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articles27489 words
22 articles27489 words

島上讀書 | 《妖風 :全球民主危機與反擊之道》

《妖風 :全球民主危機與反擊之道》,戴雅門,八旗文化,2019年被稱為「民主先生」的美國學者戴雅門(Larry Diamond)曾指出,從2006年起,全世界民主就開始衰退。2019年川普上台,他深感美國的民主體制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著成《妖風:全球民主危機與反擊之道》一書,深入淺出地為民主世界把脈。

影評 |《Drive My Car》的悼亡之旅

這是一場延後完成的悼亡之旅,映襯著廣島劫難後的小島風情,在在詮釋著如何越過死亡的陰影繼續生活。

1

島上讀書 | 《土壤的救贖》

土壤碳封存的過程雖然緩慢,但卻是借用大自然全方位的力量扭轉氣候危機的良方。

換盆記

新的空間會向你提問: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對現在的生活滿意嗎?想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然後,你會在日復一日的盥洗、打掃、晾曬、種植中,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1

影評 | 《突擊安全區》:大屠殺背後的母親們

突襲安全區 Quo Vadis, Aida? Jasmila Žbanić 2020《突擊安全區》(Quo Vadis, Aida?又譯作《阿依達的救援行動》)講的是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殺,二戰後歐洲最嚴重的種族滅絕事件。南斯拉夫解體後,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宣佈獨立,但境內的塞族主張民族大一統,因此波黑陷入三年內戰。

書評 | 《空港粉碎——日本農民的怒吼與成田機場悲劇》

日本學者宇澤弘文全面分析成田機場抗爭的書籍《空港粉碎》,形容成田問題是「象徵戰後日本政治腐敗與社會不成熟的一場最大悲劇」,並嘗試梳理這場抗爭的成因、過程和出路。

1

蛻皮記

妥帖如我第二層皮膚,安穩如我第二重軀殼,原來也不過是一年半載的時間;如果這個家有人格,會滿意她所裝納的、所見證的、從我這裡秘密交換到的一切嗎?

蕉徑手記:消失的田野

「失去的怎麼能用金錢估算呢?失去的甚至不是那些作物本身,而是機會——在這片土地上好好利用陽光雨露的機會。」

1

當集體抵制成爲廉價團建

一點都不必為「我支持新疆棉花」感到驚訝。中國向來缺少公民教育、正義教育、倫理消費教育,相反從不缺愛國教育。高度封閉及同質化,導致人人都是懷疑主義者,就算你把100頁新疆人權報告甩在他面前,他也不會信。官方的聲音和外媒的聲音,勾兌再除以二,不白不黑的就當作最接近真相吧。

斷捨離真的有讓你生活得更好嗎?

斷捨離不止意味著要對自己「心動」的物品負責,也意味著要為「不心動」的物品負責。

到一拳書館,看看外傭攝影師眼中的香港

過去的星期日你做了什麼?一群外傭就在一拳書館x木棉樹灣仔Pop-up Store設了一個相展。展覽的緣起其實即興:書店有場,Lensational Hong Kong有外傭攝影師,大家一拍即合。Lensational的Rachel找到我,希望給些建議。

島上讀書 | 《最最遙遠的路程》:自己的田、自己的門

我其實很早就開始聽胡德夫了,但一直沒有產生太深刻的共鳴。直到今晚看他的文集《最最遙遠的路程》,其中一個章節是關於他寫過的歌,隨著閱讀的節奏一首首歌聽來,竟好像開啟了情緒的洪流。這些歌曲是那樣深情地詠唱故鄉和苦難深重的族人,《為什麼》的哀傷和憤怒、《大武山美麗的媽媽》的悲憫和深愛、...

2

島上讀書 | 《地圖會說謊》

我出門旅行時,很依賴google map,機不離手。但用多了,也發現一個問題——只要是google map沒有標出的地方,我就不會知道,更不懂怎麼去。最近幫新開的書店註冊google商家地址,更是等了三個月才收到谷歌漂洋過海寄來的載有驗證碼的明信片。

島上讀書 | 善良的歧視主義者

「請懷抱希望」這句話在被鼓勵的人耳中聽來,真的沒有問題嗎?這句話背後的意思是,人生現在沒有希望,但這一層意思就連說的人自己也未必意識到。人們總是對新移民說「你現在已經是XX人了」,看似接納和鼓勵,卻讓對方感覺説不上來的不舒服。「女性都能做總統了,哪裏還存在性別歧視」;「遊行抗議可...

藝評 | 今日檔案,明日歷史

在觀看李繼忠的作品前,我不知道匯豐銀行門口的兩隻獅子,和維園的皇后像,原是歷劫歸來。二戰期間,日軍擄走皇后像廣場的十座銅像,其中包括一尊維多利亞女皇像。那象徵著英國殖民權力的銅像,在日本的「獻銅運動」中被熔冶鑄為武器;當戰爭過去,港府需要復修銅像,則又變賣日軍侵略得來的財物籌款。

我們爲什麽要支持獨立書店

#1111書店歇業潮,這個黑色的hashtag在被紅色資本主義裹挾的日子裏異軍突起,引起不少討論(注一)。台灣的獨立書店串聯起來,在11.11這天歇業,是爲了抗議大型電商為促銷而掀起的打折潮流——66折的書價甚至低於書店的進貨價,也讓原本就量小利微的書店行業雪上加霜。

島上讀書:《鋅皮娃娃兵》

繼《二手時間》之後,《鋅皮娃娃兵》是我讀亞歷塞維奇的第二本書。我慢慢開始習慣這種與平時不同的閱讀體驗,在這個世界裡,有許多個人,許多種聲音,書頁與書頁之間的似是而非,構建起迷宮般的夢囈世界。母親述說著子女的亡故,士兵述說著戰場的殘酷,聆聽這些相似(而又不同)的體驗,甚至很難感到時間流逝。

島上讀書:《單一文化的陷阱》

在舊書攤上找到這本書,光看題目和副標題《單一文化的陷阱:經濟效益掛帥的時代,我們失去了怎樣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價值?》,就知道這是我喜歡的內容。很快讀畢全書,就像溫習了一次這些年來逐漸相信的理念。如果早五年讀到它,人生會不會有所不同?書的首兩章,點明單一文化正在影響著我們所生活的時代...

島上讀書 - Small Island by Andrea Levy

最近與牙買加很有緣分,一是喜歡的一位歌手剛推出在牙買加製作的大碟,聽他講在那裡錄音的點點滴滴,心都飛揚起來。二是日前在漂書站隨手拿回一本小說,原來是關於1948年英國初代牙買加移民的故事。很奇妙地,短時間裡我知道了越來越多關於它的故事,地球上另一個曾經是英國殖民地的小島, And...

影評 |《叔叔》:禁色盡染夢魂內

《叔叔》海報 《叔叔》在教堂一幕戛然而止,雖然一時意猶未盡,再想卻釋然:草蛇灰線,早已交代清楚,故事的走向再無另一種可能,與其拍攝瓷器碎裂後的慘狀,不如定格在摔落的一刻,換得餘味不盡。整篇故事,細膩溫婉,鮮有情緒激烈的片段,人物張力卻始終繃緊,那是上個世代的含蓄風格,也是口述歷史...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