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a
MiSa

讀者

孩子和中文的緣分

女兒大一搬到南方念書, 參加大學中文課, 回來跟我吱吱喳喳."媽,你知道嗎?我們班上有好厲害的德國人,他會四五百個中文字呢! 雖然認識的字比我多很多,但是因為四聲抓不準他不敢說,老師覺得我發音很好,總叫我念課文."(對一個媽媽是臺灣人的孩子來說,真是勝之不武)


雙語家庭長大孩子能自在的在兩種語言文化之間轉換?

剛開始媽媽天真想像:

爸爸對孩子說德文, 外在環境,學校,幼兒園,親戚朋友全德文,

媽媽堅持中文,

結果: 孩子能夠自在運用雙語.

要求簡單,不求能讀寫,只要口語流利就行.

幾年之後驗收: 現實和理想之間大落差.

幼兒期間,全職媽媽整天陪伴,和外人接觸有限, 媽媽影響力很大.

大一些,孩子有同齡玩伴,發現, 除了媽媽,其他人不說中文,學習動機減弱.

媽媽繼續堅持說中文,慢慢的, 孩子只能簡單中文回答,這年紀孩子,中文是基本日常不包含抽象及申論.為了回答較困難的問題,媽媽開始用德文.

終於, 母子之間全部德文交流.

舉個例子, 孩子小二, 廣播裏面播放銀行利息廣告.

孩子問, 什麽是利息 Zins?

認真回答: Zins 中文叫做利息,你拿十塊錢放銀行,過一個月,可拿十一塊錢回來,十一塊和十塊錢之間的差別,多出來的一塊錢, 就是利息. ( 咦這算是高利貸嗎? XD

半小時後再問 Zins 中文怎麽說, 沒人知道,雖然現在淺顯了解Zins是什麽.

隨著德文字彙茁壯豐富,抽象表達能力越來越強,孩子喜歡用擅長文字溝通,討論,抒情. 中學生晚餐桌上除了八卦同學,鄰居,老師,也聊上課學的二戰納粹,文學分析,宗教哲學,媽媽太久沒使用,一下子想不起來這些中文字彙,更別說孩子們. 中文用字水平就一直停留在那裏:

房間太亂, 趕快整理

要出門了,不要拖拖拉拉

到底要穿哪件衣服?

....

幸運的, 住家附近有中文學校, 從家裏到學校,火車換地鐵單程只要一小時,每周風雨無阻,排除萬難.

媽媽有了天真的想法: 自己教不動,中文學校學習應該很有效果?!

直到爭執衝突增加:

明天就要上課,為什麽功課今天還沒寫?

這不是寫15分鐘就可以結束的, 為什麽要啰嗦半鐘頭,才願意把作業本 拿 出來?

越來越多次去中文學校前突然說肚子痛,媽媽警覺到,這有個問題,要解決.

媽媽發現,自己有問題,它是在家長休息室產生的.

家長室免不了切磋比較:

*有些媽媽強調中文重要性,好像未來世界中文是最重要的技能,學不好中文就找不到工作

*學中文要現在好好學,有時效性,以後就來不及

*有些媽媽喜歡傳授技巧, 例如: 我自己德文繫畢業,但一直堅持跟孩子說中文,在外面也一樣

**謎之聲: 外人在場仍然堅持和孩子只說中文, 這種堅持對其他在場的人來說不會很失禮嗎?況且,有別人在場,一般意味著不光是母子之間個人互動,而是有其他角色介入,如此,怎麽維持用中文溝通?老實說,到現在還沒想通.**

*有些媽媽覺得程度低的孩子分散老師太多注意力和時間,讓程度高的孩子在中文學校進度太緩慢 (做為差生的母親,我真是太抱歉了).

不知不覺中,我焦慮,一直覺得孩子中文太差,學習不夠,還要一直努力,努力, 努力...

荒繆的是,德國教育制度下,我從沒有過任何焦慮感, 德國教育制度空間大,彈性強,每個小孩不需要苦苦折磨皆可以找到自己的路.

問自己,焦慮感是來自我的虛榮心嗎,要求孩子學習母語是為了什麽?

為了孩子覺得中文是可敬可親的語言,是媽媽說的話,也接連對文化有親切感. 如果孩子沒有達到 "在哪個年齡能默寫多少字" 期望,就是失敗嗎?

看清初心,決定捨棄高壓要求,改用有趣方式:

不喜歡抄課文,好,那我們磨墨用毛筆來抄.

作文題目太難,好,我來寫,你照抄吧!然後一起念一遍.

德國學校功課太多,真的沒有辦法交回家功課/準備中文學校期中考. 好,沒問題,我跟你的中文老師解釋,請他諒解.

火車站地下室有專賣瑕疵書的書店,一本漫畫書只要一兩塊歐元. 孩子們,只要你們願意上中文學校,可每周挑一本漫畫,下課時間,有手藝的媽媽賣美味自製叉燒包,叉燒包也成為他們的期待, 和中文學校劃上等號.

