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宁做我
毋宁做我

I read about the good, the beautiful, the self and love. *The better part of my heart is open.

平静时刻

这周的线上讨论因为我的身体原因改成了群内文字交流。作为暖场,我开始在群里分享自己最近的 “平静时刻”。小说 Mrs. Dalloway 里,Septimus 面临的绝境之一就是 he feels nothing,任何经验之于他就像是隔着一层玻璃似的,真实感尽失。他的不安与绝望多半来自于这种非自愿的麻木。这给我的触动很大。或许,我们有时感到的惶惑不安也是 we feel nothing 的症结而已。


接着好些朋友自发分享了自己的平静时刻,让病中的我感到既 therapeutic,又 reparative。以下是节选:


1. 陈春城在《竹峰寺》中对 “心野了” 的描述;张枣关于 “枯坐” 的描述;

(我老家也有类似的说法。学生长假后上学,家人就会叮嘱,赶紧收心。小时候是按照注意力理解的,就是收束注意力,现在看,或许心收不回来也未见得一定是坏事。Mrs Dalloway 觉得自己像薄雾,向四周弥漫,又觉得自己和四处的人是联系在一起的,能够感受他们的感受。这里,散开的心仿佛成为某种共情(empathy) 的雏型。)


2. 读赛巴尔德的《奥斯特利茨》

(准备读《土星之环》,希望能获得相似的平静。或许,期待本身会带来平静,那些延迟被满足却不泯灭的期待。就像是我们对永远超越我们的理念(ideal)的期待,它的不可实现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3. 听鸟叫

(让我想起 On Being 一期节目,主持人采访了一个鸟类学家。主持人以为鸟类学家疫情期间困在家里无法在外考察会是一件憾事,没想到鸟类学家说他每天在后院的小天地里聆听和观察造访的鸟。这让他想起小时候祖母教他从声音和颜色辨识鸟的种类的日子,观鸟无意中成为连接他和回忆中的自己和祖母共度的时光的通道。这对他来说似乎比专业上的发现更宝贵,触及他的内心更深的感受。)


4. 收拾房间

(舍断离大师近藤麻理子的极简主义哲学就是建立在整理屋子之上的。扔掉不需要物品,让一切归位,就能给人带来 joy 和控制感。)


要摆脱或者至少抵抗 Septimus 式的不安与绝望,一个途径是对自己的感受有所觉察,甚至是主动让自己切实地感受一些东西。这样,我们也许就会获得久违的平静时刻。这在大家的分享里也得到了印证:大家似乎都是因为一些契机,对自己的感受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获得了平静。从这个意义上讲,分享彼此的平静时刻,就是分享彼此捕捉或者营造这些感受的途径。如果我们相信平静时刻是自我创造,而非偶遇,相信获得平静是一种可以修习的技艺,那么这种彼此分享就会变得格外有意义。


所以,你最近的平静时刻是什么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