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ra
Clara

自由主義者,關注電影、文學、音樂與性別。 日常 是枝裕和 为你翻山越岭 也能看沿途风景 敬你明亮的眼睛 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clarapausini/ 微信公眾號:融我說說(影評與小說)

影評|《小偷家族》:家人之間為何這樣,家人之間應該怎樣

《小偷家族》劇照

儘管有戛納最佳影片的頭銜加持,我對是枝《小偷家族》這部片子依然保有一定的懷疑心(奶我枝)。我愛上他的時候他正處於人生中思考家庭關係最執念的時候,他在電影中講父子、母子、孩子之間深深的血緣羈絆,講那些以愛之名包裹的親切怨恨。用影評人的話來講就是:囿於家庭之內的小格局,盡描繪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從廚房到起居室。即便如此,小景別裏大家依然能夠從中咂摸出些令人心酸無奈的人生故事。

從作者電影這個角度上,《小偷家族》依然可以位列是枝“家庭電影”序列中,但它並不是對前作的複調式重現,它大大方方從從容容地走向了另一個方向:歌頌的是人類庸俗的、純粹、以及高尚的情感。倘若將家庭的形成分為天生與後天兩種,那麼《小偷家族》基本上標誌著是枝對於人生的思考(或者說糾結)從對血緣家庭的執念轉向了非血緣家庭的羈絆當中。私心想,過了知命之年的是枝應該是走入人生另外一種境界了:成為父輩後,開始理解父輩並與之和解。這樣看來,《海街日記》所呈現出來的世界觀就是上述境界的端倪,在《海街》中,子女們(是枝)對父輩們的怨恨和糾結慢慢消弭,而《小偷家族》裏基本上不做呈現了,有也是輕微的《無人知曉》般“棄子”影子,投射的是社會層面。

《小偷家族》的故事很簡單,講的是幾個毫無血親的陌生人因緣際會聚在一起「成為家人」的故事。電影前面賣的那些人物前史的關子基本上沒什麼懸疑性,畢竟不是個人性考驗電影。中川雅也延續了他在《如父如子》裏蔫蔫的中年廢柴父親形象,善良親和有趣,是個當父親的大才,缺點在於窮且沒有志向。安藤櫻是第一次出現在是枝的電影中,她從前在電視劇和電影中的陰鷙底子果然是沒有白費,可怕的殺人犯與寬厚溫柔的母親形象和諧相融。這個臨時家族似乎也是自她伊始。殺掉前男友後隱匿做起軟色情事業,遇到了廢柴的中川,“撿到”了老無所依的柴田初枝(樹木希林飾),於是全家都將姓氏換成了“柴田”,後來在廢車中救回了柴田祥太,以及奶奶前夫兒子的女兒柴田亞紀,最後背回的玲玲過程觀眾都知道了。

                                      『家人之間為何這樣』

這是一個看似人人岌岌可危的廢柴自理聯盟,除了少量打工賺錢外,他們糊口的活兒就是到處“順東西”。作為一個正常社會成長下來的我,在看到他們偷竊得手後全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飯聊天這種場景後,腦海裏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是:做點什麼不好,就回鄉下種地也比幹這個強啊!為什麼偷完了還這麼開心呢,仿佛包裏的食物和用具是今天充實工作後得到的。但看到後面才會發現,這些非常本能的想法在他們那裏都得不到實現,人人都有黑底,全身都是把柄,根本就得不到所謂秩序社會的正常對待。從前的良多們最多就是失意的中年男子,他們還能去博物館修修舊畫、幹偵探社抓抓小三、組個破樂隊彈彈吉他這些能夠拋頭露臉的職業,到了柴田治這裏,徹徹底底變成揭不開鍋的底層男人。

但也因此,他才得以成為一個「真正的父親」:陪伴屋子裏的所有人,盡可能溫柔地對待孩子們,盡最大能力不拋棄他們。作為父親的柴田治彌補的是枝電影一直在指涉的那個日本(甚至整個東亞)社會中極大的家庭結構缺失:『為父不顯』。

