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的人
追尋的人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 (阿摩司書5:14)

康乃爾大學政府所博班申請經歷(已錄取)

(编辑过)
敬請閱讀此文的大家,也花點時間認識被消失的「黃雪琴&王建兵」,黃雪琴在2021年赴英留學前一日突遭拘捕(為其送行的友人王建兵同日被捕),無意間在網上看到此一消息,特別心痛,因為我自己也即將出國,沒有辦法想像有人在懷抱留學夢並面對出國的各種壓力時,竟要同時擔心國家機器的突襲。我想按我所能的持續關注,也如此邀請大家。持續關注事件進展,請搜尋:「關注雪寶」、「黃雪琴」、「王建兵」

先前答應,如果上了博班,也要分享自己的經歷給往後申請者參考。如果有問題或可以補充的資訊歡迎留言,如果我看到,覺得值得再做回覆補充,也會在留言區進一步回覆 :)

以下我會分享一些赤裸裸數字和資訊,但比較詳盡的申請建議,要請大家多參考網路上整理地更完整的資料,比如臉書社團美國政府所博班。申請作戰中心、Brendyn Nyhan教授整理的很棒的資料 (包括博班生存指南和職涯建議) Academic Career Advice、MaCartan Humphreys教授的精簡短文Applying for a PhD,也可以直接在Google輸入關鍵字句例如US graduate school admissions committees 了解美國研究所招委運作方式 (注意,美國大學和研究所招委運作方式很不同 所以建議搜尋時標明grad school) 其實很多建議大同小異,我的建議是大概看幾個不同的人的說法就好,如果有兩個以上的人提到相同的注意事項,就代表「這很關鍵」!

***粗體資訊跑掉了,我放去留言區***

申請學校[都是申請政府所/政治所,主領域選政治哲學/政治思想]:
Columbia University(PhD沒上/MA到現在還沒出來->4/15更新:沒上)
我上Cornell很驚險,BC要求我3/31(美東時間)做出決定,我就拖到台灣時間4/1中午死線前,才忍痛放棄;Cornell是台灣時間4/4午夜前宣布從候補名單錄取我的,所以我有一段時間是沒有學校的。我不能建議大家採取這種近乎賭注的選擇,不過還是分享這個經歷。

其實我的選校沒有選的很好,申請的幾所學校真正跟我研究領域(在中國背景中研究政治抗爭思想)最匹配的只有Columbia/Cornell,Boston College是我本來就列為保底的。但我覺得前面兩所太夢幻,又再硬擠幾所可以擦邊的,結果很慘烈。美國博班很重視指導教授(群)的專業和申請者研究興趣的匹配程度,如果不能完美匹配就會很快被刷掉,這個大重點我在兩年的申請過程都沒有把握到(所以前面推薦閱讀的申請資訊,其實很多是我自己後來被Cornell候補到很焦慮時才讀的...),非常慚愧。

學經歷:
台大政治系政治理論組、輔修經濟系(BA)
翻譯所乍看之下和政治思想距離很遠,但我當時研究的主題和聖經詮釋學相關、也有接觸歷史批判法,而詮釋學與歷史批判法在當代政治思想領域都有學者在運用(我甚至感覺當前歷史批判法在我的領域算是顯學),這是我當初沒有料想到的,不過如果我讀大學期間就很清楚自己未來想攻讀政治思想的學術領域,並不會選擇繞這一圈。

研究所畢業後我一面在補習班教課、一面準備申請研究所的文件,我一開始低估難度(過度自信...)考完IELTS、GRE之後,只剩半年可以準備writing sample,寫得非常粗糙;第二年我重考IELTS後(有效期限已過),就全心重寫writing sample。哲學家闖天涯建議拉兩年的時間準備研究所,我覺得很有道理(這個網站也有很豐富的申請建議等,供大家挖寶)。

標準化考試:
先聲明,我的IELTS成績是師大翻譯所之恥......據我判斷,師大翻譯所很多人可以輕易考到8.5以上,我現在是不顧顏面坦白自己的成績,供學弟妹做評估了Q 話說回來,就我所知,常春藤學校的IELTS成績沒有設超過7.5的,而且我查了網路上解析研究所招委運作方式,說是外語能力測驗只是個門檻,過了就進下一輪篩選,教授不太會以此為據,做申請者之間的比較,所以我一考到門檻,就馬上去準備下一部份的申請文件了,但每個學校招委運作方式不同,我也敢保證我的策略一定是最好的。準備IELTS的部份,我沒有補習或買書,用的是網路上找到的免費資源,我覺得Preparation for IELTS的資源很豐富,推薦給大家。另外,沒有選擇考托福的一個主因是我討厭盯著螢幕考試,所以我兩次都選考紙本雅思。

