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醒
角醒

<角醒>是由大角咀街坊自發成立的社區報,由2020年起,每2個月發行一次。在大時代洪流下,我們選擇從小處出發,在角落處點一盞燈。 如果你有興趣加入製作團體,請填妥以下資料,我們將於稍後聯絡你: https://forms.gle/Cp78YdYSs71bn4zu6 如果你是大角咀商戶,歡迎加入成為派發點: https://forms.gle/ZWCmSUYqwhEYiPR19

大角咀的貓街坊

(编辑过)
《角醒》為了促進社區的鄰里關係,今期訪問了兩位在本區工作多年的街坊,了解一下他們在大角咀的日常生活。

來到第一位街坊工作的店舖,見到她氣定神閒到坐在店前,便知道是店中的「大家姐」。

姓名:叮噹
性別:女
年齡:女孩子的秘密
專長:鼠見鼠怕

叮噹:「基本上半條樂群街都係我睇,老闆話自從幾年前聘請我做店長後,啲老鼠就自動消失。老闆話可能我夠霸氣,啲老鼠聞到我啲味已經走夾唔抖,所以老闆都特別恩准我不用工作,留喺店內坐鎮就可以。」

據老闆所講,他試過把叮噹用過的紙皮盆送給附近店舖,結果當然是成功驅走該店老鼠。「未見其貓,先聞其味」已能成功嚇怕老鼠,難怪老闆和附近街坊都說叮噹性格特別「招積」。雖然叮噹是鼠見鼠怕,但她卻是人見人愛,街坊經過都會跟她打招呼,有些還會停下來和叮噹玩樂,作為貓店長的叮噹還會藉著這個機會為老闆做生意。記者和老闆閒談期間,叮噹又成功為老闆做成一宗生意。

叮噹:「天時暑熱,街坊嚟到交流,咪帶佢去涼茶貨架睇下有冇野啱,我唔hard sell 架,最緊要大家開心!」

叮噹去年因家門誤關而在街上徘徊多時,引起區內一眾街坊的擔心和討論,可見這位貓店長已滲透了街坊的日常生活中。

在叮噹工作的地方轉角,看見另一店舖的店員正在吃晚餐,似乎她在為晚上的工作做準備。

街坊路過都會跟叮噹打招呼


叮噹戲言她稱霸半條樂群街


姓名:烏咀
性別:女
年齡:女孩子的秘密
專長:26 女騎手

烏咀:「26 即係兩個轆,即係電單車呀!」

烏咀身型輕巧,以為她是一名弱不禁風的女子,原來她竟是一名電單車發燒友,在訪問開始的十分鐘,烏咀的身軀從未離開過電單車,便知道她對電單車的迷戀程度。

「呢架個尾箱夠平又夠高,裝到野之餘,又可以俾我觀察四周;呢架seat位軟硬適中,最啱吞卜時瞓覺…...」烏咀娓娓道來為記者逐一介紹眼前的電單車。

當問及烏咀的職責時,她先巡視了管轄範圍內的電單車,然後在不遠處就坐下來,原來是電單車骨位的守衛。

傍晚時份,有不少街坊回家都會經過烏咀的工作地點,親切友善的烏咀對著熟悉的街坊不禁翻肚逗樂,彷彿是慰勞著一群辛勤的學生哥和打工仔,而街坊間亦藉著取逗烏咀而互相交流。

烏咀:「哈哈,你啱啱都同兩位街坊傾左陣貓經,促進社區關係都係我工作範疇嚟㗎!」

剛柔並重的烏咀兼負社區親善大使的工作,連繫了老中青三代的街坊,為他們製造了互相問候和溝通的機會。


一名「泊車仔貓」看守著電單車


26愛好者在電單車上觀察四周

在訪問完畢後,烏咀凝視著一座舊式大廈的後巷,似乎尋找著在附近流浪的同伴……



「街角浪浪」是一間主要以服務大角咀區流浪貓的機構,根據負責人阿華所講,大角咀的流浪貓主要分佈在區內的公園和舊式大廈的天井和後巷。現時區內約有十多隻流浪貓。因為貓隻的流動性,而且有些流浪貓還未絕育,因此未能提供準確數字。區內浪浪面對的困難除了是風吹雨打、被狗追、被車撞外,還有因舊區重建而流離失所。暫居在貓舍的迷弟就是其中一名被迫遷的前大角咀街坊。


姓名:迷弟
性別:男

迷弟:「我有三兄弟姊妹,本來在海興大廈樓下嘅車軚舖工作,隨著社區發展,舖頭執笠,我哋一家人都各散東西了…..」

在店舖結業後,他們一家便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迷弟的兄弟因交通意外身亡而被最先發現。後來,餵貓姨姨在當時還未清拆的海興大廈樓梯間發現了戴著同款頸帶的家姐,家姐當時身懷六甲,姨姨尋求「街角浪浪」的幫助,家姐成功在貓舍安胎並誕下貓寶寶。而迷弟最終也因為戴著同款頸帶而在樂群街公園被尋回並送到貓舍。

阿華補充,家姐和貓寶寶比較幸運,已覓到新家園,然而迷弟至今仍在貓舍等待有緣人的出現。

迷弟:「可能我年紀大,顏色又唔夠討好……」帶點無奈的迷弟說罷倒頭便睡了。

街坊遇見流浪貓,阿華建議可靜靜觀看但請勿騷擾,以免他們因驚慌而逃走。假若見到受傷的流浪動物,可以先確保他們停留在安全位置,防止他們走失後情況惡化,然後再通知義工,更理想的是能夠提供暫託服務,以便流浪貓在治療後能得到照顧和減輕貓舍的負擔。阿華坦言貓舍資源十分緊拙,他們收到求助後,會因應貓隻的情況而決定接收與否,貓舍會優先處理以生病和受傷的貓為優先。其他個案即使未能提供協助,阿華都會嘗試為求助者介紹相熟的貓義工或其他較大型的機構。

一個共融的社會,所有生物本應擁有平等的權利。然而現實中,不論是動物間、人類間還是兩者間,往往都出現著不同程度的不公。社會上不時會有傷害動物的新聞,「可以不愛,但請不要傷害」。動物與我們生活在同一大自然,他們亦有自身的價值和權利,應該受到平等的對待。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希望我們的關心和關注能消除社會上對弱勢社群造成的偏見和不公平。

迷弟



迷弟對身邊事物表現得十分好奇


迷弟主動親近記者,難道是聞到熟悉的大角咀氣味?

記者:阿圖

相片:Michael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