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hear
Fishear

寫作者,獨立人類學人。著有人類學田野故事集《邊緣的姿態》,人間飲食故事集《好吃的故事》。網站《魚書》主筆:http://fishletter.art 。一封郵件就能聯繫:ear@fishletter.art 在創作中,你我相遇。

2021Matters 年度問卷:活著,還能寫

在馬特市寫了三年問卷,第一年被拆了祖宅,第二年遇上新冠,第三年被挖了祖墳⋯⋯我是該哭還是笑呢⋯⋯

1. 寫下一件今年發生的,你想永久紀錄下來的事情。

2021年被挖了祖墳。

在馬特市寫了三年問卷,第一年被拆了祖宅第二年遇上新冠,第三年被挖了祖墳⋯(我是該哭還是該笑呢)⋯⋯所幸據說這些事都能在鏈上永久保存,那就必須好好記下來了。

2020年秋天,中國新冠一過去,家乡政府便又重啟了它賣地圈錢的主流經濟活動。反正自從1950年代中社會主義改造後,所有土地都是國家的。1950年代,祖墳田產被共產,又經歷了1980年代的包產到戶,於是與我家毫無關係的一戶村民便成了祖墳田產的“地主”。為了便於祭祀,我家只好從這家人手裏”買“了墳地,每年都要去他家送禮,以防僅有的墳頭被平。

2021年,祖墳裡僅剩新近的三個墳頭,可祖墳裡到底埋了多少人,埋的是誰,因為文化大革命時燒了家譜,被共產後平了墳頭,就成了千古之謎。家族裡除了傳說還說傳說,此前祭祀先祖,因為尋覓不到墳塋,只好在田埂變焚香燒紙,以期歷代先祖庇佑。今年,圈地命令一下,政府依然是隔三岔五打電話來,一會兒通過地主施壓,一會兒又直接催逼伯父,父親,把推土機開到墳頭,逼著簽協議搬遷,最后每個墳頭補償六千塊人民幣,當然,在我的城市,一平方公墓的價格大約在三萬人民幣。

與2019年搬遷祖宅一樣的故事,再次上演,依舊是家裡的爭執,掙扎,妥協,最後搬遷。多少祖先的骸骨無法定位,也只能任其鏟毀,開發;長輩年老,有心無力,也只能遷著可見的三孔墳墓,依靠農村尚存的一點兒口耳相傳的族親關係,將它們搬遷至遠山族親田中,也算是冥冥之中的幸運。而多少人被挖了祖墳,難以負擔新的公墓,多少人又忍痛將祖先的骸骨棄置田中?

家人拍攝的遷墳時新挖的墓穴

從2019到2021,從祖宅被拆,新冠蔓延到祖墳被挖,我一步步見證著“天朝盛世”草民的屈辱和不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挖人祖墳是極深的詛咒,後代會將其視為有不共戴天之仇。可人在海外,“不共戴天”,這四個字也得慎言,說出來說不定就被打成了恨國黨,漢奸和間諜,搞不好還扣頂“因為拆遷糾紛心懷不滿攻擊黨,攻擊國家”的罪名。再說,這一年年一層層一個個一群群地恨下去,頭上的天也會不夠吧。

那就為我,為無法拿起筆的所有人記下來吧。

2. 整整兩年過去了,疫情仍在繼續。相比起兩年前,疫情如何改變了你的生活?你認為還能恢復原狀嗎?

生活中多了一個叫健康通行證的的東西,2022年一月將會演變為疫苗通行證,就是不打疫苗,即使檢測為陰性,也無法進入餐館,電影院,博物館,市立圖書館,坐長途交通工具等。疫苗通行證的下一步應該就是無證不得工作。

兩年間,看著媒體吹風試探人們的底線,政治跟進脫下自由的底褲。科學變成政治,政客利用科學,一串串謊言,一個個決定,有關疫情的政治變成了服從與否的站隊,歐洲的自由變成一個笑話。看見不打疫苗的人正走上當年二戰猶太人的道路,看見反疫苗強制化遊行,也見證了假健康通行證的買賣和流行。

2020年第一次封城,法國總統小馬哥常說一句話“我們處於戰爭中”,原以為是對新冠病毒的戰爭,現在看來,歐洲更多是陷入了毛賊東口中的“人民戰爭”的泥潭,群眾鬥群眾了。

形勢每況愈下,自由持續被剝奪,對未來相當悲觀。

3. 2021 年,你(終於)在哪些地方躺平了?

 很多方面躺平,其中,穿衣打扮方面完全躺平。2020年遠程工作,不開攝像頭,在家一直穿睡衣,披頭散髮,怎麼舒服怎麼來。這種習慣一直持續到2021年。現在洗臉只用肥皂,一年只用一瓶混合植物油管理臉部(不要皴裂是唯一目的),出門工作仍是寬鬆的運動服,運動鞋,前兩天幫國內人去買口紅,到了我城市金光燦燦的迪奧分舵,櫃姐向我推薦迪奧為適應口罩而專門研發的新口紅,引得我狂笑不已。經歷了covid-19對全世界的洗禮,現在的自己在外貌管理方面真是野蠻粗暴又自由(自我放棄)。

4. 2021 年,什麼事情讓你獲得最深的意義感或給你最大的力量感?