更不用說這是個非常有愛的中文學校: 端午節發粽子,中秋節發月餅,新年每個小朋友有個小紅包,裏面裝兩塊歐元. 夏天辦中文夏令營,臺灣來的老師們帶著大家剪紙, 跳民族舞, 縫香包, 打拳.

持續到高一,德國學校周五下午也排課,時間無法配合,才結束我們十年中文學校生涯.

盤點一下,孩子們認識的字就是那幾個好寫簡單的, 聽得還算懂,如果自己要開口說,免不了支支吾吾,仿佛腦筋裏面正努力運轉...

幾年後才領悟到, 中文學校學到的不光是中文生字, 也有啟發體驗:

每個學期開始必須重新復習的注音符號,兩個月沒有用到就會忘記的生詞,這些讓他知道,有些東西學了還是會忘,總得重來,讓他有挫折感,接受失敗,磨練毅力. 誰能説這不是重要的一課?

國中沒畢業就離開臺灣,對喜歡的中文詩詞難以忘懷.

說到中文就想到,李後主,李清照,李商隱,李白

春花秋月何時了

咋暖還寒時候最難將習,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華年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一唯望月空長嘆

謝謝中文學校,我跟孩子的連接至少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有次跟朋友通完電話, 高三老大跑過來,"媽媽,你剛有在講我的事情喲,我有聽懂哦."

然後跌破我的眼鏡,

"中文是多麽美麗的語言,小時候你為什麽不強迫我們呢?如果你有強迫我,現在我是不是就可以說的很流利?"

我當然有強迫過!

女兒大一搬到南方念書, 參加大學中文課, 回來跟我吱吱喳喳.

"媽,你知道嗎?我們班上有好厲害的德國人,他會四五百個中文字呢! 雖然認識的字比我多很多,但是因為四聲抓不準他不敢說,老師覺得我發音很好,總叫我念課文."

(對一個媽媽是臺灣人的孩子來說,真是勝之不武)

在大學,因為對中文的親切感,很快認識許多中國還有臺灣留學生. 一中國同學特別用心,在whatsapp 留言除了文字,總特意用音訊重復一遍,聚會吃火鍋也叫上她.

十個人約在火車站一起去吃火鍋,有個中國學生看到老大臉上流露出失望的表情,幾乎可以聽到心裏吶喊,不是自己人吃火鍋嗎?哪個多事的還找了個外國人,這樣不是還要說德文嗎?當他知道不用介意,可以繼續說中文以後,松了一口氣,很友善...

慢慢的老大打電話回來,堅持用中文,因為她非常想要練習.

申請到臺大交換半年,在臺灣半年突飛猛進,中文又更好.

甚至在德國坐火車, 電車時,認識說中文的學生們.

"我坐在他們對面安靜的聽, 只不過因為聽懂,嘴角跟著一起上揚, 他們就問我是不是會說中文."

糸上有機會去耶魯大學進修兩個月. 據她說,研究所幾乎全是中國學生. 剛好碰上中秋節,和臺灣學生一塊吃月餅.

老二則是在高三上學期,發現了中文連續劇.

從"杉杉來吃"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看的廢寢忘食. 以她的程度,聽中文是半聽半猜,感謝有英文字幕, 追劇沒問題. YouTube 影片下有很多影迷討論,老二追著我,要我翻譯,在這個時刻,深刻發覺中文的重要性.

中文連續劇之後,開始沉迷於中文網上言情小說. 中文程度近乎文盲,問怎麽看得懂?原來熱心的美國華裔,把一堆墨寶非寶的現代言情小說翻譯成英文,一章章.

女兒覺得英文翻譯進度太慢,好不容易大學放假回家,要求我念中文給她聽. 還說, 媽,就當成是睡前故事,以前你不是睡覺前也會唸故事給我聽嘛,你錄起來發給我.

我坐在旁邊唸,發現她可以順著我的速度往下滑平板,原來前幾個月廢寢忘食的連續劇不是白看的,學了很多新字.

我用中文唸一遍,不大懂的地方用德文解釋,有些地方還一時真想不出來如何解,畢竟是言情小說, 例如:

"总会反复告诫自己亲热要适可而止,可偶尔也会不经意触到那尚未发育完全的胸..."

嗯,媽,你不好意思的話,就跳過去吧,不要緊,我可以看英文版

"冬日的光投射进去,勾出了她下半张的轮廓,角度问题,看不清全貌"

這個也太文藝了,說了老半天才說清楚...

三個人一起看"不能說的秘密","我的少女時代".

一面看一面熱淚, 音樂響起,拉起喉嚨大唱"小幸運".

真是美好的緣分~

突然發覺 文蠻長的。大家辛苦了。

恭喜你看完 3000 字 XD



update 2022


在師大上了六個月密集班。

自己說現在認得3000字中文了。

這裏提供資訊

台灣政府有提供學習中文的華文獎學金。

德國是通過 DAAD 來申請。

研究所畢業,下個月開始在南德全球最大電商平台工作。

我恭喜她 開始新生活,自己付租金,生活費,健保費 XD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