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拉赫
阿布拉赫

来自中国,很喜欢记录,不光写字,用APP记帐这件事都一做十年。这种癖好曾引起有司关注,后来在Matters的活力一落千仗。但仍然在记,不在这里,就在那里,而且一想到有人会因为你的记录害怕,就更觉得这记录的价值。我会继续。

重读《倚天屠龙记》随想之一

虽然金庸武侠中的很多情节现在看起来过于胡诌了,但其人物塑造和人文价值还是那个时代中国小说里不多见的。《倚天屠龙记》最早成书于1961年,那时大陆人还在饿着肚子和敌对势力做坚决斗争呢。真得感激有个香港,不然以大陆的环境,怎么可能出现那样的作品。那怕真的有人写出来,文革恐怕得被斗死。分明是敌我不分,和反动分子沆瀣一气嘛,这还了得!

文学来源于生活,《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不知道和那时被关在农场里的右派分子有没有瓜葛。金庸笔下的明教中人,大都像梁山好汉一样,有着悲惨的前史,后来行为极端,也比所谓明门正派光明磊落。右派们被国家当反贼,也被群众当坏份子。当时元朝政府畏明教如虎,围追堵截。想像一下,如果它们也运用国家宣传机器的力量在舆论上抹黑明教,那又有多少普通百姓能明辩时非呢?明门正派本来就存着门户之见,加之想要维系自己的道德制高点,更是容易被煽动。

在那个年代,《倚天屠龙记》虽然仍摆脱不了家国民族的宏大叙事,但其中包含的“自由主义”思想,也是中国人所少见的了。张无忌胸无大志,不爱江山。朱元璋玩弄权术,鸟尽弓藏。这是不是也表现了金庸对于政府态度的转变呢?在《神雕侠侣》里,郭靖黄蓉还是公务员,为国尽忠,死而后已。到《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直接把皇帝位子让给了朱元璋,字里行间对政府或者政治事务,表达了某种程度的蔑视。

可惜我这个年纪的中国男性,年青时很大一部分迷金庸,但却没几个领略到其中深意,包括我自己。我当年也不过是沉浸在奇观和各种曲折离奇当中,谁懂背后有啥深意。不过是最近重读原著,想得自然比当年多了些。

多,意味着既有当年没看到的好,也有当年没看到的坏。

当年读《倚天屠龙记》,读到蝴蝶谷,对于胡青牛这个人佩服地五体投地。武功不弱,医术赛扁鹊华佗,还多情。如今重读,最出戏的就是医术部分。中医医理部分不懂,但是有些被他治愈的疾病,一看就是假的。比如说金花婆婆为了试探他打伤了名门正派一十五个人,并让他们来求医。其中一个,是说断其双臂,左手接右手,右手接左手;另一个,说逼其生吞水蛭,水蛭入腹,挂在肠壁吸血。这两样伤病的可操作性,当年不会多想,如今就十分生疑。病都是假的,治好怎么能是真的?我又惯会联想,难免想到如今中医里所说的“上火”、“湿气”,也很可疑。

不过胡青牛这个人物塑造还是很不错的,“道似无情却有情”。医术怎样不论,还是我欣赏的那个人。至于那些假伤假治,是金庸的错,不怪他。但金庸也不全错,在胡青牛和王难姑的夫妻关系上,就很有些现实逻辑,也可做联想。他俩一个医仙,一个毒仙,价值观南辕北辙,类似于现实世界里一个粉红一个公知,无论从前怎样恩爱,终究无法善终啦!

春节期间,国产电影迎来被压抑多年的爆发,一些争论又甚嚣尘上。很多人把《流浪地球2》捧上了天,觉得它就已经天下第一了,只是因为是中国产的,导演不叫外国名,才没有在全球掀起巨浪。《球2》我没看,看评论,似乎特效很不错,价值观有点儿中二。于是这些过份的吹捧让我想起当年的自己。年轻时,我一直认为金庸配得上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虽然我根本没看过几本诺奖作品。我在一些场合说过,外国人之所以不提名金庸,很可能是因为他们看不懂。啧啧,这么一说,又和中医联系起来了。很多中医粉在面对质疑时最常说的就是,你不懂,凭什么质疑?

多年后回头再看《倚天屠龙记》,会为自己当年的幼稚论调脸红。马尔克斯写一朵花瞬间开放,当然是假的,但诺奖评委能看懂,我也能看懂。金庸写有人被逼生吞水蛭,水蛭在肚腹还能作妖这已经很让人看不懂了,水蛭造成的损害还能被神奇的中医治好。外国人本来觉得,你这可能跟一朵花瞬间开放差不多假,但又一听说,中医如今仍然在中国大行其道啊,他可不就懵逼死了?尤其金庸写这个还是为了给这个人物身上加光环。

关于细节的描写,是小说文学化的处理手法。这让金庸和其它所有的武侠作家都不太一样,也让金庸成为了一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种细节,让金庸作品没办法经受住时代的考验,多年后回看,就破绽百出。

可能也因此,金庸武侠没办法再笼络到如今的年轻人了,如今的年轻人懂的可比我们当年多太多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