GRE的部份我比IELTS用力準備!因為我同樣在查了網路上解析研究所招委運作方式後,發現V/Q雙達160可能是個門檻(不只一個來源這麼說,所以我很重視),我GRE總共考三次,Q只求維持160以上,雖然Q三次愈考愈低,不記得前兩次的成績了(因為我主修政治理論組,我評估教授不會特重Q...我不確定主修國關或比政是否該拚170);V的部份第一次155,第二次158,第三次161,每次考試大概隔一個月,就訓練自己要逐步累積實力,把成績考到。GRE我也沒有補習,我有跟有補習的朋友借書,但最後只有認真用了補習班提供的單字本(英文底子不夠好的人,建議至少背熟兩套單字本),還有數學題本做完一本,Q/A題目的練習是用PrepScholar GRE Prep這個網路資源(我查到最便宜的網路資源! 而且我用過之後覺得它的題目設計的很不錯,是便宜在題目量偏少),GRE官網的所有模擬題做完(免費+付費),還有免費試用過某個忘記名字的網路資源。寫作的部份我也是三次都考3.5...這樣要給建議好像有點沒說服力,所以我接下來說的東西大家可以參考就好:GRE網站上有所有寫作題目庫,我把它download全部看過,主要練習重複的題型,但有時候也會特別挑有趣的題型來練,我希望練習的時候確實可以改進我的文法和表達法,所以寫完都會送PaperTrue改(應該還有其它不錯的英文修改服務,只是這個我用的最習慣,也覺得價格很實惠,但偶爾批改者會來不及在時間內改完...如果要送重要文件批改最好預留遲交的時間),其實我覺得我的作文真的有透過練習、檢討在進步,官網的模考AW我有考到4.0過,只是考場成績出來還是持平。我個人覺得GRE的測驗方式跟學術場域要面對的文本和寫作真的有差距,所以我好像可以理解為什麼近年有些美國研究所逐步取消GRE,不過對非母語人士來說,V的部份真的是非常好的語言訓練。

Writing Sample:
我在這個部份的準備過程是非典型的,不確定有多少參考價值,但還是簡短提供一下。我大學的時候就對中國政治非常感興趣,課堂名稱上掛中國兩個字的課程我就修,某次上課看紀錄片從六四天安門事件紀錄到當代農民工的處境我就哭,不過當時並沒有因此生出什麼學術題目的靈感,另一方面我也對各門各派的政治思想有好奇,但也沒有一個一定想鑽研的方向,只是很想繼續研究思想。一直到反送中事件爆發,我非常被事件發展震撼,才決定訂研究方向,我的Writing Sample的標題是The Nonviolent Thought of Liu Xiaobo,這樣大家應該可以看得出主題。就我當時所知台港沒有政治學者是專門研究政治抗爭的思想的(後來才發現William Smith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我想常春藤大學總要有這方面的學者吧?所以就一所一所學校的看教師名錄,後來發現Columbia的Karuna Mantena教授 (我非常喜歡她用現實主義分析甘地和金恩博士的思想,我學著她用類似的思路分析劉曉波)Cornell的Alexander Livingston教授(我非常喜歡"Tough Love": The Political Theology of Civil Disobedience這篇論文,這篇最後講到開創新的政治格局需要「政治上的想像力」,而愛的語言容許這種想像力,我看到感動),我基本上是靠著讀他們的論文、看論文中引用的文獻,從引用文獻再找到新的閱讀材料...這樣摸索出這個領域的論文可以怎麼寫的(摸一年多...),後來Cornell的Alex教授面試我的時候有告訴我他覺得我的寫法很像沒有人指導的(東西還是摸得太少了,我真的寫得很勉強...),嗯被看穿。Writing Sample寫完也有送上面提到的PaperTrue修改。