仍舊是寫作,慶幸是寫作。

三月中旬,完成了自己第二本書的寫作。這是一本有關食物的故事,一些短篇近年一直零零散散寫著,發者,很好讀,應該也很好賣,就引來了一些有興趣的編輯,打算編一個集子。終於在一個編輯的催促下決心寫個中篇,使集子的字數更豐厚些,預計兩三萬字,沒想到一寫沒剎住,寫完已近十萬。從去年年底寫到三月,所有工作之餘的假期,週末,都在寫作,差點累到吐血。修改後的定稿於5月底最終交給編輯,簽了協議,從此至今,編輯失聯⋯⋯

此前好幾年,對於因為各種原因不能出版第一本書還頗為鬱鬱不平,在二本書的寫作中,這種鬱鬱不平就變成了躺平。躺平的態度總結成一句話,就是“你們愛出不出,反正我寫爽了就行了。”

我曾多次問自己,你向寫作所索要的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後來發現,無他,只是快樂。而在寫作過程中,它已毫無保留地給了我更多:對一件事情更全面的,理智和深入的理解,隨著故事進程而經歷的狂喜,悲傷。它給我對美和愛的豐富體驗,引導我對人性幽微深處的不渝探險。

至於出版,賣多少錢,如果能有,那都是後來附加的幸運禮物了,一旦作品完成,它就已經與寫作這件事無關,更多與命運,時代有關。寫作之外的其他,都是一部作品自己的命運,一個作者自己的社會人生。

我何其有幸,在寫作中還能獲得無價的單純的快樂。

2021年在matters十月開始的宇宙共建計劃故事接龍探險中,也很有幸成為故事的第一棒作者。那時正被派往一個需要早起,人事糾纏令人異常煩躁的工作,看到宇宙前傳的設計,就在上下班的公交車上神遊,然後花了一個下午寫完了《最後一個o星人》的故事。寫的過程特別快樂和放鬆,因為此前自己主要寫非虛構,而延緩寫作進程的常常是對資料的大範圍查找和真實性核對。現在終於能跳到另一個世界去盡情編故事。寫完它,我半個月居高不下的靜息心率居然降到了史上最低。

所以寫作可以養生,此事不虛。

Matters今年用文章閱讀時長代替了拍手數,讓作者能看到他的文章究竟被人怎樣閱讀。每次看到自己文章下面的閱讀時長,不知為何我都會想到“我為長者續一秒“這句話(蛙星人看到這裡請不要自high,本人無意膜蛤)。文章是作者生命的延伸,大家閱讀一秒就是為我續命一秒。寫作可以續命,此事亦不虛。

5. 2021 年,你經歷的一場告別或一次相遇

突破次元壁,遇見自己的另一種可能。

  今年突然有一個奇特的緣分:一群年輕有為的創業者找我合作,競標2024年法國奧運會的某個社區改造項目。於是我這個研究完全不相干主題的,就被拉去搞了奧運會⋯⋯成了這個項目所有候選團隊裡唯一有人類學背景的組員,也是唯一一個外國人⋯⋯

我們的項目沒有競標通過,但對在學界躺平多年的我來說,算是破了自己認知侷限的次元壁,看到了將來職業上的諸多可能。

當然,今年也跟matters一路從虛擬貨幣到NFT,再去了解元宇宙,一路懵懵懂懂,不知道走向何方,遇見什麼樣的我,但貌似很好玩:人世上走一遭,學著去擁抱多種可能,擁抱驚喜(嚇),也不枉此行啊。

6. 相比去年,你與身體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你有更喜歡現在自己的身體嗎?

身體裡長了個不明東東,等待兩個月後的複查。

這幾年一直覺得自己在借命活著,身體時好時壞,無法根治,只能在好的時候利用有限的精力去創造,在壞的時候學著接受,盡力忍耐。身體好的時候,努力不難,壞的時候,接受太難。

悲哀中有兩點快樂:第一,朋友凡是有健康小毛病諮詢我,總能有答案,可以幫助到人。

第二,每天早上打開一抽屜各種維生素,保健品,藥,服食之,有煉丹的感覺。

7. 跟我們分享你在 2021 年相遇的一本好書、一部好電影或一首好歌

茨維格的《昨日的世界》。

六月下旬讀了一遍,哭得我快昏過去,八月又讀了一遍,之後會有一篇發文,應該會再讀一遍。

他起篇便引用莎士比亞的“我們命該遇到這樣的時代”,以個人經歷串起了整個歐洲兩次世界大戰中的衰亡和命運。

如果你曾想像過自由的歐洲,如果你曾愛過自由,如果你深處時代漩渦急於想知道時代將人類沖向何處,國家從崩潰的前夜如何走向崩潰,這本書都值得一讀。

8. 用一張照片分享 2021 年對你有重大意義的時刻

一低頭,地上有一棵靈芝

十二月底一直感冒胃痛臥床,心情鬱鬱,所有聖誕活動都取消了。12月24日早上讀聖經裡耶利哥城的故事:以色列人攻打耶利哥城,無奈城牆堅不可摧,他們因著信,高喊著,繞耶利哥城七圈,結果城牆自然倒塌。讀完,出去附近古堡散步, 看著古堡城牆,想著耶利哥城應該比它厚好幾倍吧。這些年,我也一直繞著自己的城牆一圈一圈走啊走啊。

  一邊想著,一遍開始繞城牆,一低頭就撿到棵靈芝,感覺像上帝贈送的聖誕禮物。

9. 請填空:2021, 活著,還能寫,matters

10 . 靈魂提問

     2021年存在matters草稿箱裡有頭無尾的數十篇文章,啥時候能寫完?

         😭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