毫無出息的柴田治反而成為是枝電影中那些「父子/女之間為何這樣」的正面標杆。那些滿身名牌加持,坐擁豪宅的成功者卻神色不改棄子棄女。

是枝電影常常是顯筆與隱筆的交替,顯筆得體又溫暖,隱筆是殘忍又心酸。某種程度上,隱筆才是是枝電影中悲涼的底色。《小偷家族》裏依然存在極其殘酷的隱匿,點出這些隱筆故事,實則也是在回溯是枝的整個作品集。

一,柴田初枝的故事。電影的一開始,柴田初枝就說明了自己生活費靠的是死去丈夫的撫養費。但到電影中後段,才會發現這個蹣跚踱步的老嫗身上埋藏的故事,她每月跑去前夫家弔唁因為可以拿到前夫兒子給的三萬塊(亞紀最後疑惑的那個問題電影裏也未解)。為什麼會變成前夫呢?是因為被第三者橫刀奪愛,而前夫與第三者組建美滿的家庭,後代們生活在窗明几淨的大house裏,是日本社會裏受到尊重的中流砥柱,唯獨她變成婚姻中的落敗者,只能在行將就木之年簇擁著幾個無家可歸的可憐人一起生活。電影中有提到過她有其他的子女但為何沒住一起並沒有細聊,這過程中發生過什麼,仿佛也是能夠想像的。

父輩們出軌的不倫故事,是枝在《步履不停》裏有暗戳戳的刺過(《海街》那種化干戈為玉帛是另一種言說)。不過,樹木希林在《步履不停》中是以勝者姿態回溯往事,在兒子媳婦齊全的飯桌上酷酷道出當年的故事,還放了老爺子早年在外風花雪月時唱過的《藍光下的橫濱》給全家聽,刺得老橫山老臉紅透,尷尬得手足無措,但她真的贏了嗎?如果是的話,但那首《藍光下的橫濱》又算什麼呢?

二,柴田亞紀的故事。亞紀的身份也是因為初枝去弔唁時才曝光的,她可並不是無父無母無家之人。她是初枝前夫兒子的大女兒,本應該在澳洲留學,但為什麼卻流落到去安慰屋(?)上班,與祖父的前妻初枝生活在一起。聯想到意氣風發的小女兒出門時,父母萬般叮囑的親切場景,這其中的曲折變故也仿佛是可以想像到的某種殘忍的人情破敗,至於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會不會是「有什麼樣的老子就有什麼樣的兒子」這樣的理由呢?

三,玲玲的故事。玲玲的故事是《無人知曉》的低配版,同樣是遭受遺棄,《無人知曉》裏的孩子們沒能等來一個救援者,哪怕像柴田治這樣善良的廢柴也好。他們最終在饑餓和貧寒裏成為「沒有存在過的風」,吹過春天的花,夏天的球場,秋天的枯草,最後葬身於雜草叢生的江邊泥土裏。因此,遭到遺棄的玲玲好像又是幸運的,至少在短暫的時光裏,她吃上了可樂餅配泡面,麵糊湯,穿上了可愛的小裙子,修剪了萌萌的西瓜頭。她有“奶奶”、“父母”、“哥哥”、“姐姐”,她曾經真正成為某人的女兒過。

                                                  『家人之間應該怎樣』

“生下了孩子就自然成為了母親嗎?”

信代坐在審訊桌前,輕輕地問出這句話。有多少父母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呢?喊一聲“爸爸”、“媽媽”就是真的“爸爸”、“媽媽”了嗎?

「成為家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不是僅僅靠天然的血緣形成的聯繫,而是那種日夜與共,相濡以沫之後的織造起來情分,就像亞紀問柴田治他和信代之間是上床的關係?治拍著心口說:“我們之間這裏才是相連的”。像初枝坐在沙灘上,對著眼前一群壓根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輕輕地說了一句“謝謝啊”,像柴田治渴望的一聲“爸爸”,最後祥太在公車上默念出來送給了他一樣。像玲玲回到親生母親身邊死都不肯回答一句的“對不起”一樣......