Statement of Purpose (SOP):
我第二年寫SOP時第一版是用Columbia給碩班申請者的指引Special Instructions for MA Applicants去發想的,之後再配合各個學校的PhD Program改。我寫每個學校的時候,都會特別多看一些想跟的教授寫的東西,比較深入去寫想跟這位教授的原因,其實過程中也會學到很多,雖然有些領域真的差太遠後面寫SOP的時候覺得很不妙(掰不出來為什麼老師要收我,而且老師看到我想跟他應該也傻眼,但已經正式透過線上系統邀請老師寫這間學校的推薦信了我就又硬著頭皮寫下去),比如說Patrick Deneen在Democratic Faith裡寫過一段話很讓我深思(以下是我的翻譯):「民主信仰者(the democratic faithful)對於人性向上轉化可能的信念,常致使他們拒絕傳統信仰,視之與民主相扞格;相反的,民主現實主義(democratic realism)由信仰中對人類出錯的可能、缺乏之處、謙遜的強調,挖掘出非凡的節制人性之惡的民主材料。」

我認為寫SOP一定要誠實,要承認弱點但也要把弱點說的有建設性,比如說Columbia要求說明畢業後在幹嘛,我就很誠實說教英文,然後解釋我如何在下班時間努力,就是要申請上博班;比如說連續申請康乃爾兩年,我第二年就寫這個部份,然後解釋我如何不放棄就是要再試最後一年,並且為什麼我認為今年我已經是比去年更夠格被錄取的申請人。

CV:
我申請Notre Dame時發現學校提供很棒的CV模板,我超不會排版的,所以真的幫了我超大忙,把這個好資源分享給大家(網頁上還有很多其它好資源的樣子,有需要請自己慢慢挖)。

推薦信:
所有我申請的學校都需要三封推薦信,至少一封要來自目前所得最高學位的教授,所以我非常感謝碩班指導教授胡宗文願意連續兩年為我寫推薦信(淚),如果有人也覺得自己可能需要兩年準備期,第一年並沒有很有把握的話,請考慮是否要等第二年準備更充分再申請,因為教授們都很忙碌(我看到教授有時候是大半夜上傳推薦信給學校的...因為系統一收到就會通知我,所以我會看到時間點),不一定有意願連續寫兩年,這點要注意。

兩年的申請過程,我硬著頭皮請過一些不同的教授為我寫推薦信,其實有的不是很熟,有的是當年上大班課的教授不見得認識我,真的很感謝教授們都願意協助。不過如果有人已經開始考慮往上讀,如果可以及早考慮寫推薦信的名單,並且在學期間找他們聊聊,那是更加理想的。

候補:
前面說過,我是在康乃爾的候補名單上超過一個月才被補入的。中文方面我沒有查到太多人分享候補經驗,如果有人遇到類似狀況也許可以google搜尋Waitlisted for Grad School這類字眼,多了解候補機制,比較有心理準備。我一開始很想知道自己的候補排名,也到處去問人我可不可以問所上這題(得到的回應都是可以,美國人比較直接,不會介意這種直接的問題),但我後來再查過一輪資料覺得好像問這個沒有那麼明確的意義,因為美國各大學的waitlist比較沒有明確的排名,可能一個前面一個學生婉拒邀請後,會再開會討論補入一個屬性比較類似的學生。我和Cornell教授線上聊時,他有告訴我他和我聊之前,已經開過一次會,候補過第一輪了。我想如果是明確排名的話,是不需要再開會的,這應該顯示就算有排名,名次也是比較浮動的。

對了,收到候補通知以後,如果是你超想去的學校,建議趕快寫一封信去給學校(趕快的意思是24小時內)「表明心志」,讓學校知道,如果補上你你一定會來,這很可能會讓教授在有限的浮動中,內心把你的順位掉到前面一點點。

候補面談:
我之前沒有想過會面談,因為我查各研究所的網站,上面都說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一一進行面談,我就很放心的以為是絕對不會有要求面談的意思,我太天真了(怕的是教授聽完我不怎麼樣的口說能力就不要我了,所以雖然通知waitlist的信上說如果我有興趣也可以主動請求面談,我完全不敢/不想採取主動) ;不過候補上以後,我就開始比較緊張的為可能被錄取作準備(前面因為一直收到拒絕信,所以我本來已經愈來愈沒信心,覺得自己應該是沒有天份走這條路....),看更多康乃爾的學術環境、重看主要想跟的Alex老師的論文(我承認第一次讀完Tough Love覺得糊糊的,抓不到主軸)、再多想研究的領域的文獻,這個真的救了我,所以老師寫信問我這幾天可不可以聊聊時,我整個人是在狀態裡的。建議進入候補名單,就要積極準備面談。

