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caa
Monicaa

学习者

就当是我的日记了

最近无意中发现了中国数字时代的网页,刚开始以为是个gov管控的新闻平台,仔细读了读文章内容才明白恰恰相反是个宝藏平台,看到了方方日记的专题,汇聚了多篇文章,来信回信几个来回实在是有意思,当时话题最热的时候忙着干别的七七八八的事儿,现在热度已过,我却想自顾自地聊聊这件事儿,就当是我的日记了。

对作家这个词接触不多,我特地百度一下作家含义,结果很失望。一个说,作家就是有使命感,用优秀作品鼓舞人、激励人的人!另一个说,作家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
我没去过现场,是真是假,我不知道,就全当是真的。
网上两派声音;到底谁对谁错?我这个高中生也不清楚,更不知道该站在哪边。
今天时代已经不是那个时代,鲁迅时代的使命还是今天作家全部使命吗?在一个光明时代,作家的主要精力是多用在提振民族精气神上,还是一味地聚焦不足之处,不停地揭露和追问呢?这个问题,我答不上来,您肯定能。您是作家!
像西方某个国家那样把人民放弃了,武汉会是个什么样呢?疫情面前,如果西方国家对我们说三道回也就罢了,因为他们兽性未改,既便他们骂我们是病夫,我们也不计较,人不能和兽计较。可是对于方方阿姨您,大家真是一点心里准备都没有啊,您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您是吃武汉粮、喝长江水活着的!年轻人不懂事,说几句自己国家怪话就当他不懂事罢了,您65岁了,怎么也与众不同呢?

以上是几段是《一位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的节选,现在看着”颇有意思“,当时也是激起了很大的波澜,引出了很多人给这位高中生的回信,对这位学生的指责声音也很多,但在这里我想运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将他个人的行为代入社会大背景去做分析思考,希望对这个孩子多些同情和理解。

他是绝大多数中国孩子的缩影,从小接受着正式教育,信息获取渠道狭窄且同质化的可怜家长,学校老师,教科书,网上舆论环境,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正能量’都在一遍一遍地灌输和加强着同一套认知,不知道墙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甚至都不知道墙的存在,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从小学时上公开课全班一起假惺惺地表演,到高中每一次‘正能量’的作文,假面具戴的久了,终究成为了自己的一部分,说假大空 也成了习惯,毕竟要应付的场合可一点也没变少,大学有躲不开的思政课,还有逼着你实名写对于香港问题和NBA事件看法的形势政策课;学校里没有一门课教他们怎么理性论证,怎么鉴别信息,怎么质疑,怎么看待政府和公民的关系,课本上常常一句 “毋庸置疑”就把一切盖棺定论。

面对这样的环境,他怎么能不成为一个民族主义者,怎么能不对方方发出明嘲暗讽的谴责呢?

2021.1.17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