高潮,可以當作是把靈魂的具體化。因為我們很難形容一個人的靈魂是什麼樣子的,什麼面貌的。因此當靈魂在水中的等待到底是怎樣子的?是具屍體?或是不知道該怎樣描繪的靈魂?洛夫給了我們答案:灰燼。若火把我們燃盡,便只剩下灰燼,而這些灰燼便像是僅存的靈魂依歸。尾生就是在灰燼中,等待女子來臨,可見相當的情深。

我很喜歡式一中,尾生對愛情所抱持的信念,願意為了愛而貢獻生命,確實是令人感動。我想現實中大多數人也未必會做到這樣。我當然不是完全推崇「為愛而犧牲」,只是我認為我們都應該欣賞和尊重他們的勇氣,而不應因自身的懦弱而嘲笑他人的勇敢。洛夫最妙之處在於,這首詩有其式二,是與式一幾乎不同的心態。是在愛的辯證中,求出的另一種解答。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