面談是老師事先寄Zoom連結,用Zoom進行面談。我跟老師討論面談時間時,有很清楚的跟老師解釋Ithaca time和Taipei time的時差,盡量多給老師一些時段,甚至表明可以在台灣時間的半夜跟老師面談(Ithaca當地中午到下午),讓老師好約時間,最後是敲定在Ithaca時間的上午,台灣時間晚上進行面談。

面談的方式不是很正式,比較像隨意聊天,雖然我更緊張了,因為我準備的自介都沒用上,老師解釋今年申請競爭很激烈,各領域總共480人申請,算是比以往多,但校方在砍經費,所以政治思想這個次領域第一輪只錄取2人。所以以往備取上的可能比較高,甚至我今年的條件放在往年可能是正取,但今年他無法保證。後面就是我問老師一些我對研究的問題(比如說劉曉波在政治思想方面算是vernacular theorist,往這方面做研究勢必和Habermas或Arendt這類學界公認的哲學家條件不同,我應該預期什麼困難、如何面對?Spoiler: 老師建議我閱讀Erin Pineda的Seeing Like an Activist,還有了解James Tully這位思想家怎麼主張學界和運動界平等互惠的互動);老師問我我怎麼做研究的等等。建議面談前還是要做一些自介準備(雖然我沒用到)、準備一些問題、預想一些老師可能會問的問題。

錄取後:
嗯,因為太想把我的經驗和過程中蒐集到資源一次整理完,所以一定是打得太長了。但還是再多說一點錄取後的準備。我錄取後有趕快去尋找台灣同學會的網站,也有找到,獲得很豐富的資源,甚至奇妙交到一個朋友,也因為她知道所上有一位學姊五月要來台訪問,我們可以先在台灣碰面交流,重點就是建議盡速尋找「當地同學會/校友會」!

我看過有人建議錄取後盡情玩,因為正式開學以後就沒得玩了。但我沒有那麼大的信心,我大學期間到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交換過一學期,但交換生的成績是不計GPA的,所以雖然我有認真上課,但相對壓力是小的。康乃爾政府所的學生手冊有載明連續兩學期成績不到、comprehensive exam連續兩次不過就滿足退學條件,之後也必須在助教課、甚至親自開課的條件下繼續求學、完成論文,我覺得我沒有太多玩樂的條件,所以已經開始在努力看文獻了。

我收到錄取通知以來已經有教授和學姊來信恭喜並說歡迎請教任何問題,我都會把握機會問一些問題,比如學姊有沒有在用endnote整理文獻(有)、學姊博幾開始當助教(博二,這個真的嚇死我,因為comp exam在博二結束後才考,我無法想像自己能一邊當助教一邊準備考試,所以已經開始設想博一要怎麼設法申請外部獎學金,讓自己至少能免除一年助教義務,專心準備考試Q)

就是其實錄取上以後,開心一下,就要開始積極為未來做準備了,政研所博班不好念,學術工作條件也很嚴苛(人很好特別開zoom跟我聊一段的學姊,已經做好同時在NGO和學術界找工作的雙邊準備了),我並沒有懷抱很浪漫的想像在準備,但我也想如果這是我相對最擅長的位置,那我就要在這個位置上,把自己裝備到最好,看看到了下一個階段,上帝會開什麼道路給我,再努力一路走下去。我覺得康乃爾是個我自己上不了的學校,但奇蹟上了;既然這樣,雖然我也覺得康乃爾是個我自己讀不完的學校,但也可能奇蹟讀完;未來的職涯很難走、甚至政局很變動,但還是有可能奇蹟走下去。無論怎麼樣,我所關注的領域其中總總人事物都面臨比我憂慮的學業更大的事,所以我總是很被激勵和提醒,要積極的在課業這相對的小事(對我來說是很巨大的事)努力走下去,並且知道我所能做得不管多少,都要按我所能的來貢獻這個世界。

佩服看到這裡的人,祝福大家都計算好代價,勇敢追逐夢想,並且再次懇請大家關注雪餅臉書關注專頁在此推特關注專頁在此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