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nBlackr
LemnBlackr

氣泡水成癮,挑食,易流汗的穴居生物。

【閱讀心得】〔情緒賽局〕左腦右腦一起上

情緒化或許並不適那麼負面?

憤怒之力

憤怒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沒有任何好處,但是在面對衝突、談判時卻異常有利,科學家與社會學家研究過,在談判中如果能夠將情緒應用得當,那麼通常會得到比較好的協商結果,當然前提是不能讓憤怒的情緒失控,進而錯過雙方都能夠獲得利益的局面。

聽起來很違反直覺對吧? 憤怒明明就會讓我們失去理智、看不清眼前的局面、驟下結論,怎麼反過來能夠提升我們獲利的機會呢?

這是因為人類的大腦在處於情緒憤怒的情緒時往往會變得更有邏輯、思考更加迅速,另一方面,適當地展示自己的情緒也有助於讓對方了解自己或是對方的底線(像是爸爸對小孩說數到三再不把玩具收好就要生氣一樣),也有科學家的研究指出,人類在表現憤怒的天分比起表現快樂要來得高很多,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大家都渴望快樂而不是憤怒,畢竟憤怒實在是太唾手可得了,無論如何,適當的表達憤怒對於促進溝通有非常大的幫助,當然過程並不總是令人愉快。

憤怒通常會伴隨著承諾,不管這個承諾是『數到三再不收玩具就要生氣的爸爸』,或是『不還錢就準備揍人的高利貸』,我們藉由表露情緒讓對方相信自己真的會做出某些事情,進而在談判桌上取得優勢,這也是為什麼激烈的溝通往往伴隨劍拔弩張的情緒!



情緒機制

生理痛會隨著時間而消散,但是心理上的不愉快卻讓人揮之不去,情緒不只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機制,也會影響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人類在很多地方都使用情緒來分門別類世間的萬物,像是最常見的電影類型,懸疑片、驚悚片、喜劇片,都是使用情緒來定義影片的調性,可以說情緒是一種能夠跨越語言的溝通方式,好比我們聽到一首無法理解歌詞的歌曲,卻常常能夠分辨它是首快樂的小調抑或是悲傷的情歌。

因此,在社會上我們會把那些無法察覺其他人情緒的人視作怪人(亞斯伯格症),也因此導致這些人很難繁衍後代,所以能夠傳承下去的基因自然就越少。

那麼善於觀察情他人情緒的大多數人又有什麼樣的特徵呢?

書中列舉了些例子,像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就是一種很常被拿來解釋各種事件的心理學術語,其他還有像是人類會傾向討好權威或者有握有權力的人,例如員工會不自主地希望老闆看見自己、小孩在各種方面都希望能親近父母,這種心理機制背後的成因也有相當的演化因素,畢竟在遠古時代,跟著力量最強的人才有比較高存活機會, 而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什麼女性比起男性會更在意對方的社經條件,因為另一伴如果擁有不錯的經濟條件,那麼與之成為伴侶自然可以改善自身以及後代的生活條件,這並不是說哪種性別比較勢利眼,而是每一種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有我們看不見的機制在運作,而且從人類誕生至今已經累積了幾百萬年。

情緒的演化又跟生存機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像是子女孝順父母就是其一,按照『生物應該竭盡所能傳承自己的基因』這個邏輯,其實子女應該把生存的精力都投注在養育後代身上,而不是反過來照顧已經漸漸失去繁殖能力的父母,但是人類社會卻幾乎不會看到這種,鼓吹子女遺棄父母的文化,那是因為從社會的角度來說,一個不願意幫助自己父母的群體是不可能會產生互助、關愛以及任何有利整個群體延續下去的文化,若真的每個人都養成這種習慣,那麼他們也更不可能好好照顧自己的後代,畢竟要是連自己的父母都可以輕易切割,那怎麼肯定自己年老之後能夠得到妥善的照顧呢?



集體情緒

偏見是怎麼來的? 我們並不總是因為顯而易見的特質而產生偏見,有時候文化也能成為偏見的燃料,像是日本人都很有禮貌、韓國人很團結這種幾乎無法驗證也無法量化的文化迷因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深植人心。

另一種集體情緒多體現在男性身上;比起女性,男人更容易被各種運動比賽給吸引,那是因為遠古的狩獵行動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協作與情緒處理能力,雖然現代人已經不需要拿著棍棒追捕獵物,但是潛藏在基因裡的方程式卻無時無刻去動著男性的本能,讓他們熱衷於參與各種團體賽事!

有了團體,那麼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另一股情緒:排他性,能夠凝聚一個團體的最佳配方就是『共同的敵人』,不知各位有沒有這種經驗,跟同事聚在一起討論惹人厭的上司似乎會讓彼此的關係更加緊密,這是因為團體本身就會塑造出一種排他性的情緒,而能夠讓這種情緒更加高亢的燃料自然就是共同的敵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會對於那些跟自己有同樣好惡的人抱有好感,俗話說,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當我們一同對抗某個人或某件事時,團體的歸屬感能讓成員擁有更好的凝聚力,而在古代,這種凝聚力往往是決定團體能否成功存活下去的關鍵!

這也是為什麼,比起一個外國人,我們更容易與本國人產生信任感,去除語言因素,生活中無處不在的儀式也造就了我們如何判定此人是否值得信任的原因,像是在台灣,進入室內拖鞋應該是家家戶戶必備的規矩,但是在美國可能就不是如此,日常生活中暗藏著各式各樣的約定成俗,以至於讓我們很容易見樹不見林。

書中還列舉了很不同狀況、不同文化之間的群體如何在賽局框架下的互動,值得玩味的是一般社會大眾往往將情緒化視為一種負面、落後的行為,但是透過書中列舉的各種案例,反而讓人理解其實人類會有這些情緒反應是為了要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並且不斷透過群體演化而保留的行為模式,不論是理性或感性都有它存在的原因,而在這之中好與壞的界線並不是那麼絕對,身為還在不斷演化的我們,繼續讓這兩種情緒機制為我們做出更好的判斷,才會是最佳選擇。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