「成為家人」一直是是枝在《步履不停》後的電影主題之一。倍受狗血詬病的《如父如子》裏乾脆將“先天血緣”與“後天選擇”放置在天平的兩端,讓良多和兒子自己去抉擇。《海街日記》裏三姐妹平靜寬宥地接受父親出軌後的同父異母妹妹等等,都旨在去討論“先天血緣”與“後天選擇”的孰輕孰重的問題。

到了《小偷家族》裏,是枝就完完全全地遞進到“只有自己選擇的家人才是真正可靠的家人”。玲玲的到來及至最終的融合,都是在呈現這個過程。儘管電影中淚點極多(是枝真的越來越柔軟了,到處都是溫柔的淚水炸藥包),但令我難以忘懷還是這幾個段落:由裏名字改成玲玲、玲玲掉牙祥太幫扔到房頂以及一家人聚在陽臺上看(聽)煙火大會和去海邊玩耍。所謂父母與子女深深的羈絆被這幾場充滿儀式感的戲完完全全地印刻出來。

一,玲玲又名由裏,本名樹裏。由裏這個名字是小姑娘被撿回家時騙大家的,至於為什麼要拿個假名字介紹自己,想到她那個可怖的家庭和父母,理由無非是害怕暴露真名被親生父母重新找到,其次猜想她也並不想要(喜歡)親生父母取的這個名字了,在有限的範圍內反抗著可怖的親生父母。來到這個家後,臨時的父母給她取名為“玲玲”。溫暖可愛的孩子名,從治和信代的嘴裏叫出來,仿佛她真的是這個家裏被萬千寵愛的小么女。奶奶呵護她,即使尿床也不嫌棄;哥哥陪伴她,胳膊上的傷痕也慢慢地結痂了;信代打扮她,穿上黃燦燦的泳衣,是天底下最精靈可愛小姑娘。從孤獨的由裏變成大家的玲玲,歸屬感才是「成為家人」重要紐帶。

二,扔牙齒上房頂。這個段落是我個人最中意的段落。它以極其平淡真實生活細節砸出了最幽深的故事魅力,它不僅僅是一個敘事段落,同時也是一個意義段落。與之具有同樣力量還有《海街日記》裏大姐溫柔地為小妹量身高,把她的數字刻在木梁上,告訴她姐姐們各自年紀的身高的戲劇段落。這種段落所蘊含的力量來自於人物之間接納與陪伴。它把最初的歸屬感遞進成了親情。親情是什麼呢,在一個屋簷下的人們,在重要的人生節點裏,都有相互陪伴和照應,成為擁有共同經驗的一體。“我從父輩那裏得到的經驗也要好好地傳遞給妹妹呀”,玲玲也長到了掉牙齒的年紀了呢,哥哥祥太自然要把牙齒扔得高高的,玲玲的牙齒才能長得好看又健康。等將來玲玲牙齒長好時,是不是也會記得哥哥當時踩在凳子上扔牙齒的情景呢?

三,看煙火與海邊遊玩。這兩場戲是《小偷家族》裏建構家庭最後的一步。同樣的,它們的功能就像《海街日記》裏四姐們釀青梅酒、穿上浴衣一起在院子裏放煙火段落一樣。家人之所以成為家人,大概因為如此:每個人將自己的時間與他人重疊,在同一空間製造出屬於大家的共同回憶。等下次聚會時,或許上次的回憶就變成了談資,在那一時間和空間說過的話、吃過的食物、玩過的遊戲...統統變成了彼此之間永恆的故事,凝結成共同的情感。擠在窄窄露臺上昂首遙望煙火盛宴的柴田家人們,如果在以後的人生裏能夠再次重逢,是不是也會回憶起大家擠在露臺上的那個夜晚呢?或者是那個像正常家庭再海邊度假的幸福下午。

很多人都將《小偷家族》評價為是枝前半生集大成之作,或者說糅大成之作。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其實是有點這麼個意思的。但我私心猜測,或許《小偷家族》可以成為是枝下一個征程的啟示錄,所謂五十知天命,從前那些鋒芒畢露的控訴漸漸變成內在的銳氣,沒有消失,也沒被招安,常常也會冷不丁地跑出來紮一針。沒有出息的良多們,有趣的柴田們以及刻薄精明的希林們,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代代甦生,家人之間到底應該怎樣呢?也許下一部又是另外的答案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