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欢
刘德欢

盼共我結伴去,以心中暖流,和風對抗。

《國安法》下香港的未來:“港式茶餐廳”猜想

你去過大陸的二三線城市嗎?幾年前我第一次到南昌,驚奇發現他們對“香港文化”可能比廣東城市還熱衷。晚上商店的大喇叭高聲放著譚詠麟的《講不出再見》,街上大招牌寫著“港式茶餐廳”。在廣東城市,你只能找到“茶餐廳”,不會在店名上標榜自己是“港式”。

如今的飲食店鋪越來越強調氣氛營造,大陸的港式茶餐廳亦如是。菜式上必須會有“ABC餐”,會有港式奶茶和三文治。“永盈茶餐廳”最早深諳此道,透明半開放的廚房散發蒸汽,連店內空間都一如香港茶餐廳般局促。有些新派茶餐廳更進一籌,店鋪燈光需調成昏黃,店鋪掛畫滿是香港舊照片,地板是八十年代前的花階磚,門都是帶輪子的活動閘門。彷彿店家真的很懷念八九十年代的香港。

許多陸人對香港的印象正來自回歸前的香港電影,周星馳、周潤發的電影裡有很多港英時期香港的形象。論壇上對香港歌壇爭論最大的話題莫過於譚詠麟和張國榮誰更厲害。但對於回歸後的香港,陸人的印象可能就只有《無間道》和陳奕迅了。

回歸之後面對香港和大陸之間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落差,陸人起初的想法是通過擴大經濟自由甚至逐步把香港的民主實踐引進中國。把大陸變成香港,實現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對接,這是延續改革開放方針的想法。然而隨著大陸日漸富裕,陸人的想法漸漸變為“如何讓香港的資源為我所用?”

於是赴港讀書,赴港產子,搶奶粉漸漸興起。這些現象,當然是因為早期開放對接政策的破產。如果大陸在回歸後逐漸建起與香港看齊的經濟政治文化制度,為何還需要到香港購買生活必需品,取得公香港民身份?大陸在改革方面停滯不前,回歸的香港成了代價。

今天,香港似乎注定要從中國與世界的窗口徹底倒向中國一邊。許多陸人覺得這沒有問題,即使西方國家制裁我們,但我們國家如此富強,還養不起七百萬人的香港嗎?我們只要把美國能給香港的,換成我們的東西供給香港,不就可以了嗎?

於是我們有大陸公司撤出美國到香港上市,允許大陸人更方便地投資H股。在國安法後,我們還可以推出更多“開放”措施,擴大大灣區與香港的流動自由,開放更多香港中小學名額給大陸人,解除大陸人買奶粉的禁令,讓深圳企業拿下新界未開發土地建廠舒緩深圳土地壓力,等等。

怎麼樣,這樣是不是更“開放”了?對於大陸人來說肯定是的,自1952年以降,這片土地對他們來說完全更像另一個國家,無論中央如何解釋,關閘和簽證說明一切。如果一切順利,香港完全可以以此方式融入中國,只不過換成了以改變香港適應中國的方式。

好了,這說回我開頭提到的“港式茶餐廳”。未來的香港就成了一家港式茶餐廳,裡面一切看上去都是香港味道,但裡面都是大陸製造。反動派被打倒,維園活動沒有了;土地上的港人被陸人代替;奶粉由大陸進貨,冒充成澳洲進口奶粉販賣;中大有了黨委書記,學術研究都需要經過國安法審核。

這是我的“港式茶餐廳”猜想,從此,地理上的香港只剩下一道景觀。香港不會完全變成大陸城市,它還會繼續保留關閘,甚至保留繁體中文,成了一個陸人懷念曾經“一國兩制”的樣板房。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