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冷
吐冷

涉媒体从业未遂人员 | Divorcing Patriarchy

与上野千鹤子同题作答

想一想,说不定有机会与上野千鹤子老师同题作答。

听了很多遍的理论题是:文品即人品? 艺术作品可以与艺术家本人的行为脱钩吗?

真正遇上的实践题则是:

已知:

1)出版了大量女性主义优秀作品、称得上靠此起家的出版社 “一頁 folio”,男性创始人范新性侵下属未遂,平息舆论亦未遂,于是在豆瓣发帖道歉,试图了事。 道歉中说 “这些事发生在一页创立之前”,并称 “将在此后退出品牌运营相关所有事务”。 尚未听到该事件进入法律或刑事程序。

2)团队里领头的一位编辑事发后为老板掩盖罪行,这位编辑不光编了《始于极限》等书,也是一位是有女性伴侣的女性,此前在社交网络小有名气。 除了这位编辑个人没能知行合一引发的失望,更需要注意的是其中可能暴露出该出版社系统性的问题。

3)一页 folio 已经出版、将要出版很多女性主义相关书目(例如 2023 新书预告); 合理推测还拥有大量未披露的版权、版号资源; 尤其考虑到出版审查的严苛和疫情后图书市场的萎靡,该出版社在女性主义图书市场的体量是相当可观的。

4)单是这起性侵未遂及其之后的讨论(和大范围沉默)就可以看出,哪怕在相对开放、进步的出版行业,MeToo 的影响都很有限,女性主义在中国现实土壤上的影响力远没有互联网声量表现出来的那么强大,我们还任重道远。

请作答:这书还买不买? (点击参与投票)

看到有人已经在努力联系 Patti Smith、铃木凉美、上野千鹤子这些译作的版权方告知该事件了(我看到的网友只是从过往出版书籍附上的版权方联系方式入手,其实较为艰难; 有联系方式的朋友应该考虑伸出援手或主动出击)。 这个问题实在很值得我们每个人都想一想,说不定有机会与上野老师同题作答。

当然,“买不买” 只是问题的一面,是一个简化了的、交给读者的选择。 如果女性主义思潮在过去几年教会了我们什么,其中关键的一课必然是:要看到系统性的问题,而不是掩盖更大的扭曲、缺位,将是非曲直化约为新自由主义式的个人选择。

因此,我们还需要作答:

为什么性侵未遂的受害者依然要依靠网络发声?

为什么权力机关无所作为、为什么权力机关不被信任?

为什么一个道歉就可以 “了事”? 为什么出版界的很多从业者对此不出一言?

版权协议等更多合同是否应该加入性侵、性骚扰的条款,来防止因为版权锁定在不值得信任的人与机构手里而让读者陷入两难选择的情况?

如果出版审查格局不同,我们对上述问题的回答是否会发生变化?

......

最后,私心是很希望看到上野千鹤子老师的回答,今年有许多国内媒体都采访过上野,值得一问。 这是一个关于作为女权主义者、在复杂的现实中如何努力知行合一的问题,上野千鹤子之前已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身体力行,令人震动(例如《15 小时的新娘》); 而今天这个问题无疑与中国读者们更紧密共振。

欢迎移步微信公众号 | 吐冷 Column 参与并查看投票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