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頌華
鄒頌華

香港人,平時寫字、撚貓、行墳場。曾為BBC中文網專欄作者,寫過十年Lonely Planet旅遊指南。修習瑜伽、茶道(裏千家)和花道(池坊)。暫時這裡先放一些已發表但在網絡上較難讀到的文章。

在防空洞內,我想到一件學校沒教的事:遇到戰爭怎麼辦?

走進香港島一個廢棄防空洞之中,我們關了手上所有的照明,感受一下久違了的pitch dark。城市的夜空被光污染,「黑夜」已永遠逝去,因此我非常珍惜這片只有幾秒的漆黑。不過,現實世界總比防空洞內的環境黑暗。 我腦內第一個閃過的念頭就是學校沒教的事:遇到戰爭怎麼辦?
香港島一個廢棄防空洞內。

走進香港島一個廢棄防空洞之中, 我腦內第一個念頭就是不久前有人在海峽兩岸喊打喊殺之際,台灣友人提過:「 學校沒教的事:遇到戰爭怎麼辦?」

連台灣也沒教,香港更不用說。不過自2019年以來,加上瘟疫已持續近三年,我們不少人也培養了一定程度的危機意識。例如會買金、換美元、買Bitcoin、開設離岸戶口,萬一打到來,不至於港紙變廢紙,血本無歸。更有朋友從Amazon購買和儲存天災人禍時的緊急糧食,有熱水就可吃,有效期十年。我不覺得誇張,除了緊急糧食我還未買外,其他我都有做。但看到烏俄之戰,普京要平民去送死,身在漆黑的防空洞中,我開始覺得,儲十年能吃的急糧,不是講玩的。

香港的防空洞,是打二戰時由英軍建的,如今雖已荒廢,但許多仍然很完整。以前帶導賞團,每到防空洞入口,也會講一下鬼故——當年許多人走避不及,就死在防空洞入口,因此那一帶「好猛」。講的時候當民間傳說,沒有感同身受。但此刻,要俯身摸黑前進,空氣當刻雖流通,但試想像上千上百人一起躲進來,空氣會有多混濁。還有衛生問題。防空洞內仍有一個戰時的沖水廁所,很有可能是香港現存最古老的廁所,Doulton London出品。洞內即使有最基本的衛生,但龐大的人數,卻只有幾個廁所,我不敢想像。

到底,當時的人要躲多久?在洞內會幹什麼?會談話嗎?談話很耗氧啊。洞內有四通八達的通道,有標示救護站的位置,也有一條斜坡,像是運軍火用的。當時的平民,也沒人教他們遇上戰爭,甚至是核輻射洩漏,怎麼辦?

如果我記憶沒錯,我記得很多年前聽過國際青年旅舍協會的高層說,德國的青年旅舍都有防核的地庫,儲糧足夠幾個月,這個建築規定大概是冷戰時代留下來的危機意識。至於香港呢?防核庇護室好像只設在東平洲,用來防大亞灣。如果台山核爆,對不起,跳海都唔掂。

於是我上網搜一下,how to survive a civil war?核爆反正死定或殘廢,沒辦法,但打仗,至少還有生存希望。美國有很多網站或KOL都有教,首先是要判決撤離還是留守家園哪個更安全,但無論是何者,儲水儲糧儲後備電源,至少要夠用三日,還要有保暖物資。其中我很在意的一點是,亦有人提出,在準備戰爭來臨之際,應該要學會並掌握一些不用依賴現存機制也可以生存的技能。這點非常重要,也十分廣泛,「現存機制」崩潰,即社會基建、社會制度包括衣食住行供應鏈、醫療、銀行等通通停止運作。在這個時候,懂得野外求生術固然可增加存活率,不過就算不懂,也確實要學習如何減少對現存機制的依賴。例如有朋友學習使用虛擬貨幣,作為法幣的對沖,萬一銀行制度真的崩潰了,或萬一手上的鈔票變廢紙,也有其他可供交易用(例如買船票「走佬」)的資產,而且在逃難時攜帶虛擬貨幣比攜帶黃金容易。

也有朋友開始研究種植,及辨別野外可吃的植物,那至少真的要吃樹皮時,也知道哪一棵可吃或較好吃。這些都需要時間去學習,也應該學習。但以我的觀察,最關鍵還是要喚回不被馴服的野性本能。這不等同於當個野蠻人去強取豪奪,而是當制度崩潰,你要面對強取豪奪的野蠻狀況時,要有一定的strength、street smart,甚至是grit and guile (未想到很貼切的中文形容),才能保護自己和家人。我以為經歷過2019年,很多人會懂得這一點,但每當我見到疫情期間政府一系列強加於民的措施,既是侮辱也是馴化手段時,我不禁嘆息,原來要馴化一個人,真的很容易。因此我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貪圖方便,成為自己不想成為的人。同時至少也要在體能上裝備自己,不要成為太容易倒下的人。

在防空洞內,我們關了手上所有的照明,感受一下久違了的pitch dark。城市的夜空被光污染,「黑夜」已永遠逝去,因此我非常珍惜這片只有幾秒的漆黑。不過,現實世界總比防空洞內的環境黑暗。我想起2018年在泰國清萊被困於漆黑的山洞內18天的12名少年,他們面對的正是生死存亡的漆黑,而他們亦以堅強的意志、信念、希望,還有一些運氣,撐過去並得救。面對黑暗,我希望我也有這份意志和運氣。(放心,我沒有失去信念和希望。)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