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弘
林一弘

大学生,社会观察者,随笔者一名

【隨筆·誰筆···】家庭與革命

家庭中的父母與孩子,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但係,又是否真的是同一個屋。生活中許多細小的事情,其實都是一個放大鏡,不僅能夠窺探人性,還能夠照射我們的社會。我向來喜歡用這種以小見大的方式,來記錄一霎那閃略過的概念,希望能夠有更多的靈感,將這一個專題繼續寫下去,亦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得到各位的欣賞。

不知大家有否聽過一句話:自細我地就聽家長講,唔好做某一件事,應該做哪種事。

無可否認,從生理上,我們由母親的體内繁殖,因而有了屬於我自己的個體生命,這一份生命是由母親以及自然賜予我們的。我們的成長,少不免對自己個人的塑造以及提升,包括我們的思想、行爲以及對於各式各樣的取向,無論你是有信仰定或無神論者,你是同性戀定或跨性別的,都是自然賦予你選擇的一種權利。

但是我們往往在做出一些“別具一格”的選擇的時候,總會受到來自家庭以及父母的否定。在他們的角度來説,不好好按照所有人定下來的人生劇本去好好了結這一生,就是對家庭和父母的背叛。父母出於自己的權威,對自己的孩子施加只屬於他們的意識形態以及一系列强迫性的行爲,令到孩子只能無奈地接受這個由大衆家庭和父母,大衆社會所定下來的重重枷鎖,成爲一個行尸走肉的人。

我們是人,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縱使你父母對於我們是有養育之恩,給予我們生命,但這不是你剝奪我們獨立、自由尋獲我們發展的理由之一。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一直包含和而不同的理念,希望在我們出身之後,仍能夠和父母平心氣和地好好地談一下,但我們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相處,終發現,父母的觀念始終不是人人都能改變的一個方面。

首先在思想上,我們就和父母不是處於一個相同的時間綫上。作爲九零後,零零後,我們接受外來資訊的方式是多樣化和多元化的。現代年青人對於追求自己的理想以及規劃自己的生活,不會像父母輩那麽多的桎梏,我們應該慶幸我們能夠選擇自己的發展以及信仰,而不是對於生活施加困難。我們有條件,有能力去維護我們的未來,又爲何要抱著一種所謂的憶苦思甜的觀念來懷緬不堪的過去。父母生活在不發達的年代,我們是要認識而不是要繼續學習,畢竟我們不是聖人,也沒有這麽偉大地去對每一個階段的人做到感同身受。我們就是我們,無論從自然上或是法理上我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搬弄著歷史依據去維護彼此間的關係簡直是一個强盜般的説法,因爲過去曾經擁有的東西并不屬於現今依然屬於,時間上的歸屬永遠是歸於真理而不是權威。對於父母的關懷固然重要,但是成家立業分家之後,各自爲政,總不能讓父母過分干預我們的新家庭和新生活,這也是當下許多新人喜歡婚後離開父母,過著丁克生活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

第二點,我們和父母所接受的思想大多不是相同的。我們的父母,大多數是七八十年代的過來人,經歷了最後的上山下鄉,步入了改革開放的時代。巨大的落差使得我們的父母對於生活的來之不易更多了一份珍惜感。感謝他帶給我們的一切,感謝他帶給我們新的生活已經延續到我們這個世代,所以我常常感到,那個他固然成爲了一個神化的形象,更像是一種新的信仰。矛盾的是,他本身所屬的派別又是否定信仰的,不知不覺地將這個派別的字面語言淡然化,加之在改革開放後增添了更多資本化的東西。父母當然察覺不了這一點,在經濟大驅動的時代下,努力工作,保住自己的鐵飯碗,抓住春風才是他們首要的追求。然後帶來的就是成家立業,給下一代一個優質的教育以及生活的環境。因爲自己的不易,所以才心懷感恩,並要求下一代亦是心懷感恩,成爲我們這一輩父母的主要觀念。我們這輩可以説是“新人類”,在物質豐富的簇擁下茁壯成長,掌上明珠般的我們更多的培養了一些陋習,想要就要,想做就做,一些好的壞的并列而生。但總體上,我們的思想固然是不會受到舊一輩過多的影響,皆因我們接受的傳媒讀物,大多是宣揚發揚人的個性和自由不被束縛,從而導致我們的叛逆期都比父母之前的更爲激烈。我認爲這是一種思想的渲染,這是一種好事。或許很多人對於文化和思想的入侵抱著一種敵對的態度,但在我看來,如果沒有這種入侵,我們當年也不可能完成革命形成新的國度,只不過勝利者永遠都會為自己的行爲合理化。我們這一輩人做事情亦是如此,想讓父母接受我們的思想,就如同給父母灌輸他們的思想給我們一樣,雙向的道路又因爲意識形態的不同而產生無數的對撞。思想永遠不可能被强制灌輸給另外一個個體,無論你怎樣打敗一個個體,也不可能消滅他所持有的思想和立場。這也是我們這一輩和父母在思想觀念上不斷產生多種衝突的一個粗略的介紹。

最後一點,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給別人。父母總是想讓我們成爲一個人才,做一名優秀的公務員,做一名出色的醫生、律師,這些明面上就是為社會服務的光榮職業。但他們沒有思考到,若是人人都是人才,那麽我麽這個社會還能容納如此多的資源嗎?孩子們的發展只有孩子們才知道,父母永遠不能左右一個孩子的發展。讓孩子們去做一些他們不想做的職業,就好比古代的指腹爲婚一樣。也不要說以後你就知道這些所謂的質疑性話語,你不死孩子,你只是經過經驗總結給你麽的孩子,那麽你又憑什麽站在這一個高點上去質疑別人的去向。作爲父母,最重要的就是給予鼓勵和支持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對這個社會的發展抱著一個光明的態度。實際告訴我們,圖片和實物往往出入很大,社會一樣,他不會爲了一時的心軟而停下發展的脚步,有用的就留下,沒用的就淘汰,優勝劣汰的叢林發展正是病態發展中一個最好的詮釋。正因如此,我們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只有堅持自己的發展方向以及思想立場,這樣才能更好地去對抗更壞的情況。勿施於人這一點我是十分贊同的,牛不喝水不能强按牛頭,它不渴,爲什麽一定要説它口渴?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不能和我們的父母硬碰硬,這無疑是鷄蛋碰石頭,我們要做的,是用實際來證明我們年青人也是能發展好我們的東西,我們也能好好地生活下去。而不是要做一個優秀的人,在我們的心中,自己覺得富有了,那何須强求自己做一些難做的事情呢?面對社會和現實,并不是很多人所説的面對這些無解的題目,很多題目獨有它的答案,只不過先前我們礙于當下的環境而難以作出這些解決。心無雜念,做自己認爲對的決定,在我看來不僅是一種莫大的勇氣,更是以一種嶄新的革命。

父母和我們的關係,旁人看來是一種他人的家庭關係,與我本人無關。但當我們這一個本人處於這一種情況下,你是否能夠保持這一種客觀的立場和態度。永遠不要覺得家庭關係與我無關,當你放棄這種能夠處理的機會,那麽你就喪失了主導這一段關係的話語權。無論父母和我們的關係如何發展,這一種生活的政治哲學,還能夠在日後的時間,和大家一起探討。

祝願在外的每一位浪子青年,尋覓到你們的新天地!


寫於二〇二二年七月十八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