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半
米半

職場逃兵/ Barron‘s 搬運工/

混战”新“银行


本文部分内容编译自Market Watch( https://www.marketwatch.com/story/how-citizens-financial-used-an-iphone-plan-to-create-a-nationwide-digital-bank-11652207686?mod=md_stockoverview_news)并,添油加醋。

Citizens Financial Group(CFG),创办于200年前,以资产排名,可以跻身全美国20大银行之一。又老,又大,但却敏锐的搭上了数字银行的趋势。2015年开始,CFG跟Apple合作,在苹果官网提供分期付款,利率还远比信用卡分期来的优惠,算得上“先买后付”的先驱。后来又拉到了微软,就这么搭着新款的IPhone和Xbox,成功实现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推出与在线零售商合作的分期品牌Citizens Pay和服务个人客户的Citizens Access。虽然它的分行还是有在东海岸才能看到,虽然它仍然被归类到”区域银行“,但它的数字业务已经有了300万用户,跟实体业务等量齐观。CFG的是传统银行通过向云端转移,用Fintech打破区域限制的成功例子。

传统上,银行业分作全国(球)银行和地方银行两个阵营。广设分行并不谁都能负担的。数字银行打破了这个界限,CFG就是个成功的例子。不仅区域银行有了服务更多人口的可能,现在搞得好像人人都能开银行。

在这个领域,更活跃的 ,是新创Fintech,比如Chime、Square、Sofi、GreenDot等等。传统大银行当然也没闲着,富国、摩根大通、美洲银行、花旗一边经营着传统的实体分行,一边向互联网转移。Zelle就是这家大佬联合推出的支付服务。

新创Fintech带来的改变是,银行逐渐成为一个金流工具,一个为了应付合规要求的实体,而处理客户关系的是科技品牌。对客户来说,自己开户的那个银行,反倒不常打交道了。长此以往,那些大银行长期引以为傲的客户资源,将被侵蚀。

在数字化方面,传统银行不是不想做,而是转型艰难。不仅基础设施投资巨大,监管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Fintech的路径是,先做一种服务,做成一个,再发展另一个,比如先做支付,再延申到“先买后付”,比较像搭积木。它面对的监管要求也是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的。但传统银行则是转型,线上线下同时作战,监管更宽泛、更细致、更复杂。轻装上阵的Fintech,可以更专注客户体验,所以能赢得客户,但是它们距离盈亏平衡的日子还很远。

为了赶上潮流,传统银行会选择Fintech合作,但无论是传统银行还是Fintech,都有野心建立一个垄断性的数字银行的野心。它们将持续在技术和营销上投入巨资。

除了这两个玩家,还有更多的竞争者跃跃欲试。做投行的高盛,现在也有了Marcus这个做零售的数字银行品牌。Walmart的客户金融服务也跃跃欲试。曾经有评论说,如果单纯以客户账户余额来看,星巴克算得上是一家非常好的银行。更大的玩家也呼之欲出。彭博3月份的一个报道说,Apple正在自己开发各种金融工具,以期降低对Fintech合作商的依赖。最先推出的,可能是Tap to Pay,就是要用Iphone代替POS机,在支付领域再下一城。这个消息一出,Apple Pay现在的两个技术后台,GreenDot和CoreCard应声下跌。Square之类做POS的跟着被抛售。哪天冒出个Apple Bank不会是什么惊喜吧。

大流行加速了数字银行的接受度。最近调查显示,有54%的消费者用过数字银行服务,比2019年之前的调查结果大幅增加。目前,大通银行有6000万活跃的数字客户,同比增长6%,手机端活跃用户4650万,同比增加11%。就在不久前,大概10年前把,银行的便利性取决于额它分行的密度和ATM的密度,现在则是它数字化的程度。说是“新”银行,但这年头,还有哪间银行是旧的?

人人都想做银行,最看不惯的就是监管当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CFPB)已经打算搬出Dodd-Frank法案对新银行带来的新风险进行审查。

有趣的是,虽然搭着数字银行华丽转身,但CFG还是接收了HSBC在纽约的80多间分行。CFG的人说,它们还是信仰实体,只是要用更数字化的方式经营。对比新创Fintech,CFG也自认为更安全,因为它们仍然愿意把贷款放在表内,而不是扔到次贷市场上转卖。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