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小編
魔鬼小編

Freelance reader。 已搬家到個人網站:https://www.editordevil.com/

平凡中之平凡,絲瓜炒蛋

因為家裡種菜,從小吃的菜來去只有幾種,吃得最多當然是西洋菜和通菜(通菜我們叫蕹菜),還有菜芯和小白菜。菠菜是甚少吃的,大學畢業後,有一次在街市買菜時就出糗了,一直以為菠菜像波一樣,廣東話叫球做波,是圓的。我跟賣菜的大嬸說,麻煩給我一個菠菜,她拿了一扎菜給我,我搖手說不是,以為她聽不清楚,就說,我要的是菠菜,不是這個。大嬸瞪了我一眼,把菜遞到我眼前,這個是菠菜啊。我就跟她解釋,不是,你誤會了,我要菠菜,圓的那種,我看見她身後堆着一些「菠菜」,就指着那堆菜說,是那種,菠菜。大嬸沒好氣說,小姐,那是西生菜。

說起蔬菜,還是街市大嬸見識多。有時我會八卦問她們,這個菜配什麼好吃,遇到想敷衍的,就會說:炒啥都好吃;不耐煩的,就會說:你來買菜也不知道怎麼煮?有時遇着個友善,會做飯的,就會跟你說家常話,教你最好要怎弄,配些什麼,炒多久才好吃。別看他們聲大氣粗,其實懂的比我們還要多。我喜歡到街市,也愛跟街市的菜販肉販聊天,賣菜賣肉就是他們的事業,哪個老板對自己的產品不認識的。

那時到肉檔買豬肉牛肉,肉枱上的肉不多,但都是他們的財產,用來煮湯和用來炒的肉,都有不同。「老板,唔該五蚊瘦肉,炒的。」豬肉佬聽罷,就會打量掛在鈎子上的幾條瘦肉,左摸右摸,然後選定一塊,一手掂着肉端,另一手握刀,往下一劃,手法俐落,他們的目光就是秤,一塊割下來的肉鈎在秤下,一看,準確無誤,然後貨銀兩訖,雙方都滿意地做完這單五塊錢的交易。

去超市就沒這種樂趣了。肉都切好包好在塑料包裡,陳列在凍肉架上。你拿着一包肉思量今晚怎樣做飯時,沒有人會給你意見,你也無人可問。到超市就是純粹供求的商業活動,是有點寂寞的。

華人超市更是純商業,講求效率的地方,裡面人頭湧湧,大特價貨架前都堆滿了人。明明這裡的華人只佔全市人口百分之六,但每家華人超市都是其門如市。所以,碰到門堪羅雀的,千萬別進去。十年前,本地一家出名的華人超市資金好像出了問題,店舖越縮越小,八卦的我進去其中一間瞧個究竟,氣氛更是詭異萬分。有好多貨架竟然是空的,肉檔後更是不見員工,只有幾盤顏色慘白的絞碎豬肉放在玻璃櫃裡陳列着。海鮮檔那邊只有一個員工,沒精打采地站在一堆雪藏蝦的後面。店裡顧客不多,我懷疑他們都是來撿便宜貨的,以為這家超市快結業要大平賣了。

大平賣是華人超市吸引顧客的日常伎倆,美國超市當然也會有特價品,但都各守本位,只在原來的貨架上貼上「特價」的標籤,絕對不會弄個特賣區,讓所有人擠在裡頭搶啊搶。每次見到華人超市裡的特價區我都避之則吉,不是我不貪便宜,但這種人買我買,不買白不買的衝動,往往買了大堆特價貨,回到家就開始後悔了。

上星期看到有絲瓜,絲瓜只在華人超市才有,而且有季節性,不是想吃就可以吃到。以前家裡只會拿絲瓜加幾片瘦肉滾湯,滾湯就是把食材在滾水中煮一會,湯很清,加點鹽,帶出一點肉味,講究一點就打一隻雞蛋,變成絲瓜瘦肉蛋花湯。

上了高中,我常到老師家吃飯,師太很會做菜,還教我一道蒜末蒸絲瓜,那時我才知道,原來絲瓜不單用來滾湯,還可以蒸的。師太還說,煮絲瓜切忌用醬油,因為瓜肉會變酸,所以清蒸最好。

喜歡嚐新的我,想到不如清炒如何,但清炒可能味太寡,不如炒雞蛋吧。這裡的絲瓜都像吃了大力菜一樣,長得挺粗壯的,買一條,得要分三次煮。先削皮,然後滾刀切。以前有個切絲瓜的笑話,有個笨瓜學切絲瓜,人家就說切一下,扭一下,結果笨瓜一條絲瓜也未切完,就扭到自己暈倒地上了,其實是切一下,把瓜身扭(轉)一下。

燒熱鍋,下油,用中火爆炒絲瓜,炒到瓜肉變透明即熟,下蛋液,下點鹽,快速兜炒,上碟,記緊師太的教誨,煮時不下醬油,那我炒好才下,應該沒事了吧。事實證明,果然沒酸,而且瓜肉爽脆,剛剛好。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